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投降曹魏受到重用,兒子為蜀國盡忠戰死,劉備卻說我不怪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用「三姓家奴」來形容一個人,那一定不是一個好詞。

最著名的呂布,因為先後投靠過丁原和董卓,而被張飛罵為「三姓家奴」。

但是,一個人投靠過三位不同君主,不但沒有被罵,反而每次都受重用,也十分不容易了。

黃權是巴西閬中人,年輕時為郡吏,後被益州牧劉璋召為主薄。

建安十六年,劉璋欲迎劉備入蜀以對抗張魯。

黃權一眼看出劉備入川對劉璋政權的危險性,立即勸諫道:

「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

若容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

可但閉境,以待河清。

」——《三國志·黃權傳》

黃權清醒地意識到,劉備入蜀,等同於引狼入室,對西川長遠發展有害無利。

無奈劉璋短視,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後來劉備圍攻成都,各郡縣也望風而降,惟有黃權關閉城門堅守不投降,一直等到劉璋投降了以後,黃權才投降了劉備。

劉備很看重黃權的能力和忠心,於是封他為偏將軍。

漢中爭奪戰開始後,黃權向劉備建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

這一點,與諸葛亮《隆中對》中派上將之軍以向宛洛,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方案不謀而合。

章武元年,劉備親率大軍伐吳,為關羽報仇。

黃權又勸道:「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當寇,陛下宜為後鎮。

」——《三國志·黃權傳》

這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不贊成劉備親涉險地,擔心東吳的實力與交戰形勢不利;二是提前做出了戰術規劃,請求以自己為先鋒試探敵兵虛實,最大程度地減少傷亡的損失。

可惜劉備不聽,致使蜀軍在夷陵大敗。

吳國大將陸遜率軍追擊,黃權的江北軍返回蜀國的退路被吳兵切斷了。

黃權沒法回蜀國了,只好率領人馬投降了魏國。

及吳將軍陸議乘流斷圍,南軍敗績,先主引退。

而道隔絕,權不得還,故率將所領降於魏。

——《三國志·黃權傳》

當時,率軍投敵的罪名是很嚴重的,於是蜀國的司法官抓捕了黃權的家人,但劉備聽到後說:「是我辜負了黃權,他沒有辜負我啊!」於是仍像原來一樣對待黃權的家人。

再說黃權投降了魏國以後,魏文帝曹丕很高興,說「君舍逆效順,欲追從陳、韓邪?」意思是你學陳平韓信,捨棄項羽投奔劉邦嗎?曹丕意思自己才是天命所歸。

而黃權的回答不卑不亢:我受過劉備大恩,萬不得已才歸降於此,不敢效法賢才。

作為降臣,不討新主的好,毫無諂媚之語,足見其正直之心。

曹丕很欣賞他,封黃權為鎮南將軍和育陽侯。

此後,魏明帝曹睿和司馬懿也非常賞識黃權。

有一次司馬懿問黃權:「像你這樣的人蜀國有多少?」黃權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只是笑著說:「沒想到您對我如此看重!」實際上,這是一種兩難的選擇,說蜀國沒有人吧,有一點忘本之嫌,說有很多,又會讓司馬懿不高興,只有這樣的回答,才反映出黃權的自知和自重。

黃權到魏國一年後劉備去世,消息傳來,魏國群臣相互慶賀,只有黃權沒有一點兒笑容。

黃權有兩個兒子,一個跟他到了魏國,繼承了他的爵位,另一個兒子黃崇,跟隨諸葛瞻抵抗鄧艾。

黃崇建議諸葛瞻占據險地抵禦鄧艾,但諸葛瞻不聽,以致貽誤戰機,最後黃崇跟諸葛瞻一家戰死於綿竹,為國捐軀。

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

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

瞻猶與未納,崇至於流涕。

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至綿竹,崇帥厲軍士,期於必死,臨陳見殺。

——《三國志·黃權傳》

黃權在魏國十八年時間,官位步步高升,卻始終不忘記他的故鄉蜀國。

一個忘恩負義之人能夠一時得意,卻不會長時間得濟,因為那樣的人可以為人一時之用,卻不會得到人們內心的敬重。

縱觀黃權投降魏國後的行為,完全值得劉備給予應有的尊重。

其實,人在亂世,身不由己,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改變陣營和立場,我們不能僅憑這一點就去否定一個人,重要的是他個人的品行是否端正,道德是否高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黃權在魏國成為大將為何傳記卻在蜀書之中

劉備親征伐吳,讓黃權帶領一支軍隊自江北而下,以防備魏國軍隊。夷陵之戰失敗,劉備逃回到白帝城,黃權這支軍隊歸路被截斷,回不到蜀國了,只好投降了魏國。魏文帝曹丕給了黃權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的...

劉備: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五虎將光環下的蜀漢英傑系列——黃權篇他本屬於劉璋,曾勸諫劉璋不要讓劉備進益州,但劉璋不聽,最終益州為劉備所得。他後來歸順劉備,劉備非常倚重,殺夏侯淵,據漢中,都是他先想到的,他是黃權,最後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