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佩服曹操,卻和曹操作對了一輩子,因為曹操是他童年陰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權謀家曹操(22)

主筆:江湖閒樂生

東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再次聚集兵馬,準備討伐陶謙,為父報仇。

這一次,曹操讓荀彧、程昱、陳宮、夏侯惇留守兗州,而自率大軍繞到泰山郡,攻擊徐州刺史部的琅琊國和東海郡。

陶謙本以為曹軍還會直接攻向彭城,所以將重兵都布置在了西線,哪裡想到曹操竟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繞從東北方向殺來,陶謙完全沒有防備,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琅琊五座城池接連被曹軍攻占,而等到陶謙好不容易反應過來,曹軍又向南殺入了東海郡,直逼陶謙大本營郯縣。

此次,曹操吸取上次糧盡而返的經驗,開始放縱青州兵搶掠,以圖加快攻勢。

青州兵恢復殺掠,回歸老本行,自是快活無比;而曹操不再束手束腳打仗,心裡也有了一絲邪惡的快意,仿佛有一個陌生的聲音在狂叫:管他原則名聲,管他洪水滔天,父仇我志在必報,徐州我志在必得。

至於那些枉死的人,你們要怪就怪陶謙吧!

結果,琅邪國這五城都遭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三國志》上描述的是:「所過多所殘戮」。

數日之內,五城軍民,無貴無賤,多為枯骨,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從此,古今史家都對曹操耿耿於懷,都說他非一成熟之政治家,征徐州不是「弔民伐罪」,而只為泄憤於陶謙,就殃及無辜,殘害百姓,過分了。

值得注意的是,琅琊國這五城之中,有一城名為陽都縣(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該縣有位13歲的少年目睹了家鄉這痛心的一幕,而且為了躲避戰火和曹操的屠殺,他被迫和年幼的弟妹一起,在叔父的接應下,連夜逃離家鄉,遠到南陽一帶安家。

這次屠刀之下的逃亡,以及那些流離故土的哀慟,使曹操的屠夫形象,在他心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並深深的影響了他一生,讓他一生都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生命不息,北伐不止。

這位少年就是諸葛亮。

同為偉大的軍事家與政治家,諸葛亮對曹操的才能還是非常佩服的,所以在《出師表》中對其不吝讚美之詞,給予高度評價:「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佛孫吳。

」將他與傳說中的兵家聖祖孫子、吳起並列。

又說:「先帝每稱操為能。

」可見諸葛亮對曹操的能力是心服口服。

但是,心理學告訴我們, 一個人青少年的經歷,造就了一個人對待世界的基礎。

徐州之戰,曹操被父仇蒙蔽了理智,情緒失控,放縱濫殺,給年少的諸葛亮造成了深深的陰影,並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他今後的政治取向,從此認定「漢賊不兩立」,而逐漸成為了曹操一個可怕的對手。

後來,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又碰上曹操跑這兒來打張繡,眼看成功了卻被一個女人(曹操霸占張繡嬸娘)壞了事,這些個八卦在南陽坊間流傳,讓16歲的諸葛亮對曹操印象更壞。

唉,曹操一生中乾的兩大蠢事,都正好在諸葛亮居住地,或許這就是天意吧!

曹操為君,最為任人唯賢,若是諸葛亮未被這些事影響,在赤壁之戰前隨荊襄士人們一同投靠曹操,助其平定孫吳;必能隨曹操成就一段最強將相與最強君王的黃金組合,讓劉邦張良、李世民李靖和朱元璋徐達在他們面前黯然失色。

只可惜,他們相遇的時機不對,諸葛亮聽說曹操時,曹操還不到四十歲,在政治上尚欠火候,少不了激進蠻幹,基本還沒脫離二貨憤青的路子;他主持朝政後寬容大度的領袖風範,是由其統一天下過程中不斷遇挫磨練而來,是審時度勢的政治智慧,是塑造形象的公關手段。

換句話說,都是忍出來的,都是逼出來的。

而諸葛亮遇到劉備之時,劉備已經四十七歲,投效過天下各大陣營,早忍夠了,早逼足了,在政治上已經完全成熟,正好吸引了初出茅廬的諸葛亮。

事實上,曹操在郭嘉死後,其頂級人才庫已開始青黃不接:老謀臣如荀氏叔侄、因獻帝之事與曹操關係已現裂痕;程昱又性情剛烈,始終融入不了團隊;賈詡則明哲保身,常常閃爍其詞。

而且他們都已年老體衰,魄力減退,智囊功能都打了折扣。

後起之秀如司馬懿、陳群、辛毗等人,或品行不正,或能力不足,都無法與諸葛亮媲美。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更是連發了三道求賢令,其人才危機意識與憂患態度,已經昭然若揭。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而求賢若渴如曹操,當然也不會放過爭取諸葛亮的機會,他曾修書一封給諸葛亮,「奉上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所謂雞舌香,就是古代的口香糖,《漢官儀》規定,近前面聖,需「口含雞舌香伏奏事」,曹操送禮雞舌香,也就是暗示希望與諸葛亮一起口含雞舌香,同朝為官。

當然,諸葛亮肯定是不會領情的。

曹操哪裡想得到,諸葛亮從少年時就一直憎惡於他,憎惡了十幾年,早就臭不可聞,就算再送多少香來,諸葛亮聞起來也是臭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劉備到底換過多少主子?

英雄不問出處。歷史上的許多英雄豪傑起家時,往往都依附於某一個軍事集團或政治勢力,大多數英雄都有過改換門庭的易主記錄。那麼,誰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這頂桂冠無疑應屬於三國時期曾經十易其主的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