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關「三矢」的故事,其中一個你肯定聽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今中外有關「三矢」的典故不少,它們或講述隱忍報仇的決心,或寄託團結奮進的期盼,或是壯志未酬的嗟嘆,讓我們得以從這些故事中感受到歷史中的那些豪邁、快意、憤怒、遺憾,讓我們對這個世界產生不一樣的感悟。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有關「三矢」的故事,以饗讀者。
三矢復仇(李克用、李存勖)
唐末軍閥李克用一生南北征戰,遭遇了無數挫折,唐昭宗天佑五年(公元908年),臨死的李克用有三大仇未報,他將兒子李存勖(即後唐莊宗)叫到榻前,鄭重交給他三支箭,每一支代表著李克用未完成的夙願。
第一支代表著要消滅後梁朱溫,朱溫也是唐末軍閥(滅唐的那位),李克用年輕的時候受到過朱溫的暗算,差點身死,因此二人便結下了世仇。
後來李克用受封為晉王,死後兒子李存勖接任爵位,父子二人與朱溫展開了二十多年的「晉梁爭霸」,天佑二十年(公元923年)十月,稱帝後的李存勖率後唐軍攻入汴州,後梁政權滅亡。
第二支代表著要消滅割據河北幽州的劉仁恭,劉仁恭不除,李存勖無法全力針對黃河以南進行攻伐,天佑十三年,李存勖率軍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劉守光父子,將其壓至洛陽後斬首示眾,幽州平定歸為晉國所有。
第三支代表著要北擊契丹。
李克用曾經與契丹耶律阿保機約為兄弟,一起發誓光復大唐江山,後來耶律阿保機反叛李克用,致使李克用懷恨在心。
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存勖率五千精騎在新城、望都打敗契丹軍,使契丹一時不敢南犯。
據說當時李存勖每次出征的時候,都將這三支箭從家廟中請出來,用絲綢包好帶在身上,以示不忘父親之願,得勝回來後再鄭重地供奉回去,以示不負亡父囑託。
三矢復仇完成後,後唐一時強大無比,李存勖也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三矢之訓(毛利元就)
在我們的東鄰日本,在其所謂的十六世紀的戰國時代,稱霸中國地區(日本地名)的大名諸侯毛利元就有三個兒子,卻因各種原因互相看不上眼,明爭暗鬥此起彼伏。
毛利元就為了保證家族的穩定與發展,將三個兒子叫到身前,每人給一支箭,讓他們折斷,後來又給他們每人三支箭,這次兒子們卻很難折斷了。
毛利元就嚴肅地說,一支箭容易折斷,三支箭在一起卻很難折斷,我家要想在亂世中生存下來,你們兄弟三人一定要像這三支箭一樣團結,齊心協力,方能保全家長治久安。
三兄弟深感父親的期盼和囑託,自此終於摒棄了前嫌。
這就是日本戰國歷史上著名的典故「三矢之訓」。
後來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在根據莎士比亞的話劇李爾王改編的電影《亂》中引用了這個典故,可見這個典故對日本影響之大。
只不過電影的結果是個悲劇罷了。
一飯三遺矢(廉頗)
因「負荊請罪」、「將相和」等典故廣為人知的廉頗,年老後受到趙國權臣郭開的構陷,為當時的趙悼襄王所猜忌而出逃到魏國。
可是他仍然心繫故國,時刻想著為國出力。
後來秦軍攻至趙國首都邯鄲,趙軍屢遭敗績無法抵抗,趙悼襄王想起廉頗當年的武勇,遂派使者去魏國請廉頗。
郭開怕廉頗歸國後報復,重金賄賂使者,讓他不要在趙王面前說廉頗好話。
使者到了魏國後,廉頗非常高興,設宴款待了使者。
為了表示自己仍能為國效力,他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並當庭騎馬展示武藝以示寶刀未老。
使者回國後稟明趙王,謊稱廉將軍雖然飯量大,也能上馬征戰,但是一頓飯竟然「三遺矢」。
古文中矢是屎的通假字,果然趙王聽後認為廉頗老矣,於是斷絕了啟用廉頗的打算。
後唐莊宗李存勖用人心得:演而優則仕
朱溫(852年-912年),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幼年隨其父朱誠學習五經。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參加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
供奉三支箭而有天下的李亞子
以雄圖而起河、汾,以力戰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國祚中興,雖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圖受命,亦無以加也。提起李存勖,不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就是動畫片《不良人》中的那個二百五,熟悉的人卻要為他扼腕嘆息!
李存勖李存孝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李存勖李存孝都是唐末時期李克用的兒子,只不過李存勖是李克用的親生兒子,而李存孝則是李克用的義子。說到李存勖和李存孝兩人還真有不少相同之處,首先他們兩位都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的猛將,都英勇善戰,膽識...
三支箭,讓一代帝王的勢力大增,一場戲卻回到解放前?
朱溫建立梁朝的時候,在北方還有兩個較大的割據勢力。一個是幽州的劉仁恭,一個是河東的晉王李克用。李克用一直對朱溫看不上眼,憋著勁要幹掉他。這時候,契丹族開始強大起來,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
宋太祖趙匡胤系列4:五代第一戰神捨我其誰,李存勖三矢復仇
續上篇,如有興趣看上一篇,可以點擊我的主頁閱讀。希望各位關注我,多評論,轉發,點讚,謝謝!李存勖最為後人稱道的是三支箭的故事。李克用在臨終之前,拿了三支箭給李存勖,每一支都代表著一個死敵。頭號死...
中國版的「三矢之訓」:沙陀帝國崛起的誓言 後來被日本人抄襲
唐末軍閥李克用一生南北征戰,遭遇了無數挫折,唐昭宗天佑五年(公元908年),臨死的李克用有三大仇未報,他將兒子李存勖(即後唐莊宗)叫到榻前,鄭重交給他三支箭,每一支代表著李克用未完成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