諸葛亮極高讚譽的「將軍向寵」,為何卻後世籍籍無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的蜀國曾有大批為後人所耳熟能詳的知名人物,如劉備、諸葛亮、劉禪、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姜維等等。

而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對武將當中的「向寵」卻讚譽有加,其言道: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要知道,當時的諸葛亮身居丞相、武鄉侯,是先主劉備生前最為倚重的肱骨重臣,且為其臨終前的最關鍵的託孤大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負有教化、輔佐後主劉禪、總管全國政務軍事之重責,後主劉禪亦尊稱其為「相父」,對其畢恭畢敬,可謂位極人臣,權勢日隆!且當時諸葛亮早已聲名遠播、享譽天下,常人不可能獲得入諸葛亮之「法眼」,而當時魏延、姜維等都身居要職,王平、馬謖等等在軍中也頗有聲望。

而推及中國歷代數千載,對為將者的評價恐怕也難出其右者,孫子、孫臏也唯有望其項背之嗟嘆了!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此向寵究竟何許人也?緣何獲得劉備及諸葛亮的如此「抬愛」?而後世為何又對其知之甚少呢?且看我簡單為您分解如下:

一、向寵受到器重的原因

向寵,生年不詳,卒於公元240年。

劉備在西蜀稱帝(公元221年)之時,蜀國正處鼎盛時期,文臣武將如雲,而向寵僅曾任牙門將(類似於主將帳下的偏將),可謂籍籍無名、鮮有功名!而真正奠定其在蜀漢權力與聲望的是其在夷陵之戰中的表現。

公元223年,劉備執意率大軍討伐吳國卻遭吳國統帥陸遜重創潰敗(夷陵之戰),蜀軍各營將士死傷慘重,唯獨向寵所部奮勇抗擊且幾乎完好無損,終得護佑劉備安然蜀都,劉備對其誇讚不已。

當年劉備駕崩,後主劉禪繼位,即封向寵為都亭侯,深得劉禪喜愛和信賴,後提升至中部督,負責管理宮廷宿衛軍,護衛皇室,實為後主心腹,但同時也為諸葛亮高度認可。

公元227年,諸葛亮帥軍北上漢中,臨行前上《出師表》,其中便有上文所提到的對向寵的至高讚譽,很快向寵升遷為中領軍,權勢及影響日隆。

二、向寵身死以及在後世籍籍無名的原因

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

公元240年,漢嘉地區(時為漢嘉郡,轄境相當今四川省雅安、蘆山、名山、天全、滎經、漢源等市縣區)發生蠻夷叛亂,向寵率軍前往平定,但在混戰中身亡。

由於向寵平時深得部下軍心,所以在向寵的屬下得知向寵被害後,返兵奮力衝殺,搶回向寵的遺體並送回成都安葬。

在今天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中有一個武將廊,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紀念蜀漢一朝的武將。

十四武將塑像排名依次是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嶷、張南、馮習。

向寵雕塑排名第九,足以說明向寵在蜀漢時期還是有相當的聲望的。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備受劉備和諸葛亮誇讚,後主劉禪信賴的向寵緣何在歷史上籍籍無名呢?除了在後世吳承恩所著的《三國演義》中略有記載外,在《三國志》這樣的重要典籍中都未提一字,其他各類典籍中也鮮有記載。

我認為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其長期在後方守衛,尤其是長年擔任皇家衛隊的長官,極難有領軍上陣、殺敵立功、揚名立萬的機會,而在蜀漢後期,賢臣良將很少的情況下,本該很快脫穎而出,但熟料漢嘉一戰,戰死疆場,未立寸功!故而其聲名其聲望傳播便很快戛然而止,並逐漸銷聲匿跡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後主留下的四個能人,卻全部死於非命

幼年時喜好聽評書《三國演義》,但是只喜好聽前半截,聽到陸遜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就不情願再往下聽了。由於前半部有關羽張飛等浩繁好漢好漢,百戰百勝威風八面,聽著盪氣迴腸,十分爽快。到了後半段,蜀國人...

軍師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能臣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諸葛亮的《出師表》吧,高中時背得死去活來,折磨得夠嗆,但是,我們現在要討論的不是這個,而是《出師表》裡面諸葛亮提到的人物。

向寵——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向寵,是向朗弟弟的兒子,在《三國志》當中沒有單獨的列傳,只是在《向朗傳》中提了一下。按理說,他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或者說,一個雜牌將軍,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知道有向寵這個人,還是源於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