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秦始皇令大將軍王翦滅掉了所有國家中最大的一個「大胖子」楚國的大將軍項燕的軍隊後,齊國國君田建的部隊也就被摧枯拉朽,統一這片幾千年都沒有一個真正集權的土地,一個巨大的帝國出現了,我們這片土地的逆襲之路終於開始了,秦王政自認「德過三皇,功高五帝」,歷史上第一個帝國皇帝出現,廢棄了分封制度,整個區域全部被中央任免的郡縣長官控制。

    而且歷史一直就是這樣,剛剛統一的部落也好、國家也好,都會以勢如破竹的態勢戰勝周邊的外族,其實我們一般認為的大秦帝國,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

圖 秦初勢力範圍,秦的老家是陝西中部的渭河在黃土高原撕出來的」渭河谷地「,東邊就是叫做「函谷關」的山口,所以被秦又叫」關中「,被秦吞併的6個國家又叫「關東諸國(也叫山東諸國,因為在崤山以東)。

(百越是統稱,其實主要有江浙的吳越、浙南的東甌越、福建的閩越、廣東的南越、廣西的西甌越,而他們除了漢化較多的吳越東甌越,其他和我們關係並不大)

  • 前面已經說了,其實春秋戰國這個看似混亂的時代,實際上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成長中躁動的青春期,曾經並不大的華夏部族反倒是因為戰亂,導致地盤不斷擴大,尤其是北邊的晉國(後分為趙、韓、魏)不斷控制北部遊牧民族,南邊的楚國不斷侵蝕百濮、百越的地盤,而最終融合了西羌的秦統一了所有的割據勢力,我們終於從周這個夾雜著不少遊牧民族的「城邦聯盟」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多民族帝國」。

但是多年來對於西羌和北部少數民族的征戰起到了反作用,這群生存空間不斷被侵占的遊牧民終於在一個叫做「匈奴」的小部落的帶領下結成了聯盟,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勢力,終於在戰國末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威脅。

而南方雖然由於楚國的經營不斷讓一部分百濮和百越華夏化,但是閩越人、南越人、西甌越人(壯族祖先)這三波越人,實際上還是不怎麼鳥這個秦的,尤其是南越和西甌越人(廣東廣西),他們基本上就是個「外國」,所以剛剛統一的秦始皇,就開始把目光放到了這兩地方了。

  • 秦始皇搞了三路軍隊進攻百越,東路從江西越過武夷山,異常順利的直接拿下了浙江的甌越和福建的閩越,從此這兩個地方歸入「中國」版圖,而吳越人在西周開始就不斷被華夏人同化,到了春秋又出現了吳、越國的爭霸,所以這個時候已經是一個完全的華夏人地區了,包括語言也是保留了上古漢語特徵以及古吳越語特徵的一種語言了,這也就是現在吳語區的來源。

但是南路和西路就沒那麼順利了,這兩個地方在南嶺南邊,屬於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珠江流域」,這地方潮濕悶熱不說,還有大山阻攔,百越大勇士譯吁宋頑強抵抗,老百姓在崇山峻岭打著遊記反抗秦國鬼子的入侵。

所以秦始皇屢次攻擊百越都毫無辦法,最後老大屠雎都掛掉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看到地理學的好的重要性了。

我們局部看一下第一個那個圖。

圖 靈渠

我們知道湘江是個長江的支流,而珠江當然也有很多支流,其中有一條叫做「灕江」的支流,在現在廣西桂林的興安縣地區,僅僅和湘江的源頭相距僅僅30來公里,所以秦始皇搞了一個極其具有挑戰性的行為——開運河。

灕江和湘江本身其實是具有落差的,否則也不可能相隔這麼近還沒有交匯到一起,但是也不得不佩服當時人的智慧,秦利用石門製造的多個水閘,直接穩定了落差,就這樣,一個可以說是奇蹟的運河——靈渠誕生了。

  • 靈渠不僅僅代表湘江和灕江的連通,更代表著珠江水系和長江水系的連通,這樣一來大量的補給快速進入南越(廣東)和西甌越(廣西)地區,就這樣,無論他們再會游擊,秦終於以壓倒性的實力進入南嶺。

    在南嶺大山南部中生活了萬餘年的百越人,開始消失在了這群華夏人征服的道路里。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過秦論》

其實不僅僅是桂林郡和象郡,秦始皇還在南越地區設立南海郡,大量的「河南人」「陝西人」「山西人」進入這裡進行殖民,百越文化迅速消逝,百越人也開始和華夏人通婚,融合為新的族群。

就這樣,福建、廣東、廣西這三個區域,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同樣北邊的匈奴命也就沒那麼好了,秦國剛剛統一了六國,在南邊戰場也節節勝利,更何況秦人血統本來也不純,所以強悍的匈奴被大將軍蒙恬帶領的秦國最精銳的兵團,守在始皇帝耗大量人力物力攢起來的長城上搞得——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所以除了我們熟知的始皇帝各式各樣的統一,這次史無前例的擴張,也使得一個可以媲美同時期的亞歷山大帝國的王朝出現了,可是始皇帝在短時間進行這樣大規模的軍事擴張,老百姓的日子也就確實基本不是人過的了,可以說始皇帝也確實算一個雄主,這也就是著名的。

