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這個「三姓家奴」最有智慧,智商情商吊打諸葛,還活到77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智慧分為兩種,一種是深謀遠慮,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事情長遠的發展;另外一種就是只顧眼前的,就是考慮自身。

賈詡就是典型能看透一切人性的佼佼者,兩者皆具,他不僅在亂世中過得遊刃有餘,而且還福佑子孫,最後活到77,簡直是人生贏家。

三姓家奴

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對冤家,雖然兵法詭異,計謀頗多,有道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比如諸葛亮街亭之戰錯用馬謖,是敗筆中的敗筆,司馬懿更是一直被諸葛亮摁著猛揍,只不過命硬,好幾回都沒死成,更讓諸葛想不到的是,他不只是命硬,命運也是很好,而其智謀,肯定是在諸葛之下。

遍觀三國那些數不清的謀士,真正絕頂聰明、算無遺策的,恐怕是很少有人會記得的賈詡。

他為自己的老闆所出之謀、所畫之策,竟然是全數命中!這在形勢多變的三國簡直是奇蹟中的奇蹟。

賈詡堪稱「三姓家奴」,(雖然呂布也被稱為三姓家奴,個人覺得呂布更加可惡)曾經輔佐過董卓、李傕、郭汜、張繡,最後跟隨曹操,曹丕對他是敬重有加,在司馬懿奪權以後,賈詡家族依然屹立不倒,足以顯示出其非凡的智慧。

下面來分析一下他那些精彩的看透人心的計策,哪怕是在現代社會都能用得上。

年少‍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

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

賈詡說:「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

」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

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

急中生智保命

還有就是,他在洛陽當官時,賈詡因為身體抱恙需要回家療養,不料,在路上遇到幾個作亂的氐族兄弟,被綁了票。

賈詡立馬扯過一面大旗,對氐族人說我乃段公段熲之孫,你們不要加害與我,我的家人會給你們很多錢贖我的。

段熲是先後斬殺羌族叛軍四萬餘人,最終平定西羌,攻滅東羌的一位將領,是東漢末年西北萬。

這些氐族兄弟聽了都大吃一驚,想不到自己是綁了段公的外孫,立馬鬆綁,好吃好喝招待一番後又護送回去,而其他一起被綁過來的人,都被殺了。

這是史書中一次關於他的記載,雖然說不算是非常高明的計謀,但是換作現代人的話,還未必有一半以上的人能想出這樣的招數。

獻策李傕、郭汜之亂

大家都知道,武威屬於西涼地界,西涼人董卓進京後,武威人賈詡被董卓看作是老鄉,後來還升了官。

董卓敗亡後,部將李傕、郭汜、張濟樹倒猢猻散,一時間大傢伙都不知道要幹些什麼事,總覺得沒有人當自己的領導。

人之常情,一旦遇到困難挫折,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到避風港灣——家。

古人也不例外,李傕等人想到自己現在不知道要幹什麼,還不如先回家看看再說。

賈詡告誡李傕若是隻身回鄉,家鄉的小混混就能將他敲詐勒索,說不定還會搶走了自己的老婆還有金銀財寶,還不如趁亂殺進長安,搶更多的錢,說不定還能搞到裝備、錢財、士兵成功升級,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遲,大不了降回青銅。

李傕等人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而且肯定是個升官發財的路子!於是,這就有了董卓亂政之後的李傕、郭汜之亂。

暴打曹操

後來,由於三國的形勢多變,到處都尋找靠山的賈詡輾轉投奔到張濟的侄子張繡麾下,他當時力勸張繡與劉表聯合。

這些情況被曹孟德的探子知道了,曹操先下手為強,以絕後患,就抽刀去砍張繡,打了一個勝仗後怕袁紹抄其後路迅速北撤。

張繡見狀覺得是個好機會,果斷準備兵馬,隨時準備要追,賈詡不讓,張繡當時火了,老子說了算,於是將他的話當作耳邊風,馬上帶兵馬去打曹操,結果張繡大敗而歸。

張繡當時心情很不好,但還是請賈詡喝了杯茶,賈詡掐指一算,他又對張繡說,現在可以追了,還不趕緊去。

張繡聽了大喜,於是重整旗鼓再追曹操,果然打得曹操落花流水。

張繡後來一時間都想不通這是怎麼回事,賈詡說:曹操雖撤,按他的脾氣,但定會親自殿後,將軍你不是他的對手,所以必敗;曹操打敗追兵後,肯定不會想到我們還敢再來,不會有所防備,所以必勝。

張繡當時聽了不住點頭,從此以後對賈詡畢恭畢敬。

投降曹操

在公元199年,袁紹派使者過來招降張繡,並與賈詡談判想和他搞好關係。

張繡準備同意他們的招降,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嚴詞回絕了袁紹的來使,說袁紹假仁假義,容不下別人,並且還數落了袁紹是酒囊飯袋,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賈詡扭過頭來對張繡說,我們可以投降曹操,而投降曹孟德有三點優勢:第一,曹操現在奉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政治優勢,深得民心,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二,曹操現在過得比較悲慘,要兵馬沒兵馬要錢糧沒錢糧,我們現在這個時候加入曹氏集團肯定會受優待,軍士們都會夾道歡迎我們,而如果我們這麼一點人馬送到袁紹那裡,袁大頭根本不會把我們放在眼裡,以後在他那裡估計就是要吃土了。

