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真的用青龍偃月刀上過戰場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說到武聖人關雲長,我們很自然的就會想到那把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青龍偃月刀。

除了關羽之外,很多猛將都有代表他們特點的武器,比如人們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呂布的方天畫戟、秦瓊的雙鐧、李元霸的一對大錘,等等。

在各種話本小說中,這些武器頻頻出現,是猛將的象徵。

可是,這些武器真的是用在實際戰場上的嗎?

真正應用於戰場的武器,往往都有標準化、通用化的特點,比如現代軍隊中,一個國家的步兵往往都裝備同一種步槍,這是為了後勤保障和戰術安排的方便。

古代雖然比不了現代的標準化大規模批量裝備,但是大體的思路也差不多。

一般來說,冷兵器時代士兵們使用的最基本武器就是矛或槍,而衛體近戰則用刀劍。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比如當年岳家軍面對重甲騎兵,就使用長刀破敵。

總的來說,武器追求的是輕巧、鋒利、堅固,所以歷史上一些喜歡衝鋒陷陣的猛將,使用的武器也以矛、槍這類擊刺武器為主,因為這類武器輕巧而且殺傷力大,使用方便。

其實很多小說演義當中的名將,也都是用槍作為武器,這是符合事實的。

《三國演義》中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則是一種過於「超前」的武器。

這種刀的原形是宋、明等朝代作為儀仗用的兵器「掩月刀」,或稱「偃月刀」。

這是一種長柄武器,刀頭的重量很大,重心靠前,使用時極容易失去平衡。

而後漢三國時期,馬蹬還沒有發明,馬上的騎士完全要靠雙腿夾住馬腹,才能保證不掉下馬。

這樣,雙腿沒有著力點,身體基本處於半懸空的狀態下,騎士根本無法使出全力。

在力量不夠的情況下,長柄大刀這種以砍殺為主、重心不易控制的兵器就非常不適用。

所以在戰場上關羽的武器肯定不是那把偃月刀。

與之類似,像斧、鉞這類砍殺型武器,效率還不如大刀,雖然曾經在某些時代得到一些應用,但是大多數都只是作為儀仗用具或是刑具。

至於錘、鐧這類沒有刃口的武器,在戰場上殺敵效率也很低下。

雖然這類武器看似力道十足,也能造成敵人骨折和內出血,在面對穿重甲的敵人時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綜合考慮武器的殺傷力和便捷性,顯然不如直接造成出血的矛、刀等兵器。

尤其是這類武器對使用者的要求很高,又比較笨重,總之屬於費力不討好的東西。

除了一些特殊情況或是個別猛將使用之外,很少應用於戰場,與之類似的還有棍、棒、鞭這一類武器。

當然,有些重視蠻力的少數民族士兵喜歡用這類武器,但是他們也會在棍棒上加上釘子做成狼牙棒,以增強殺傷力。

戟是一種古代很常見的兵器,但是僅限於魏晉以前。

而且真正應用於戰爭的載,和我們印象中的那種「方天畫載」有著很大區別。

歷史上呂布用的戟,或者說真正用於實戰的戟,是戈和矛的混合體,即在矛尖的一側伸出一個起勾啄作用的小枝,整體呈「卜」字形。

這種就在春秋戰國時很流行,秦漢時期逐漸衰落,魏晉時期外形逐漸改變,隋唐時期就慢慢消失了。

小說演義中呂布用的畫戟,是在長槍的槍尖兩側加裝月牙形的刃。

這種兵器在宋代的《武經總要》中還稱為裁刀,而在明代的一些資料中,就被直接稱為戟,以至於成為後世被大多數人認可的戟。

這種就在明代有一定的應用,但是主要還是儀仗用兵器。

總之,武器的發展基本是沿著越來越輕巧、實用、殺傷力強的路線前進的,而不是追求新奇和多樣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常說的「十八般兵刃」,大部分也都是儀仗用或是特殊場合作戰用武器,真正普遍應用於戰場的武器一直也就那麼幾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可能是古人杜撰的?

三國時期人們主要使用的是窄而直的刀具,長1米左右,刀背堅厚,帶有不易分辨的少許內彎和血槽,尾部有整體鑄造的鐵環,環首可纏布條於手腕,防止刀從手中脫落。軍隊中大量使用的短兵器只有刀,步兵的常見裝備...

三國歷史上關羽的武器關羽的刀有多重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武器是什麼?眾所周知,是青龍偃月刀,關公提著這柄沉重的長柄大刀,乘坐騎赤兔馬千里走單騎的故事自古流傳,成為中國人心目中最為經典的古代大俠形象。然而,真實的歷史是否真是如此呢?...

三國演義都是騙人的,關公才不耍大刀!

作者:超齡少先隊員(ID:iLishimalatang)三國里除了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武將外,最讓人記憶猶新的自然是各個武將所用的武器了。尤其是對於愛玩各種三國遊戲的玩家來說。還記得當時打三國無雙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