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也就是說秦始皇守在自己的老家,函谷關以西的渭河谷地,控制著剛剛平定的六國,剛剛占領的百越地區,還盯著被打的一路北去的匈奴,老百姓手裡都沒幾個金屬的物體,一個高壓控制下的窮兵黷武的集權王朝就這樣走到了頂峰,秦始皇大修宮殿陵墓,這個也就是眾所周知的了,一時之間驪山周邊刑徒遍地。

  • 秦其實是隨著商鞅變法走上法家崛起的,隨後又是韓非李斯的一系列法家控制,秦人是非常習慣這套制度了,但是關東的所有國家卻沒怎麼」享受「過這麼一套制度,所以民怨其實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可是秦始皇的強權政治導致這群螻蟻一樣的人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和勇氣。

然而我們知道儒家這個東西吧,一直是提倡」法先王「」厚古薄今「等這種周禮分封至上的,但是從商鞅時代秦國就明確的確定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這種法家思想了,也正是因為法家秦才有了把諸侯國變成郡縣的區域制度,這個從現在看其實是非常進步的了,中央直接控制郡縣,地方權力分散中央權力集中。

可是當時儒生卻有一些看不下去這個,比如一個叫做淳于越的,就公然反對秦始皇的郡縣制度,希望回復西周的分封。

結果被李斯嘲諷全開,最終導致秦始皇下令,以古非今的滅族,除了秦國史書以外的其他國家史書、不屬於官方私藏的《詩經》、《尚書》等全部燒毀,這也就是所謂的焚書。

隨後秦始皇身體也越來越不好,最後各種神棍大國師大行其道,但是騙子忽悠終究沒法一直立足,最終始皇帝忍無可忍,大規模的坑殺了這群胡說八道的術士,所以說歷史上其實是沒有「坑儒」這個事情的,坑儒的這個說法也大多是後來酸儒刻意抹黑的結果,但是不管怎麼說,儒家可算是和秦始皇「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了。

  • 而就在這個過程中,以後的二世皇帝繼承人扶蘇這個人比較善良醇厚,一直和老爸說這樣容易惹來太多仇恨,最後造成內部矛盾,但是秦始皇那個時候一門心思就要長生不老,也不願意成天看見大兒子在旁邊總是把自己批判一番,於是就給他搞到上郡(現在陝北),陪著蒙恬的邊防軍抵抗匈奴去了。

不久之後,秦始皇就在巡視這片他的大秦帝國打下的江山時,帶著他長生不老的夢想和各地若隱若現的危機暴斃於途中,隨著千古一帝始皇帝的死亡,一場轟轟烈烈的,決定這個民族未來的時代到來了。

秦始皇暴斃後,趙高就登上歷史舞台了,這貨的官按現在說其實就是個中南海司機,但是也因為這個,駕車的趙高瞬間就成了把握秦始皇第一消息的人,秦始皇意識到自己要死了的時候,就寫了個「遺囑」,告訴扶蘇趕緊讓蒙恬主持長城軍團,然後趕緊回到咸陽主持喪事繼位。

結果歷史就被我們的趙高趙司機和當時的大丞相李斯給毀了,李斯不得不說是個非常厲害人物,他的思想和文學作品也確實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但是這貨也是個被權利徹底灌醉的人,當年他就因為嫉妒老同學韓非把人家算計死了,這回為了一直把持秦帝國,趙高聯繫李斯搞了個偽詔送給了在蒙恬那裡的扶蘇,裡面搞了不少扶蘇和蒙恬莫須有的罪名,就是想讓扶蘇自殺,就像前面說的,這扶蘇還真是「仁厚」,而且已經仁厚到了軟弱的地步了,不顧蒙恬勸他清醒點,拔劍自殺,蒙恬這麼一看也混著沒什麼意義了,始皇帝和扶蘇都死了,於是也就自殺了,副將王離接管蒙恬的秦軍第一精銳長城軍團,王離就是當年吊打項燕的老將軍王翦的孫子。

趙高扶持自己伺候的秦始皇小兒子胡亥繼位,這也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秦二世了,這倆人一起狼狽為奸,秦始皇的好東西一點沒繼承,壞東西變本加厲,最終,控制區域最薄弱的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徐州一帶就出了問題了。

我們看一下現在徐州的位置。

圖 粉色圈內就是現在的徐州周邊,秦的危機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可以說現在的徐州都是一個很沒有省份認同感的地方,這個區域在現在的安徽、江蘇、山東、河南交界處,在戰國時期也是楚(安徽江蘇湖北)、齊(山東)、魏(河南北)撕扯最嚴重的地區,所以自古以來民風彪悍,也是個響噹噹的兵家必爭之地。