第三,曹操這個人胸懷大志,他要成就的是帝王之業,據說很多人投降曹操都受到厚待,大局當前,不會計較個人恩怨的,我們會感覺很安全,袁紹那個人雖然勢力遠在曹操之上,但是根本沒有當大王的潛質,要腦子沒腦子,要謀慮沒謀慮,以後我們投奔曹丞相絕對能胖揍袁本初,將軍你放心地去去投奔曹孟德才是上策!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

曹操聞訊後果然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說:「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後來,曹操封賈詡為都亭侯,遷冀州牧。

獻計官渡之戰

其間曹操因兵疲糧缺,一度欲回守許都(今河南許昌東)。

賈詡認為,曹軍以弱敵強,此時退兵必為所乘;反之,袁軍輕敵,內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將有變,正可出奇制勝。

後來荀彧也說好,並且加以補充了作戰計劃,曹操一拍桌子,於是鐵了心要暴打袁本初,當即派兵襲燒袁軍糧車;又親率精銳5000奔襲袁軍烏巢(今河南境)糧屯,全殲袁軍,燒毀全部囤糧。

消息傳來,袁紹所部軍心動搖,紛紛潰散投降。

曹操乘機全線出擊,殲敵7萬餘,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看穿赤壁之戰

曹操以投降過來的荊州水軍作水戰主力,準備東征,有說目標仍是劉備,亦有指為順勢侵吞江東的孫權。

賈詡勸說曹操宜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占地,可是曹操並不贊同他的意見,南朝史學家裴松之也認為賈詡這麼說「未合當時之宜」。

可孟德想一鼓作氣,執意不聽,結果大敗而歸。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挑起渭南之戰的離間計

渭南之戰時,由於韓遂、馬超等在春季三月時,就在潼關屯集十萬大軍,加之用於長途輸送糧草的人力,關中各部,當年的農業生產幾乎全廢。

此時秋季已過,冬季將臨,關中各部卻徵收不上來新糧,全軍有斷炊之虞。

於是關中聯軍為免作持久戰,只好割地、送子質請和。

謀士賈詡認為可以假裝答應他們,曹操問他有何計策,賈詡說:"離間他們就可以了。

"曹操明白他的意思,便應許聯軍的請求。

離間計剛剛施用完畢,曹操立即與馬超、韓遂等約期會戰,而馬超、韓遂等也急於結束對峙狀態。

曹操先以輕兵前往挑戰,大戰了很久,曹軍以虎豹騎夾擊聯軍,聯軍大敗,曹軍斬殺了成宜、李堪等人。

結果韓遂、馬超、梁興敗走涼州,楊秋則前往安定,程銀、侯選南入漢中投靠張魯。

渭南之戰到此結束。

扶持曹丕

曹操立世子時,曹丕曹植這兩個兒子讓他非常糾結,就在曹操要抓鬮的時候來做決定時,賈詡冷不丁地說了,一句「想想當初廢長立幼的袁紹和劉表這兩頭豬的下場」,當時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曹操鐵了心,他也認為,當皇帝必須要找個壞人來當。

於是曹丕中了大獎,後來曹丕登基稱帝,自然忘不了恩人賈詡,拜其為太尉,進封魏壽鄉候。

即位後,曹丕要將老爹未完成的事業進行到底,想繼續到赤壁找孫權報仇雪恨。

賈詡勸曹丕,算了吧,時機未到,再等等。

曹丕和曹操一樣不聽,自然和老爹一樣一無所獲。

這是史書中,賈詡進的最後一句謀國之言。

三個月後,魏文帝黃初四年,公元223年六月二十七,77歲高齡的賈詡無疾而終。

評價

賈詡一生,深刻影響了三國歷史。

當初他對李傕等人去長安快活一把的建議,開啟了群雄逐鹿的進程。

官渡、赤壁都可看到他的身影;漢魏禪代,他亦深度參與其中。

這是一個天生的謀士,沒有踏錯一步,沒有算錯一棋,亂世之中不但保全自己,還福澤子孫。

如果摒除道德標準和政治擔當,三國時期能看穿一切人性的人出了賈詡,還能有誰,雖然他是」三姓家奴「,但是在那個亂世,活著,你就是英雄。

《唐會要》將賈詡評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賈詡精通兵法,還寫過一本兵書《鈔孫子兵法》,留傳至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一下三國「毒士」賈詡的成就以及個人評價

早年經歷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

歷史第一謀士是他,絕對出乎意料之外!

這個人被成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最重要的是輔助君王建都立業後懂得明哲保身,最後得以善終,懂得審時度勢的大智慧,所以說才是最高明的謀士。這個人就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謀士之一,不是諸葛亮,是賈詡。

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賈詡

人物簡介:賈詡(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曹魏著名謀士、重臣)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