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含淚放棄的一員猛將,可惜公孫瓚不重用,卻成曹魏超級王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53期 文/無常奉天玉)

公孫瓚,字伯圭,是東漢末年的諸侯之一。

最初的時候,他曾在涿郡任職,此地屬於邊疆地區,長常受到鮮卑等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這一點是公孫瓚不能忍的。

有一次他率十餘騎巡邏的時候,遇上了一支數百人的鮮卑兵馬,於是激勵士卒力戰,殺掉敵軍數十人,嚇得鮮卑再也不敢進入漢人的疆界。

後來,他占據幽州,成為了一方諸侯,依舊守護著大漢的邊疆。

不過,他終究還是被袁紹滅掉了,這不僅是因為他的實力不濟,還因為他不懂用人,例如他麾下原本有一個,頗有謀略的大將,或可為他扭轉敗局,他卻不能重用,最終使此人成為了別人的部將,立下了不世功勳。

這個被不被公孫瓚重視的名將,到底是誰呢?

說到此處,可能有很多人率先想到了趙雲。

趙雲,字子龍,原屬公孫瓚,後來被劉備挖了牆腳,不但曾兩扶幼主,還曾在漢水之戰中,憑藉自己的智勇雙全,先破曹魏大軍,後退曹魏追兵,最終官至中都軍、鎮東將軍等職,的確是一代名將。

而他在公孫瓚麾下的時候,也的確不得重用,當初公孫瓚讓劉備率軍,去徐州救援陶謙的時候,趙雲根本算不上正規的將軍,僅僅是受命掌管騎兵罷了。

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並非趙雲,而是另外一個人,他雖然知名度不比趙雲,但是在華夏歷史上的貢獻卻勝過趙雲。

此人名叫田豫,字國讓,在劉備寄公孫瓚籬下的時候,尚且年少的他,便投奔了劉備,直到劉備被表為豫州刺史,他才因家中有老母需要照顧,而選擇離開。

得知他要走的時候,,劉備非常不舍,含淚道,不能與你共創大業,真的太遺憾了。

《三國志·田豫傳》記載:「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縱使劉備再不舍,田豫還是走了,他回到了老家漁陽,並開始為公孫瓚效力,結果「瓚雖知豫有權謀而不能任也」,即公孫瓚明明知道田豫擅長用兵,卻不能重用他,只讓他擔任了一個小小的縣令。

後來公孫瓚受到袁紹的攻擊,沒有人為他力挽狂瀾,他則最終兵敗身亡。

在公孫瓚之後,代理漁陽太守的鮮于輔,聽從了田豫的建議,投靠了曹操,田豫本人也成為了曹營的一員。

史料中最並沒有詳細記載,田豫在劉備在公孫瓚麾下時,有哪些出彩的表現,那麼為什麼劉備在他離開時,充滿了不舍,公孫瓚也認為他有權謀呢?我們或可從他投靠曹操之後,取得的戰績,來了解一下他的能力之卓越。

他投奔曹操之後,首先立下的功績,便是隨曹彰征伐代郡。

當時曹軍剛剛到達易北,但遭到了敵人的埋伏,一時之間士兵騷動不安,田豫獻計將車結成圓陣,讓士兵藏身其間並射箭,擊退了敵兵。

這時他又下令追擊,並大獲全勝,從而平定了代郡。

到了曹丕時代,他持節任護烏丸校尉,鎮守北方,抵禦狄族。

在此期間,他先設計讓敵軍相互攻伐,後以信義昭示敵人,親自出兵平定叛亂,最終威震北疆。

陳壽曾言:「(田豫)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恆摧抑兼并,乖散強猾。

」意思是說,田豫在北疆九年,對當地的少數民族,經常採用挫敗、控制、兼并等手段,離開強大狡猾的部落,從而保護了邊疆的安寧。

當然了,除了鎮守北疆之外,他在三國角逐中,也為曹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曹叡時期,公孫淵叛亂的時候,他兵不血刃,便俘獲了東吳從遼東返回的使節和兵馬;孫權攻打合肥新城的時候,他兩度智退敵兵,等等。

分析到此處,我們不得不承認,田豫的確是一代名將,是不可多得的大才,這也難怪他離開的時候,劉備如此不舍。

不過最可惜的還要數公孫瓚了,以田豫的才能,若他在公孫瓚麾下得到重用,公孫瓚或許不會這麼快便被袁紹所滅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