秦二世狂修阿房宮,最後搞得當時和趙高一起害死扶蘇的李斯都看不下去了,結果這個250皇帝和趙高一起搞死了秦國的大功臣李斯,趙高「指鹿為馬」權勢熏天,這個眾所周知就不多說了,所以看似鐵板一塊的秦帝國內部已經不能更鬆散了,接下來這段估計中學語文課本都學過這個,一個「瓮牖繩樞之子」,也就是家裡的窗戶是大水缸門用麻繩系的窮小子陳勝——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陳勝這人可能不是個好將軍,但是絕對是個極其成功的銷售總管,這人極其會演講,年輕的時候就發出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成功學雞湯。

但是等到作為帶著一群農民走向駐守漁陽(現在北京密雲,當時是邊疆,是抵抗匈奴的要塞)的時候,才勉強混上了一個大隊長,結果就是走到上面的圈圈裡的大澤鄉(現在安徽宿州)的時候,大雨傾盆根本停不下來,陳勝知道這回多半是要廢了。

那時候秦都是土路,下個大雨遲到基本上就不可避免了,結果法家規定的秦律就是得殺頭,這下陳勝還有自己的好哥們吳廣曾經想過要不還是跑路得了。

或許是陳勝突然想到自己年輕時的豪言壯語,於是緊接著的一句話,就拉開了這場戰亂的序幕——」今亡(逃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所以說我們這個民族,一直以來是極其甘心被中央政權奴役的,只要不至於絕望如陳勝吳廣這樣,不至於拉開大旗。

由於當年秦始皇已經」銷鋒鏑「了,於是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大澤鄉起義打響。

其實大澤鄉起義之前,陳勝和吳廣就商量了,扶蘇這麼悲慘被人同情,項燕在楚國舊地也很受尊敬,還不如就打著這倆人的旗號造反,隨後就開始裝神弄鬼,陳勝在魚肚子裡搞個」大楚興,陳勝王「,吳廣又學狐狸叫出來這6個字,搞的大傢伙都覺得陳勝是天命大王,之後的農民軍的順利進展幾乎都超越了陳勝的想像,一路之下所有對秦不滿的圍觀群眾一窩蜂的加入進來,秦國精銳還基本都在王離手下在長城防匈奴,這一下秦國被這群人搞成了螞蜂窩,陳勝以陳縣(河南淮陽,也在那個圈附近)為中心,建立了」張大楚國「政權,也就是」張楚「,我們會發現這些農民軍定的國號直到近代的」太平天國「一直都是十分詭異。

  • 陳勝一起義,秦朝剛打下來的百越地區的南海郡(廣東)的趙佗,就策劃獨立了,建立了南越國,但是和百越不同,趙佗可是個妥妥的北方漢人。

但是陳勝的軍隊實在是非常的水,一開始最起碼還是都憋著一股火來打秦帝國這個破鼓,但是這些農民軍首領一旦拿了土地,就開始不怎麼聽陳勝管了,尤其是陳勝的小弟武臣,這貨本來沒什麼本事,但是陳勝卻派了他去攻打趙國舊地,陳勝派了兩個當時投奔自己的被秦始皇通緝的魏國名士——好基友張耳、陳餘作為幫手,搞了個叫做邵騷的人作為監督,結果武臣自己都沒想到,秦國真的是破鼓萬人捶,所到之處基本就不怎麼打就可以占領,直接占領了趙國舊都邯鄲。

本來那對好基友張耳陳餘就對陳勝猜忌自己很不滿,於是就教唆武臣稱王分裂,隨後武臣這大老粗獨立,自立為」趙王「。

圖 「新」趙國的幕後黑手,張耳陳餘。

當然了趙王也僅僅是一個縮影,陳勝雖然手下的農民軍越打越大,但是很多農民小弟貌合神離,而且不僅僅小弟獨立,小弟的小弟比如武臣的小弟韓廣也都開始跑到燕國舊地獨立成燕王,齊國舊貴族田儋自立為齊王,魏國舊貴族魏咎自立為魏王,這就是個連鎖反應,關東所有的舊勢力開始脫離秦的控制,但是內部一片混亂。

陳勝這時候也沒工夫管這些小弟們,而是把最大的勢力吳廣的軍隊派到」滎陽「,滎陽是關中和關東的交界處,是秦國在六國舊地最大的糧倉,所以吳廣這群雜牌軍打了好久也攻不下去。

而陳勝的另外一個馬仔周文卻命十分的好,和那個稱趙王的武臣一樣,這人也是利用了民眾對秦的憎恨導致的跟風,從幾千人迅速搞出了上10萬人的大軍,馬上就要攻破函谷關進入咸陽了,這下我們的秦二世皇帝才鬆開了後宮美人的大腿,開始想找一個對策。

