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總帶百姓逃亡,誰想過這是他翻身的本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先說一個冷笑話:

三國里打敗仗最多的人是誰呢?

劉備:自己從頭至尾指揮的仗從來沒贏過。

也因此,被評為古代十大敗將之一。

.........正文分割線.........

劉備,三國梟雄之一,被稱作仁義劉皇叔,然而,盛名之下無虛士,如果那時候的人能知道現在的炒作手法,恐怕早就撕破了他那張仁義的臉面。

那麼,作為總打敗仗,還總有百姓跟著的劉皇叔,逃命都來不及,為何還要帶著百姓,拖慢逃跑的速度呢?然而實際上,每次都有奇蹟產生,劉備每次都能逃跑。

恐怕不外乎一下四點。

1:名聲

諸葛亮的隆中對,就可以看出,曹操擁天時,江東擁地利,劉備只占人和,而如果甩了百姓獨自逃難的話,速度是快了,但名聲肯定是毀了,在沒有便利通訊的古代,世人的名聲不都是口口相傳捧起來的嗎?所以這是為了宣傳,攬人心。

可憐,劉備好虛名,卻坑了身邊人,趙雲的從幽州招募嫡系騎兵為劉備的仁義買單,龐統為劉備的假仁假義直接掛掉。

2:地位

有百姓跟著,他就是仁義的劉皇叔,而沒有百姓跟著,他就是一個逃難要飯的,不讓百姓跟著逃難,就等於百姓一個,還有什麼特別之處?至於為什麼,這個也很好解釋,古代諸侯都是愛惜羽毛的,有一個好名聲,對招攬人才,鞏固統治是有好處的,人口本就是決定諸侯實力的重要因素。

所以每每都有人接納劉備。

3:當炮灰

了解冷兵器時期戰鬥的人都知道,隊列,陣型,秩序,是發揮出軍隊戰力的重要因素,與之對應的是,無序、散兵游斗,是兵家最忌諱的東西,而大批百姓亂糟糟的吊在隊伍後面,騎兵展開追擊,就只有兩個方法,第一,保持陣型,往兩翼驅散百姓,但這樣有很大風險一是費時費力,貽誤戰機,另一個就是如果有伏兵埋伏在百姓中間,追擊的部隊就要倒大霉了;第二,殺,把百姓當做敵軍,反正是斬首記功,而且這樣也最有效率,劉備攜民渡江,曹操就是這麼幹的,可惜,推進速度還是不夠快,劉備跑了。

4:補充實力

沒有家園的百姓就是流民,而劉備會帶著你跑,總不能還給你供吃供喝的吧,當然,要是你想跟著劉皇叔吃飯的話,還是有辦法的,從軍。

沒見劉備雖然每次總是打敗仗,但投靠別人的時候總是帶著部隊的嘛,如果他光杆司令一個,誰還會重視嗎?沒有實力,漢獻帝還會張口就叫皇叔嗎?沒見光武帝當皇帝之前,一個漢平帝的四代近親跟他說話都嫌掉價嗎?不僅僅當劉皇叔,就連當附庸也是需要有條件的。

所謂權謀,無非是損人利己的方式方法罷了,劉大耳那麼厚黑,當然懂這個道理,別忘了,在劉大耳起家之前,依附誰就把戰亂帶給誰,他好趁亂渾水摸魚,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無一不是明證,直到借江東的勢,占了荊州,充實人才庫之後才有了進取西川的實力。

而仁義之名、無知的百姓,都是他為達目標的手段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

《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足智多謀寫的神乎其神,幾乎達到了半仙的地步。連魯迅先生都說三國「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似乎有些不以為然。以諸葛之智,就算在沒有出山之前,也不可能對自己以後的道路沒有規劃。那...

從劉備一件事看這個《三國》中最陰險的偽君子

三國時代的劉備就是一個標準的雙面人物,內奸外仁。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是一個絕對正面的角色!他那忠厚仁義的長者之風深受每個人喜愛。其實,他是不以動聲色、謙讓有禮的外表,處處偽裝,掩飾自己。劉備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