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喜歡殺文人?諸葛亮投靠他,一樣必死無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心提示:曹操雖然欣賞諸葛亮的才華,但肯定不會三顧茅廬,他很可能會像楊修一樣被曹操誅殺。

曹操在愛才方面絲毫不輸給三顧茅廬的劉備,但也著實殺了不少有才華的文士。

歷史上,曹操的愛才是被各方公認的。

即便是尊劉抑曹的《後漢書》等史作,在將其描繪成奸臣的同時,也沒有否認他的愛才情結。

許攸曾經是袁紹的謀士,因袁紹不能重用,便投奔曹操。

後來,許攸幫曹操設計攻破袁紹的大本營。

當曹操率領眾人進入冀州城時,許攸竟然直呼曹操的小名。

這種居功自傲的舉動,旁邊「眾將聞言,俱懷不平」,而曹操卻哈哈大笑。

即使跟曹操有很大過節的人,只要他有本事,能夠為曹操出力,都一律寬待。

賈詡曾幫助張繡設計殺死了曹操的大兒子曹昂、侄兒子曹安民和大將典韋,但後來賈詡隨張繡前來投降時,曹操卻拉著他們的手說:「有小過失,勿記於心。

」賈詡後來還成為曹操的重要謀士,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

陳琳曾經在袁紹手下效力,寫了一篇檄文,不僅辱罵了曹操本人,還一直罵到曹操的祖父。

破袁紹之後,陳琳被俘,曹操愛惜他的才華,赦免了他。

正是對待人才的這種寬容與尊重,使得曹魏陣營始終人才濟濟,沒有出現人才斷層。

但曹操殺才也是舉世聞名的,殺起名士來毫不手軟。

他殺的名人中有孔子第二十世孫孔融,有神醫華佗,還有我們熟知的楊修。

曹操雖然愛才,但他對人才有著不容觸犯的底線,那就是不能危害自己的聲望——凡是有利於提高自己聲望的便是可用之才,凡是危害自己威信的便是敵人。

以孔融來說,他最要命的一個通病,就是恃才清高,愛顯擺,常常同曹操唱反調。

有一次,曹操為了節約糧食頒布了一條禁酒令,告誡大臣們酒會亡國。

可孔融非要跳出來反對,說亡國的還有女人,怎麼不把女人一起禁了呢?曹操無言以對,於是找了個罪名把孔融給殺了。

反過來,那些武將從來沒有這方面毛病,所以縱使打仗打得一敗塗地,也不會被殺。

楊修出身名門,博學多才,曹操一開始對他也是相當欣賞和信任的,但楊修似乎對自己的聰明有一種無法抑制的炫耀衝動,總是不分場合地搶曹操的風頭。

曹操隨口說一個「雞肋」,楊修竟然能窺測到準備退兵的潛意識。

不過,真正給楊修招來殺身之禍的是他介入了曹丕和曹植的儲位之爭。

華佗和曹操是老鄉,出身士族,曾做過漢室宗親的相國,不得已靠行醫謀生。

行醫在當時不過是「下九流」的職業,社會地位非常低下。

華佗作為士人,對於行醫是深以為恥,時刻都在尋找機會重返仕途。

曹操請他看病,華佗趁機兩度要挾,圖取官爵。

曹操並沒有滿足他的要求。

華佗藉口回家,曹操多次催促,均遭拒絕。

於是華佗被曹操以「欺騙罪」和「不從徵召罪」處死。

當年,出身士族的諸葛亮大造聲勢,其實就是等待時機,如果他遇到的是曹操,那麼曹操雖然欣賞他的才華,但肯定不會三顧茅廬,諸葛亮的清流性格,很可能會像楊修、孔融一樣被曹操誅殺。

後來的事實證明,曹操這種愛才卻不縱才的做法遠比劉備高明,劉備過分抬高諸葛亮等人地位的做法,雖然短期內起到了激勵的作用,但壓抑了整個人才隊伍的成長,以至於在這些人死後,出現了青黃不接、無人可用的斷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探秘:三顧茅廬的為何不是曹操?

要說到求取人才,不顧一切的在三國中還只有劉備,他三顧茅廬最終得諸葛亮。相比之下梟雄曹操,三國也記載了他有跣足迎許攸的求才事跡。此外他甚至還答應了關羽的三個苛刻條件,只為求得猛將。那麼這樣一位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