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少府「,也就是類似皇宮後勤部長的——章邯自告奮勇,這人提出說要把當時的驪山刑徒釋放,戴罪立功,由自己帶領,消滅周文的軍隊,其實對於這個文官這麼狗血的建議,大家一開始都是拒絕的,但是大秦朝實在是沒有轍,這時候又沒時間把防禦匈奴的王離長城兵團叫過來,所以只能死馬當活馬醫,讓章邯率領這群刑徒雜牌軍抵抗周文的農民雜牌軍。

可是刑徒畢竟是軍事化管理,又是一群不要命的戴罪立功的狂人,在章邯的帶領下,周文被打的和不要錢一樣,隨後圍攻滎陽的吳廣也被吊打,陳勝徹底成了孤家寡人,隨後和章邯的戰鬥中節節敗退,這個挑起一個時代的農民最終被車夫殺死。

陳勝一死,所有被陳勝帶起來的各地土豪舊貴族就更加混亂了,而這個時候,真正的項燕的後代,就出現在歷史舞台上了。

項燕有三個兒子——項渠、項梁、項伯,其中項梁是整個家族最有才華的一位,項梁從小很喜歡有著一身力氣的大哥項渠的兒子項羽,所以說就一直帶在身邊。

當年秦始皇讓王翦攻破項燕,項家人也就成了平頭百姓,隨著陳勝這麼一亂,會稽郡(江浙一帶)的郡守殷通也開始感到了危機,他怕別人推翻自己,於是只能被迫造反,於是就拉來了舊貴族項梁和項羽這叔侄倆,結果項羽很討厭這個秦人官吏,直接就把他砍了腦袋,項梁項羽就這樣帶著8000來人造反了。

圖 秦國郡縣,最東南就是曾經屬於楚國的會稽郡。

就靠著這江東的8000人,項梁項羽一路高歌猛進,因為楚國和秦國的仇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在第16篇也說過了,當年秦國的張儀就把楚懷王忽悠的上了擔架客死他鄉,龐然大物的楚國在整個戰國後期一直都是被秦國戲耍的存在,所以人們懷著對項燕的敬佩,這叔侄倆很快的就控制了整個龐大的楚國舊地,隨著陳勝的死亡,項梁就成了最大的一股力量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打著楚國的旗號沒法稱王,最後費盡心機的找到了倒霉的楚懷王的倒霉孫子——羋姓,熊氏,名心。

我們一般叫他」熊心「,項梁擁立這個已經是融合在藍天之中的放牧小子為楚王,這也就是歷史上的」楚懷王二世「。

章邯一路高歌猛進,項梁坐收江東,趙地是那個陳勝的小弟武臣,其他地方也是一片混亂,也就是著這個期間,一個毫無存在感的小老頭出現了,還是前面那個粉色圈圈。

劉季,用現在的話說也叫「劉三」,前256年在楚國的沛縣豐邑(現在屬於徐州)的農民家庭出生,其實這貨才比秦始皇小3歲(秦始皇前259年出生),古代排輩」伯仲叔季「,有個大哥劉伯,二哥劉仲,後來還有個弟弟劉交。

按照後來已經改名」劉邦「的劉季同學的話說,當時他老媽在耕田,來了個龍強X了他媽,最終生下了他。

  • 劉三的老爹和他哥哥都是樸實的莊稼人,一生勤勤懇懇,唯獨這貨從小就是個非主流,每天最大的愛好就是結交狐朋狗友在大街上閒逛,然後動不動還要去哥哥嫂子家蹭飯,長大之後,就開始到處去酒館賒帳,最後搞得別人見了劉三都嚇得關門,除了兩個小寡婦和劉邦十分要好,基本上就是喝完酒直接啪啪啪的美好生活,當然了其中一個小寡婦還給劉三生了個兒子「劉肥」。

所以就這麼一個地痞混子,直到30好幾也沒個老婆,除了沒事聊騷一下小情人,就是和殺狗的朋友樊噲,兒時死黨夏侯嬰喝酒吃肉,當然了做為出入於各個場所的街溜子,也就自然的認識了沛縣的辦公室秘書蕭何,看守所所長曹參,或許蕭何也有一個兒時就有的流氓夢,十分的喜歡劉邦,成了劉邦少有的公務員朋友。

劉邦他老爹不怎麼待見這孩子,總是埋怨如果他能像二兒子劉仲一樣勤勤懇懇的種地,也不至於這麼大歲數連個老婆都沒有,最後家裡拿了點錢,再通過劉邦的朋友們一運作,就當了個比街道辦事處主任的官大不了多少的——泗水亭長。

當了泗水亭長的劉邦也無非就是從原來的地痞流氓變成了官方流氓,沒事去蕭何那邊要點公款,然後假裝辦事實際上還是去喝酒,按照劉邦的話說,自己面容像龍,身上72個黑痣,這個東西估計也不是空穴來風,從後來的歷史進程看來,劉邦這個人可能確實長得十分的詭異。

