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什麼世道?學霸也能當軍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

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

四月三日,成都,文翁石室。

書生上前給文翁石像作了一揖,持禮甚恭,「昔我文翁,首倡官學,石室興教,玉堂遺澤。

古今一校,揚輝千秋,巴蜀吏民,幸甚至哉。

伏維尚饗······」

道士生性洒脫,三清祖師都懶得參拜,此時見書生裝模作樣,更覺好笑,側過頭嘀咕,「老趙,秀才又在裝神弄鬼了。

書生行禮已畢,轉過頭仍是一臉嚴肅,「巴蜀好文雅,皆文翁之化也。

秦漢之際,天府之國還在關中平原,成都不過邊陲,閉塞落後。

景帝末年,文翁任蜀郡太守,他從興辦教育入手,培養人才,在成都設置學官,創建官學,以石頭修築校舍,稱為石室,又稱玉堂 。

經文翁倡導,蜀中學風大興,漸與齊魯之學齊名。

文翁之功,不在李冰之下也。

道士搖頭表示不信,「不過是一個關心教育的省長而已,從古至今,比比皆是,普通得很,如何能與李冰比肩?李冰修建都江堰,可是讓蜀人旱澇保收,兩千多年不知饑饉。

書生用摺扇點了點道士,「老董啊,你忘了首倡二字。

文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校長,他首創的文學精舍講堂,在我們腳下的地方連續辦學已有兩千一百多年,從古代文翁石室,到近代錦江書院,現代成都府師範學堂、成都府中學堂,直至現在的石室中學,一脈相傳,持續發展,真是教育史上的奇蹟啊!」

接著話鋒一轉,「更重要的是,文翁石室創立就是公立學校,是政府辦學,且面向平民招生,在中國歷史上是劃時代的,《漢書》上明確記載:至漢武帝時,乃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自文翁為之始雲。

在文翁之前,中國的地方政府並沒有公立學校,文翁開創了地方政府興辦公立學校之先河。

當時京都所在地的長安,都還沒有辦招收平民的公立學校。

可見,就全中國範圍看,文翁實屬首創公立學校。

文翁興辦公立學校,得到當時中國兩代最高領導人,漢景帝和漢武帝的嘉獎,並下令全國各郡縣都要像文翁那樣建立公立學校,大大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空前的。

文翁興辦官學,實為中國歷史上地方政府設立學校之始,打破了世家大族對知識的壟斷,讓學問不再是經學世家小圈子內的私相授受,為平民提供了上升空間。

趙員外輕搖團扇,「哦,還有這等妙用?」

書生頷首,「當然,文翁免除了學生的徭役,使其能集中精力學習知識,還常將學生帶在身邊,協助處理一些公務,對於品學兼優的學生,則委以郡、縣吏的重任,大力獎掖。

文翁興學的成就,不僅培養了一批吏才,如張叔,漢武帝時征為博士,官至侍中、揚州刺史;而且推動了鄰近屬縣的興學,如巴漢亦立文學。

蜀地此後出現司馬相如、揚雄等知名才學之士,與文翁興學造成的社會風氣不無關係。

若是兩漢能一直文翁興學的精神,漢末也許就不會出現學霸變軍閥的黑色幽默劇了吧?」

道士拍拍腦袋,「學霸變軍閥,這個說法倒也有趣。

書生的心情卻不輕鬆,「三國是一個什麼時代?是一個由學閥而軍閥的時代,要當軍閥,先當學閥,換言之,這是一個學霸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弔詭在於,學霸通常更容易成為軍閥。

什麼人更有可能成為學霸呢,這是一個知識壟斷的時代,通常世家子弟才能成為學霸。

袁家兄弟是學霸的子弟,陶謙也是茂才,大家都是一個圈子的,所以袁紹創業,就有韓馥上趕著跪迎。

員外插了一句,「那劉表呢?」

劉表本身就是一個大學霸。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也就是今天山東魚台東北人,生於公元142年,卒於公元208年,論血緣,他屬於漢家皇室一族。

劉表年輕時就因為才華出眾而天下聞名,屬於後漢時期著名的清流派的代表人物,號稱八俊之一,又分別屬八友、八交之一,稱號不少,很明顯,劉表當時的名聲很大,也可以證明其才華出眾。

道士卻哼了一聲,「名士清流,多半無用,恐怕也是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的貨色。

書生搖搖頭,「這雖是清流的通病,但用在劉表身上就不合適了,他勤勉好學,善於獨立思考。

十七歲時,劉表就曾向自己的同鄉兼老師,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提出: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為君子。

府君若不師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遺於世!」

道士大腦袋晃個不停,「這話咬文嚼字,什麼意思?」

「這段話是針對王暢過於簡樸的生活作風而提出的疑問,意思是說,當地方一把手,重要的是把國計民生類工作干好,不要總是故作清高,搞些節衣縮食的表面文章。

顯然,青年時期的劉表見解獨特,與眾不同,他沒有仿效當時流行的隱居山林的清流作風,而是積極地投身仕途,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屬,很受何進的賞識,後來被升為北軍中候,掌管禁軍。

劉表前期在仕途上中規中矩,到了四十八歲那年,董卓進京之後,劉表迎來了命運的轉機。

趙員外哈哈大笑,「原來是董卓幫了劉表?」

書生輕搖摺扇,「董卓進京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90年,原荊州刺史王睿被討伐董卓的孫堅殺死,董卓便推薦了劉表擔任荊州刺史。

當時的荊州形勢相當複雜: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

而劉表卻是單騎入宜城,面對荊州混亂的局面,劉表顯得從容鎮定,沉著冷靜,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穩定了局勢。

首先,他爭取了當地具有很大影響力的蔡、蒯兩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並徵求他們的建議。

