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肝義膽,一代豪雄武聖,慘死而三葬,死後竟又慘遭滿門被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武聖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封金掛印,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付會,水淹七軍,降于禁,殺龐德,這一生何等英雄豪烈,然而卻因孫權背棄吳蜀同盟,呂蒙背後偷襲荊州,最終敗走麥城,與長子關平被斬於臨沮縣。
令人不勝唏噓,感慨。
列後孫權為嫁禍曹操,分散劉備仇恨,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卻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也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也稱當陽大王冢。
蜀漢劉備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
一代美髯公,就此隕落,身首他處,「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然而歷史的殘酷有時竟是讓人無處著落,在其死後四十多年後,蜀漢滅國,其家小滿門被滅。
而滅其滿門之人,就是被其擒殺的龐德之子,龐會。
龐會在隨軍滅蜀後,找到關羽後人殺盡滿門以報父仇。
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可悲可嘆,縱想當年關羽,何等氣魄傲氣,從不為如此宵小卑劣之事。
只於陣前殺敵,從不屑恃強凌弱之手段。
龐會雖說與關羽是有殺父之仇,可那不是私仇,那是各為其主,戰場拼殺。
生死有命的規則體系。
就算要報仇也可於陣前斬殺,怎可把這種戰場斯殺變為個人私仇,甚而轉移到其家小呢?這是何等的泯滅人性,何等兇殘卑劣。
當年關羽俘虜了龐德後,應該說關羽是很尊重這位戰敗之將的,勸其歸降,並且曉之以情:"你的兄長龐柔在蜀國漢中為將,我希望你也來我這裡為將,為何不早早歸降呢?"龐德拒降赴死。
而且關羽在其死後對其屍首較為尊重,並沒有丟棄或毀屍,而是第一時間對其進行了埋葬或者轉移安葬。
這才有了後來裴松之在其所作的注中記載"王隱蜀記曰:鍾會平蜀,前後鼓吹,迎德屍喪還葬鄴,冢中身首如生。
臣松之案德死於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則其屍喪不應在蜀。
此王隱之虛說也。
"意為王隱(東晉史學家)曾書"龐德死後葬於蜀,鍾會平蜀後,還葬屍首於鄴城。
"而裴松之否定這種說法,認為魏文帝曹丕曾派人去龐德墓所悼念,所以其屍首不在蜀。
這樣的史實爭論。
但卻可明確當年關羽的確善待了龐德屍首,並埋葬。
關羽一生仁義,豪雄,令人不曾想竟會有如此的結局。
三國名將關羽的墓葬地,為什麼一個叫關林,一個叫關陵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關羽是蜀漢的頭號大將,當然協助劉備鎮守荊州,在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還一度圍困襄樊的曹仁,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但是好景不長,在東吳呂蒙的偷襲之下,大意失荊州,關羽腹背受敵...
此人曾是馬超部下,卻敢當關羽面罵劉備庸才,只求一死
龐德,本是馬超手下的一員大將,因身染重病未和馬超一起出征劉備,只留在漢中張魯處養病。沒曾想,馬超兩軍陣前,降了劉備。後來,曹操滅了張魯,取得了漢中之地,龐統便歸降了曹操。關羽出兵樊城,曹仁敵不...
亡國後,國君得以善終,武聖卻被誅全族,為何?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作為一個中國人,或多或少都會了解三國時代的故事。一時間群雄爭霸,名臣猛將輩出,留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典故。三國鼎立格局的消亡,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同時也是一個新的時代...
他是蜀漢第一名將,巔峰時刻被偷襲而死,子孫後代慘遭滅門
一、關羽北伐219年,劉備終於在漢中戰勝曹操。趁著曹操全面撤離漢中,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大封麾下的文武百官,拜關羽為前將軍、壽亭侯。當時關羽遠在荊州,負責防禦曹操和孫權。為了響應劉備,前將軍關羽立...
關羽這輩子犯的三個錯誤,為何殺錯一人,放錯一人,得罪一人?
人的一生十分漫長,做過的事情無數,但是總有是我們後悔的,是我們感到遺憾的。但往往的一件錯事,就會改變我們的一生,即便是偉人或者名人,也無法避免一些錯誤,而他們的一些錯誤往往影響特別大,對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