有一天沛縣縣令的一個土豪朋友「呂公」搬家來沛縣,搞了個很大的聚會斂財,劉邦自然不能錯過這個蹭吃蹭喝的好機會,於是就慌稱自己送1萬錢賀禮,給呂公慶賀。

結果呂公看到這個劉邦,一下子就呆住了,呂公怎麼看都覺得這小子不一般,也不知道呂公是不是也有個破滅的中二少年之夢,正當劉邦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的胡吃海塞的時候,呂公就說:「小伙砸,我有個小女兒,一直沒出嫁,今天看到你總覺得是個不一般的人物,和你特別配」。

劉邦一聽都愣了,蹭吃蹭喝還蹭出來個老婆,他也不知道呂公是不是瞎了眼還是喝多了,也忘了自己的小寡婦了,立刻就抱了土豪的大腿。

於是呂公的女兒呂雉就嫁給了這個40多歲還一事無成的亭長劉邦,劉邦還是一如既往地每天公款閒逛,呂雉在家裡面也是估計除了罵他老爹就是罵劉邦,覺得人生一片灰暗基本上就這樣了。

可就是這個時候,劉邦遇到了和陳勝一樣的命運,那就是送一群農民工去咸陽,可是這群農民工還沒等到芒碭山(徐州西邊),就逃了一大半,這下劉邦知道估計到了咸陽就自己一個光杆司令了,估計也沒什麼好下場,最後心一橫,直接解散了這群農民工。

農民工感恩戴德,紛紛表示怎麼都是死,還不如就和劉邦混,當個土匪什麼的。

劉邦一看這也算是自己擅長的工作,就領著這群人在芒碭山艱苦的像猴子一樣活了下來,當然了,後來根據劉邦的說法,他曾經在芒碭山斬殺了一條白蛇,這也就是赤帝之子斬殺白帝之子,其實本質上這些東西和陳勝吳廣的裝神弄鬼也沒什麼區別,但是唯獨不同的是,劉邦一路走了下去。

  • 這個時候各地的起義軍就蜂擁而起了,沛縣縣令也相應了陳勝他們的號召,直接也反了,但是一個小沛縣怎麼也成不了大氣候,於是辦公室秘書蕭何就提議把那個最擅長耍無賴的劉邦從芒碭山叫回來,劉邦這時候已經混的野人一樣了,結果縣令臨時反悔,劉邦發動大流氓法術,在城內製造對縣令不利的謠言,最終縣令被內亂殺死,劉邦成為沛縣領袖,正式扯大旗造反,被尊——沛公。

沛公也和陳勝吳廣一樣,在一開始極其順利,秦軍被一路大敗,劉邦為了奪取更大勝利,就讓當時沛縣的富二代——雍齒守著老家豐邑,帶著當時的老相好曹無傷去進攻薛(徐州北的山東棗莊),結果這個雍齒怎麼說也是個富二代,根本看不上劉邦這個臭流氓,自己占著豐邑投靠了那個所謂的魏國,這一下給劉邦氣壞了,掉頭去打雍齒,結果碰了一鼻子灰,這個時候劉邦就遇到了同樣迷茫的張良,兩人談論的很是開心。

畢竟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張良其實也是後世被說的太神乎其神了,不過有了張良的劉邦,很快在安徽蕭縣(徐州西)一帶戰勝了章邯別部的秦軍,於是回頭又去打雍齒,結果又一次輸了,劉邦沒轍,知道自己單打獨鬥實在是勢頭太弱了,只能去投奔了當時反秦最強勢力項梁。

畢竟劉邦也是楚國人,雖然是個在徐州一帶的三不管的楚國,但是項梁仍然表示十分歡迎,有了項梁的幫助,劉邦很快的搞掉了雍齒,奪回了豐邑,項梁覺得一身土匪氣息的劉邦和自己勇猛的小侄子項羽十分CP,於是就把他倆撮合成了一個作戰小分隊,從此劉邦項羽的聯軍到哪裡贏到哪裡,兩個人在長期的並肩作戰中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李斯的兒子李由都被劉項聯軍搞死了,其實劉邦要是按照年齡都算是項羽的叔叔了,但是兩人仍然以兄弟相稱呼。

結果這個時候章邯更是勢頭很猛,不但打的那個所謂的魏王魏咎自焚,還搞死了幫忙的齊國國王田儋,這兩個人前面都說過了,最後田儋弟弟田榮奪權,成為新齊王。

  • 項梁這個時候也知道了唇亡齒寒,就開始和章邯對打,結果就在把章邯圍堵在濮陽的時候,關東這些哥們有犯了戰國時候的老毛病,開始互相猜忌,最後章邯在這群人扯皮的時候偷襲項梁的軍隊,項梁在自認為良好的情況下,不聽將軍宋義的勸告最後戰死,所謂的楚國陷入了巨大的危機。