當時蒯良、蒯越兩兄弟都頗有才識名望,蒯良對局勢提出的見解是行仁義,蒯越卻有不同的意見,主張用權謀,建議劉表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

應該說蒯良說得比較虛一些,而蒯越的建議則是極富實幹精神的,劉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先把兩個人都誇了一番,然後採納蒯越的謀略。

劉表設下鴻門宴,先斬殺首領,再收編部曲,一舉殲滅了宗賊勢力,後來他又平定了零陵、長沙等郡,扭轉了荊州的混亂局面,劉表自己也晉升為荊州牧、鎮南將軍。

經過幾年努力,劉表成為一個僅次於兩袁兄弟的一股強大勢力,南收零桂,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

道士神采飛揚,擊掌讚嘆,「誰說劉表虛有其表?完完全全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實幹家嘛!」

書生這回倒沒反駁他,「劉表控制荊州以後,對於屬地的管理也是勵精圖治,有條不紊,貢獻良多,體現出一代能臣的本色。

劉表把荊州治理得有聲有色,之前人情好擾,加以四方震駭,寇賊相扇,處處糜沸的荊州,變成了萬里肅清的東漢後期最後一片樂土

在對外問題上,劉表採取了擁兵自重的正確政策,儘量避免發生大的衝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

在經濟上,劉表有效利用了當地各大家族的勢力,推行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荊州地區的百姓,史稱大小咸悅而服之。

對劉表的這種評價,莫說是在後漢軍閥混戰時期,就是在局面相對平靜的三國鼎立時期,也是獨一無二,是別人所無法得到的。

此外,劉表起立學校,博求儒術,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政局穩定,各方人才紛紛從各地遷往荊州,人數以千記,其中既有像水鏡先生司馬徽這樣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廣元等青年才俊,甚至還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等。

試問,若是易中天口中一個虛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輝煌的政績嗎?如此的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難道是一個虛名無實者所能做到的嗎?

可以這樣說,劉表的確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讓各路諸侯羨慕不已,對於其治理下的荊州都是垂涎欲滴。

魯肅就曾經對孫權這樣評價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

這也算是對劉表恰如其分的評價了。

趙員外疑惑地問了一句,「為何史書又批評劉表: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呢?」

書生收起摺扇,「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說在荊州集中了很多能人名士而劉表卻棄之不用,謬矣!史載,凡是從外地遷來荊州的士人,劉表都是安慰賑瞻,皆得資金,非常禮遇。

對於一些能人名士,劉表也是禮賢下士,求才若渴。

像對待司馬徽,就曾多次派人請其出仕,甚至親自出馬相邀,見到司馬徽以後,劉表不惜在田間與其交談,全然沒有擺出一副荊州牧的架子,其心可謂誠矣!

如果劉表沒有在荊州廣納人才,那他把荊州治理的如此有聲有色,就憑當初單人獨騎闖荊州的一個人?

還有第二種指責,說劉表沒有重用劉備,這個說法其實是太不了解劉備造成的。

試問像劉備這樣的人能用嗎?從某個角度來說,劉備和呂布沒有多大區別,都是背主之臣。

我們可以數數看,劉備投靠過多少人,又有幾次能做到善始善終的?劉表就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有意而為之,這個決定沒有錯!」

道士搔搔腦袋,「那為何劉表最終還是失敗了呢?」

書生仰天一嘆,「劉表生不逢時,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庸人,他希望苟全荊州於亂世,但時代不允許,他只能被淘汰。

歸根到底,劉表這個學霸出身的軍閥,一心想著保境安民,沒有爭雄天下的野心。

綜觀劉表一生,其所作所為沒有超出人臣的範疇,完全可以稱之為一代能臣。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劉表也不例外。

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劉表的確顯得優柔寡斷,造成了內部的不團結,影響了政局的穩定。

劉表當年單騎赴任,靠了當地望族蔡氏才平穩坐江山,蔡氏等擁戴少子劉琮,而長子劉琦也與劉備等交好,兩派早已劍拔弩張,只等劉表咽氣就操傢伙了!

外部孫權也不甘寂寞,借報父仇頻頻對荊州加兵威脅,最鬧騰的一次就是把江夏,今天的武漢市給拿下了,殺了太守黃祖。

偏偏時間也是湊巧,曹操完全平定河北,劉表病死,享年六十有六,曹操趁機南下,荊州便立即四分五裂,讓曹操撿了個大便宜。

道士頗不服氣,「怎麼說曹操是撿便宜?劉表打仗也厲害麼?」

書生眨了眨眼,「董道士,不要不服氣,劉表進取不足,自保卻有餘。

當年江東猛虎孫堅孫文台,大敗董卓,何等英雄,力斬華雄,何等彪悍!最後可不就折在了劉表手裡?」

道士猛地跳了起來,「什麼,孫堅斬華雄?不是關羽乾的麼?」

書生昂然背手,飄出了文翁石室,空中餘音寥寥,「孫堅英雄,明日再見。

——————————————————

您喜歡我們欄目推出的哪位英雄人物呢?

或者您希望我們為你帶來與哪位英雄人物的精彩對話呢?

關注我們並且在下方給我們留言,我們將仔細聆聽您的聲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漢群雄之一劉表是如何殺掉英雄孫堅的

劉表為東漢末年名士,群雄之一,為山東人,其身長八尺,少時知名於世,善談時政評論名士,為「八俊」之一,後任北軍中候、荊州刺史,在荊州統治長達二十年,為人優柔寡斷,生性懷疑,但為自保堅守其中,目光短淺。

荊州牧劉表有十萬軍隊為什麼不能成大事(一)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荊州是個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劉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取之不難。如果跨有荊、益兩州,再實行一個好的內外政策,則霸業可成。魯肅在勸孫權時也說:為將軍計,應該是立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