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送給驃騎將軍馬超:半世英雄,留下半世寂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只見一位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

原來那將即馬騰之子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歲,英勇無敵。

」《三國演義》第十回里,羅貫中如是安排馬超出場,少年鮮衣怒馬而來,滿是豪情壯志,自此以後,三國時期又一位少年將軍正式登上歷史大舞台,那時候的馬超還不知道,千年後人們會用「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把他和其他人放在一起武評,他排在第五,不前不後的位置。

有意思的是,馬超的名氣在這九個人中,甚至比不上排名最末的姜維,那麼這背後究竟是因為馬超名不副實,還是另有原因?答案可以從《三國演義》這本小說與正史《三國志》里,對馬超的記載對比開始尋找答案。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以《三國志》為藍本進行的藝術創作,羅貫中在下筆之時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了大量的文學加工,甚至為了藝術效果,對史實進行了修改,造成了小說與真實歷史有很大的出入——諸葛亮並不是智多近妖,周瑜也從來不是一個心胸狹窄之人,呂布其實有勇有謀,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但也有例外,馬超就是這其中之一。

演義里的馬超,年少時叱吒西涼,後威震潼關,稱霸隴上,最終在亂世之中選擇了輔佐劉備,最後客死異鄉,一生轟轟烈烈,他被譽為「虎將」,而《三國演義》里能獲得如此高評價的不過三人,他是一個,另外兩個分別是趙子龍和關羽。

其勇猛可見一斑。

在正史里,馬超的一生與演義里描述的八九不離十,二十歲他領兵破蘇氏塢,自此一生戎馬闖天下。

一年之後,二十一歲的他聲名鵲起,那一年是建安元年,六年後,建安七年,他斬殺袁紹部將郭援,並於同一年讓匈奴單于欒提呼廚泉在他的逼迫下無奈投降;九年後,建安十六年,馬超先破劉雄鳴,後逼到潼關與曹操直接交鋒,潼關一戰,他奇襲曹操大本營,差一點直取曹操性命,這一戰,馬超徹底的聲震天下,曹操西涼逢馬超也被載入史冊。

拼殺至此,馬超到達人生巔峰,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這之後,馬超不復輝煌,哪怕他後來追隨劉備,成為了蜀漢驃騎將軍——名義上的蜀漢軍界第一人,卻也再不能與當年相提並論,他很快就被同時期的蜀漢猛將比了下去——關羽水淹七軍,張飛智取瓦口關,黃忠威震定軍山,趙雲漢水以寡勝眾,魏延督軍漢中。

相比於前半生的金戈鐵馬,氣吞山河,後半生的馬超暗淡了許多,至少英雄意氣不再。

而這一點,也直接導致了前面我們提到的為什麼馬超的名氣和他的排名不成正比,甚至有巨大的落差。

而話到這裡,相信各位都有種感覺,馬超是有實力的,可是他在蜀漢卻是表面上地位崇高,實則被閒置棄用。

而這一個觀點究竟是對是錯呢?筆者認為,是正確的。

馬超在蜀漢的確沒有得到重用,可是這並不是劉備有心為之,而是形式所迫,因為到了蜀漢時期的馬超,他已經沒有了能與他同生共死,衝鋒陷陣的親信之兵,潼關之戰,冀城之戰等等,輾轉下來,他的舊部與血親基本喪失,他已不再如當年威風八面,他的身邊只剩一個從弟馬岱而以了。

而上沙場打仗,最關鍵的是軍隊凝聚力,凝聚力從何而來?就是靠著軍隊士兵與主將之間,是否是一路拼殺過來的弟兄,再直白一點,就看士兵是不是主將的親兵,若非如此,當年吳國甘寧甘興霸又如何能以一百人夜襲曹營,大挫曹操銳氣?當年魏國張遼張文遠又如何能以八百人在吳國十萬大軍里殺出一條血路,甚至殺到孫權的眼前?

除此之外,馬超的身體也已經不允許他再衝鋒陷陣了,這一點,不用多說,畢竟馬超最後也是英年早逝,身體素質可想而知。

這個時候的馬超,對於劉備而言,或者說,他整個人存在的價值,就只剩下,他還具有威望,而把一個有威望的人留在身邊,對劉備,對蜀漢大有益處。

馬超的一生,轟轟烈烈卻又令人心生悲憫,他不是名不副實,他只是半世英雄,半世寂寥而已。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羅貫中《三國演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只可信三分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很多人把三國演義當成正史,以為書中寫得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