    章邯在剿滅了陳勝之後,取得了又一次巨大的勝利。

可是這個時候章邯卻沒乘勝追擊已經麻爪不知所措的項羽和更弱的劉邦的軍隊,而是反過去搞前面說的那個陳勝小弟武臣建立的趙國去了。

  • 章邯有離間了那個趙國的將軍李良,武臣被手下李良搞死。

    那對攛掇武臣稱王的好基友張耳、陳餘逃亡後復國,這哥倆最後又立了個趙王的後裔趙歇,趙國暫時恢復。

可是這一下楚國就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那個放羊娃楚懷王熊心這個時候很拿自己當一頭蒜,遷都到了彭城,也就是現在的徐州(發現沒到現在還沒出那個圈子),而這個時候張耳陳餘帶著傀儡趙王,即將面對章邯的幾十萬大軍不說,王離也把最精銳的長城兵團調了過來,這一下這個所謂的趙國想想都很可憐,趙王在巨鹿被圍困,這也就打響了著名的——巨鹿之戰。

圖 巨鹿之戰,項羽劉邦分頭(熬夜寫答案寫糊塗了,長城兵團是王離)

楚國實力已經逐漸恢復,項羽這個時候可就非常苦惱,這個時候出兵的話,一邊是殺了自己叔叔項梁的章邯,和殺了自己爺爺項燕的王翦的孫子王離。

一邊又是空虛的秦帝國老家關中咸陽,最後劉邦主動攛掇楚懷王讓自己攻擊關中,由於項羽十分信任劉邦,也就一門心思和將軍宋義一起去解救被圍在巨鹿的趙國了,兩邊還在懷王這邊定了個條約,誰先進入咸陽誰就是「關中王」。

結果這個宋義跑到北邊一直不打不說,還和所謂齊國的老大田榮眉來眼去,把自己兒子運作到齊國當了國相,項羽一氣之下殺了宋義,最終項羽控制了兵權,這之後楚趙聯合,一直有小股勢力騷擾章邯,正當章邯很不耐煩的時候,破釜沉舟的故事就出現了。

項羽可以說從這裡開始,他「戰神」的一面就表現出來了,好像什麼樣的戰術在這裡都不好用了,項羽帶著沒有退路的士兵,不要命的擊敗了這個不可一世的章邯,而王離的秦國最精銳軍團在沒什麼準備的情況下,也毀在了項羽這個毛頭小子的瘋狂攻擊下,就這樣,秦國最大的兩個勢力全部戰敗,章邯和副將司馬欣最後歸降項羽,項羽「僭越」的給章邯封了個「雍王」。

可是這個時候劉邦可不管那個,歡脫的跑到了幾乎沒什麼精銳部隊的咸陽,毫不知情的吃瓜少年秦二世被趙高殺死,趙高又被秦國宗室子嬰殺死,秦國一片混亂,子嬰繼位秦王,最終劉邦順利進入咸陽,秦王子嬰素車白馬,在咸陽南部也就是現在的西安,給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璽。

我們的第一個帝國大秦帝國,正式滅亡,僅僅存在了15年47天。

  • 而項羽這個時候卻做了一個最錯的選擇,他在趕往關中的路上,把投降的秦國士兵幾乎全部坑殺,一時之間秦國的百姓對項羽恨之入骨,這也為後來項羽的失勢埋下了隱患。

可是項羽肯定由不得劉邦這貨在咸陽為所欲為,就這樣,項羽瞬間就攻破了函谷關,劉邦剛在咸陽玩了個開心,打算大發流氓本性在這裡爽個夠,最後聽從蕭何的建議「約法三章」沒有胡作非為,駐兵灞上,就是這個時候項羽也就氣勢洶洶的過來了。

這之後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鴻門宴故事,劉邦流氓出身,演技極其高明,和項羽大呼冤枉,項羽瞬間心軟,這小子還把自己那邊的線人也就是劉邦的「好哥們」曹無傷給出賣了。

鴻門宴上,雖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希望刺殺劉邦,還是被和劉邦結了兒女親家的項羽的叔叔項伯給破壞了,最後殺狗的樊噲破壞現場「祥和」的氣氛,劉邦號稱上廁所逃之夭夭。

  • 項羽控制了天下,在關中大砍大殺,一把火燒了咸陽宮(當時阿房宮還沒建成),這下就和劉邦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結果隨後項羽還想恢復到戰國那種諸侯爭霸的局面,立了那個傀儡懷王當」義帝「,發配到了九江郡,然後大肆分封諸侯。

    這一下又是支離破碎,而當年巨鹿之戰,本來是好基友的張耳陳餘,因為陳餘沒有發兵救援張耳,最終張耳拿了陳餘的兵權,兩人反目成仇。

    項羽最終封張耳」常山王「,而陳餘僅僅是一個侯,這一下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就這樣,劉邦被封到了漢水(漢江)上游的一個地區,這個地區在秦嶺的包圍中,因為漢水得名「漢中」,劉邦坐鎮漢中把握著南邊的巴蜀,成了全國最閉塞的一個區塊的老大,劉邦也因此成為了「漢中王」,也就是所謂的「漢王」。

