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其實還有第二句,百分80人不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中真實的周瑜「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在陳壽所寫 的《三國志》中,他評價周瑜是「性度恢廓,大率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意思是說:周瑜雄姿英發,氣度不凡,性情豁達,大體上是得人心的,只是與程普關係不 和睦。

難道說與程普不和就成了「心胸狹窄,嫉妒心強」嗎?其實不然,周瑜與程普不和,主要原因是在程普身上。

東吳老將程普,早年跟隨孫堅,自以功高,瞧不 起年輕的周瑜。

但位居周瑜之下,很不服氣,他「數凌侮瑜」,而周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計較)」。

最後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說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 繆,不覺自醉。

」由此可見,周瑜不僅心胸開闊,人品高尚,而且有教育人、影響人、令人信服的魅力。

在《資治通鑑》中,司馬光對周瑜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他在該書的《赤壁之戰》中稱周瑜為胸中帶甲、膽識過人、智勇兼備的優秀軍事家。

孫權與陸遜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子明……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

諸葛瑾、步騭聯名上疏曰:「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孫權謂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蔣干稱瑜曰:「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

劉備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即便是在其他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

就是這麼一位指點江山、指揮若定、鞠躬盡瘁的文武全才,在《三國演義》中卻被羅貫中描寫成了處處算計劉備和諸葛亮的人,實在令人心痛。

下一句是君未歸孤何安",以表自己的廣闊胸懷和對優秀人才的看重。

可惜,詩句的後半句,卻沒幾個人知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正史軼聞:還原歷史中真實的周瑜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周瑜真是被 氣死的嗎?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被刻畫成一個小心眼的嫉妒鬼,忿忿然冒出一句「既生瑜,何生亮」,被諸葛亮給氣死了。可是歷史上的周瑜年輕有為,性格開朗,謙虛和氣,絕對不是小說中那樣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氣量...

周瑜小氣,你真的知道周瑜嗎?

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一代名將,生於公元175年,卒於公元210年,享年僅36歲。公瑾短暫的一生,戰功赫赫,隨公孫策平江東,赤壁打破曹操,為孫吳治國安邦、保家衛國之重臣。

周公瑾為何英年早逝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筆下的周瑜可謂是人們心中最好的周公瑾了,年紀輕輕便功勳卓著,風流儒雅,雍容大雅,氣度恢弘,有膽有謀,才華卓越,精熟音律...

周瑜被我們誤解多年,今天我們該還他一個清白

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沒什麼好感,他成了老百姓心中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典型,因為嫉妒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便千方百計的找機會陷害諸葛亮,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到中了諸葛亮的計「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