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的趙匡胤為何要強搶駙馬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趙匡胤:搶了一個駙馬爺
北宋開寶三年(971年),宋太祖趙匡胤打算給長公主給招駙馬。
長公主是他第四個女兒,先前生的三個女兒不幸全都夭折了,所以對此女極為寵愛。
趙匡胤是有主見的人,內心早已為女兒物色了一個好女婿:內殿供奉官都知王承衍。
內殿供奉官都知是正六品的武職,相當於內廷侍衛長,向來由皇帝絕對信得過的人擔任。
那年王承衍19歲,儀表端莊,做事謹慎,擅長騎射,而且多才多藝,能吟詩作詞。
王承衍於開寶初年16歲時入宮任職,與皇帝及其家人朝夕相處,相互之間早有了解,想必公主也是極為滿意的。
網絡配圖
按說這應算是天大的好事,竟一下子讓王家上下為了難。
王承衍出身名門,雖說年齡不大卻早已成婚,妻子是溫柔嫻淑的樂氏,小兩口正恩恩愛愛,其樂融融。
皇帝要把公主嫁過來,難不成要做小三兒?此事斷斷不可!
宋太祖不愧為馬上皇帝,做事乾脆利索,不按常理出牌。
為了女兒的幸福,他決定來個霸王硬上弓。
一日,將王承衍招至宮中言道:「從現在起,你就是我家的女婿了,我要把樂氏改嫁。
」而後派四名禁軍隨從牽著御馬,隨王承衍一起回府,算是變相看管起來。
不久,宋太祖封長公主為昭慶公主,賜府邸,下嫁王承衍為妻。
王承衍授右衛將軍、駙馬都尉,仍兼任內殿供奉官都知。
而對那位可憐的原配樂氏,趙匡胤拿出一大筆嫁妝,強迫其改嫁他人。
趙匡胤搶王承衍為駙馬,絕不僅僅是看中了他的儀表、人品或者才學,根本原因是他有個大名鼎鼎的好爹:殿前都指揮使、忠正軍節度使王審琦。
王審琦是什麼人?後漢時期,樞密使郭威(即後來的周太祖)部下一批年輕軍官結為異性兄弟,其中包括趙匡胤、石守信、王審琦、李繼勛、劉光義、韓重贇等十人,歷史上稱為「義社十兄弟」。
眾兄弟追隨郭威征戰多年,無不功勳卓著,多成為後周軍隊的高級將領。
顯德七年正月初一,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即位稱帝,繼而南征北討掃平四方,這些把兄弟也居功至偉。
也就是說,王審琦是趙匡胤的布衣之交、把兄弟、開國元勛。
王審琦有九個兒子,王承衍是長子,自幼跟隨父親身邊歷練,有一定的才幹。
開寶初年(968年),趙匡胤將王承衍蔭補為官,直接任命為內殿供奉官都知,已屬破格提拔。
現在又與之結為兒女親家,算得上是很大的恩典。
那麼,已經成了皇帝的趙匡胤,為什麼要費盡心思討好王審琦呢?
趙匡胤登基伊始,論功行賞,原禁軍將領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等人全都得到重用。
王審琦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為禁軍中職務最高的指揮官。
趙匡胤靠軍隊支持「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總擔心禁軍將領會學著自己的樣子謀反作亂,對幫助他打天下的把兄弟們尤其放心不下。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趙匡胤酒席宴上「杯酒釋兵權」,以榮華富貴換取禁軍將領的統兵權。
他對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等禁軍高官開出三個條件:第一是「自擇善地」,選擇經濟條件好的地方去做節度使,不向朝廷繳納租賦,利益歸己;第二是「勿議除替」,無需擔心朝廷會派人取代你們;第三是「約以婚配」,約定與功臣良將結為姻親,大家互不猜忌,永保富貴。
自古以來,能如此開誠布公厚待功臣的開國皇帝實屬少見,眾兄弟無不感激涕零,馬上交出兵權到外地享清福去了。
為啥這麼多學者說,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 是後代編造的謊言?
提到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很多人都會感覺到趙匡胤這個人胸懷太小,不講哥們義氣,成功了就把身邊的好朋友貶值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歷年來,很多學者說「杯酒釋兵權」的事壓根就沒發生過,是後世編造...
宋太祖趙匡胤的溫柔一刀 被他解除兵權的那幾位大將是這樣結局
「杯酒釋兵權」的典故,是指發生在宋朝剛建之初,宋太祖趙匡胤為了獨攬大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皇位,所以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直抒己見,威脅...
同是開國皇帝 劉邦和朱元璋的情商跟他比就是渣
打天下是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當。高收益顯而易見,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只要跟對了人,封王封侯自不在話下。然而風險也是相當之高,這不止表現在爭霸過程中的高失敗率,即一將功成萬骨枯,還表現在天下安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