圖 我們先來看漢中這個地方,南邊是巴蜀,北邊是關中(渭河谷地),只有這個地方是個三不管,項羽其實等於困住了劉邦。

而關中卻被項羽分封給了章邯、董翳、司馬欣這三個秦朝降將了,結果這三個人讓秦國百姓十分憎恨,因為你們征戰這麼多年沒打贏,死了這麼多秦國人你們卻跑到這裡當王,所以一時關中非常紊亂。

劉邦其實是很恨的,給自己搞在這個大山包圍的地方,沒什麼出頭的日子。

可是項羽怎麼都算錯了一下,那就是漢中雖然閉塞,但是南邊是肥沃的巴蜀,北邊就是關中,一旦劉邦拿下了關中,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事實也就是這樣,蕭何挖掘出了一個在關東混的時候就毫無存在感的韓信,這貨年輕的時候因為得罪了地痞還被迫從人家胯下鑽了過去,名聲一直就不怎麼樣。

在項羽那裡也就是個在門口拿著戟的楚兵甲,最後投靠了劉邦也就是個下層軍官。

多虧最後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被重用成了大將軍。

最後劉邦經營巴蜀實力越來越逆天,最終搞了個聲東擊西,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就是現在的寶雞),直接從漢中穿過秦嶺殺入關中,章邯大敗,司馬欣和董翳也是不堪一擊,最終劉邦徹底占領了秦國的舊地,控制了整個西部地區。

圖 劉邦滅三秦

這一下項羽就愣了,結果還沒反應過來,張良就給項羽去了一封信:」你看當年不就說誰先到關中誰就是關中王麼,這次劉邦沒做錯啊,你放心,劉邦肯定不會繼續東進了,你看你旁邊那個齊國的田榮,那才不是什麼好東西,你應該先滅了他。

  • 結果項羽,一想,竟然,覺得,還很有道理。

於是也就沒鳥劉邦,大軍去攻打田榮去了。

而且這個時候項羽又做錯了個事,他派小弟英布把那個傀儡的懷王給殺了,這下全天下都震怒了,劉邦也就有了攻擊項羽的藉口了,影帝劉邦哭的昏天黑地,發誓為懷王報仇。

也就是田榮被項羽吊打的時候,劉邦就默不作聲的出了函谷關,因為蕭何一直在經營關中,劉邦就像當年的秦一樣,有一個極其富饒堅固的大後方,對項羽恨之入骨的關中秦人也是無條件支持劉邦,一路殺到了項羽老家彭城,瞬間彭城就被劉邦占領了,劉邦也沒想到勝利來的這麼迅速,所有諸侯牆頭草隨風倒,全都跟了劉邦混了。

圖 劉邦即將攻打彭城。

結果項羽在齊國也沒幹好事,幹了和當時對待秦兵一樣的事情,除了殺就是殺,又狠狠的拉了一次仇恨。

然後殺紅了眼的項羽直接襲擊在彭城盡情耍流氓的劉邦,劉邦被打的親爹都不認識了,最後被追的兒子都差點被扔了,劉邦這人本來也是六親不認,要不是好哥們夏侯嬰幫忙,後來的漢惠帝也就不存在了。

也就是這個階段,趙地的張耳和陳餘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陳餘起兵攻打張耳,張耳被好基友的仇恨之火燒的一塌糊塗,最後不得已投奔劉邦,而魏地的大將彭越,也是當年和劉邦交情不錯的流氓出身的好手。

這個時候從張良的計謀,劉邦派人假裝和九江王英布(就是殺了懷王的那個)交好,離間了他和項羽的關係,英布本來也一直對項羽又怕但又想保存實力,所以最後迫不得已投奔了劉邦。

  • 其實劉邦不論是接見英布,還是接見之前的儒生酈食其等等,都是選擇了在臥室洗腳的時候接見,我們發現劉邦也非常愛在洗腳的時候接見別人,而且劉邦遇到後來的比如陳平這種同樣流氓出身的謀士的時候會大加禮遇,但是遇到戴帽子的讀書人就會往人家的帽子裡面撒尿,總之吧,這個時候的泗水亭長劉邦,終於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了。

這樣一來劉邦就恢復了,魏王豹、趙地陳餘陸續被韓信吊打,韓信逐漸控制北方隨後逐漸控制了齊地,陳平搞了個反間計,讓項羽猜忌第一大謀士范增,最終范增被氣的離家出走,這下劉邦可就又有了和項羽決戰的能力了。

  • 就這樣劉邦和項羽就在滎陽一帶(就是前面說的那個糧倉)不停的互相對壘,誰也不能前進一步,韓信一直在旁邊靜觀其變,其實好多楚人都在勸韓信倒戈,不過韓信仍然不想背叛劉邦三分天下,最後謀士蒯通也放下了韓信日後會後悔的話,可是韓信大感知遇之恩,決定一門心思幫助劉邦。

最後給項羽這個小伙子氣的無數次的要和50來歲的劉邦一對一決鬥,劉邦繼續演技大開,聲淚俱下的歷數項羽罪名,然後再沒事騷擾一下,利用自己當年的流氓本性各種大罵項羽的軍隊,搞的小伙子非常浮躁。

所以隨後項羽還把劉邦的老爹帶來威脅劉邦。

結果劉邦來了句」我爹就是你爹啊,咱倆不是稱兄道弟麼,你要非要殺了我爸煲湯也好,嘿嘿,之後能分我一杯麼?「這也就是分一杯羹的由來。

不過也是,按照劉邦的說法他老爸是龍啊,也不是這個劉太公啊。

項羽一看我從來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總之最後誰也沒比誰高到哪裡去,最後兩人約定以鴻溝為界線,平分江山。

  • 這也就是楚河漢界的由來。

結果劉邦趕緊把張良陳平什麼的都叫過來了,你看咱們這樣,那就遵守約定回去吧。

這下張良他們都要氣樂了,大王你流氓了一輩子,怎麼這個時候開始講起了信用了,劉邦說你們聰明了一輩子,怎麼就這麼不懂事呢。

  • 瞬間張良陳平他們就明白了,劉邦的意思是,這次反攻項羽,全是你們教唆的,和我一點關係沒有啊,我可是個守信用善良誠實的人。

    韓信他們趕緊說對對對你趕緊去打項羽吧。

這之後的故事大家就更熟悉了,穩定了齊地的韓信徹底和魏地的彭越一起包圍了項羽,項羽大罵劉邦背信棄義但是也沒什麼辦法,最後就是著名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韓信讓自己這邊的楚人士兵唱出了楚地的歌謠,這種軟刀子讓征戰許久的楚國戰士人心惶惶,項羽畢竟也是太年輕,心態慢慢的崩潰,節節敗退。

圖 項羽節節敗退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於是霸王別姬,項羽在垓下被漢軍團團包圍,最後因為樹敵太多,被老農指向了沼澤地,最終在烏江邊帶領著26個死士,如同當年斯巴拉達王李奧尼達一樣,戰鬥到最後一人,身體幾十個創傷,拔劍自刎,這個不世出的勇士,悲壯的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身體被5個恨之入骨的秦人士兵分割,帶給劉邦領賞。

所以都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但是這麼來看,到底又是誰亡了誰呢,或許隨著劉邦的王朝的建立,一切都不存在了。

就這樣,地痞無賴出身的劉邦,終於在百折不撓的沉浮中,成為了壓倒性的力量,再也沒有哪個地方部隊能夠獨立對抗,天下又從混亂回歸了「中國」,劉邦恢復了秦始皇開創的「皇帝」制度,在山東曹縣附近舉行登基大典,國號就用了自己「漢王」的漢,一個我們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拉開帷幕。

  • 劉邦定都秦國舊地的咸陽,更名「長治久安」——長安,劉盈太子,呂雉是皇后(後來著名的專權者呂后),當年和小寡婦生的兒子劉肥是齊王,隨後大封宗室,休養生息。

也正是這樣,在秦末短短的戰亂中,始皇帝統一的心血並沒有白費,一個嶄新的帝國即將書寫一個最讓我們所有華夏子孫都自豪的傳奇,而「漢」,從一條漢江,到一個漢中,再到一個漢帝國,最終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共同的名字。

  • 其實我們可以在下一篇東方部分反思一下,秦的滅亡,難道僅僅是」仁義不施「麼?

劉邦登基之後就問過老爸,你當時總說二哥勤勤懇懇種地,說我整日好吃懶做。

可是你看看,現在我們誰更有出息呢?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風歌》——劉邦

當然了,劉邦也想不到他這老實巴交的農民二哥劉仲的兒子劉濞,最後又給他的大漢帶來這麼大的亂子。

平定天下的劉邦,逐漸意識到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北邊的匈奴趁機復興,完成了遊牧民族的第一次統一,百越百濮地盤再次獨立,仿佛一切危機,都變得更嚴重了。

可是不久之後,一個可以說是戰爭史上的BUG一樣的人物就出現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漢之間,其實有一個「楚」朝

文/鳳陽七段秦漢交替的時代,中國的歷史上先是經歷了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然後進入了耳熟能詳的楚漢之爭。但這兩個時期,都離不開一個國號的名稱——楚。陳勝政權號「張楚」,被項羽尊為「義帝」的是楚懷王...

秦末風云:楚漢相爭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懷王被秦昭襄王忽悠過去客死在秦國後,屍體被送還給楚國,對於楚國人民來說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之前秦國和楚國還和親,從此以後兩國關係決裂。當時秦國有位貴族,叫楚南公,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