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是歷史的苟且,諸葛亮才是詩和遠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摘報·您的文化伴侶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結局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不過官方也在第一時間發布消息,稱第二部即將上線。

總體來說呢,這部劇的主旨就是以司馬懿為主角,突出他在歷史舞台上的耍刀弄棍、哼哼哈嘿。

而且他的形象搖身一變高大上,光明磊落、憂國憂民、淡泊名利,讓人簡直懷疑自己讀了一本假《三國》。

這部劇的出現,大概是兩千年來司馬懿少有的當主角的機會了(有部漫畫叫《火鳳燎原》,主角也是司馬懿)。

雖然他還有個名字叫「晉宣帝」,但作為一個皇帝,卻在《三國演義》的各種CP里,坐穩了萬年老二的位置。

要麼是和曹操配,被曹操從身份上碾壓;要麼和諸葛亮配,被人從智力上碾壓。

但不得不說,司馬懿恐怕才是歷史的苟且,他代表了歷史本來的樣子;諸葛亮則是詩和遠方,是那個念念叨叨卻永遠夠不著的美好。

大家都熟知諸葛亮的三顧茅廬,這就不用多說了。

與諸葛亮飆戲的司馬懿,怎麼能沒有這樣的戲份?

「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

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

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

』帝懼而就職。

這段來自《晉書》的記載,顯得司馬懿多麼有操守,要不是拿刀逼著,他才懶得做官。

短短一段記錄,也突出了魏、蜀兩國企業文化的重大差別。

劉備是客客氣氣、好商好量、軟磨硬泡最後追求成功,曹操直接就上刀了,直男氣息噴薄而出。

「直男」氣息的曹操

然而,這段記載可能是不真實的。

司馬懿有家人在曹操手下做官,他父親還推薦過未出道時的曹操,「不欲屈節曹氏」,這不是裝清純麼?另一史書《魏略》記載,一開始徵召司馬懿的是曹洪,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

曹洪向曹操報告,曹操親自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投仗而應命」。

本來跟霍金似的,一秒鐘變劉翔。

這說明什麼?司馬懿不過是嫌曹洪low,他才懶得去基層呢,他要直接為最高當權者服務。

一出場,司馬懿的心機算盡就被諸葛亮的笑傲王侯給比下去了。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棟樑之才,很快就在各自的國家裡站穩腳跟,位高權重。

不過直到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都第四次北伐了,他們才好不容易有了對手戲。

在諸葛亮的眼中顯然沒有「歷史的必然性」。

要知道,雖然號稱「三國」,但按東漢的行政區劃,一共13個州,魏國占了9個,吳國占了3個,蜀國就益州1個,還沒算上各州的發展差距。

其實這哪叫三國爭霸呢,分明是國家隊吊打省隊。

就這樣,諸葛亮還經常北伐,弄得魏國一驚一乍。

第四次北伐,把魏國嚇夠嗆。

魏明帝親自坐鎮長安,對司馬懿說:「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司馬懿終於來到前線,和諸葛亮對陣。

這一次雙方互有勝敗。

《漢晉春秋》說「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晉書》則說「大破蜀軍,俘獲斬首數萬」。

各自吹了一下牛,但《漢晉春秋》的說法被《資治通鑑》引用,司馬光掂量了半天,沒有偏袒司馬家人,恐怕還是諸葛亮略勝一籌。

但最終蜀國糧草不濟,退兵罷休。

有意思的是,諸葛亮聲言「將芟上邽之麥」,嚇得魏國「諸將皆恐」,出去幹個農活,把人嚇得渾身發抖,不難看出諸葛亮給魏國軍民留下的心裡陰影面積。

過了三年,再度相見,此次相見,便為永別。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司馬懿來到前線。

諸葛亮急於求戰,司馬懿堅壁不出。

諸葛亮急了,送了一套婦人衣服給司馬懿,意思是司馬懿你要是男人就出來戰個痛快吧。

手下大將紛紛表示不能忍,司馬懿裝作大怒,說諸葛亮你給我等著,我這就請示皇上,讓他給我做主。

於是在沒有手機的時代,司馬懿千里迢迢給皇上寫了封信:我能不能和諸葛亮一戰?十天半個月之後,皇上派重臣持節而來,說,不行。

司馬懿灰(xin)心(li)喪(an)氣(shuang)地跟手下人說,不是我害怕啊,皇上不允許哦。

這一幕連諸葛亮都看不下去了:哪有出征在外,千里寫信請示開戰的?就是演一齣戲而已。

按照我們現在的說法,你如果想讓一件事情辦不成,就多打報告多請示,這一招是司馬懿教的。

司馬懿不愧是老戲骨。

他得意地說:「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看我妙計捉孔明。

然而司馬懿的妙計就是——通過自己壽命的超長待機,把諸葛亮耗死。

相持百餘日,諸葛亮死了。

看,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司馬懿率兵狂追,追到一半還覺得,萬一是謠言呢?於是命令大軍停下,讓大家等等闢謠。

結果傳來真的死了,又一路狂追。

百姓編了一句話挖苦他:死諸葛走活仲達。

司馬懿對諸葛亮頗為尊敬,稱他是「天下奇才」。

但不得不說的是,司馬懿真的是超長待機,身體倍兒棒,其實他只比諸葛亮小兩歲,但竟然多活了近20年。

他與諸葛亮這種工作狂不同,他從使者那聽說諸葛亮事必躬親而且吃飯不多,還挖苦一句:「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歷史告訴我們,有時候真的是誰活到最後誰就贏了。

劉備說過一句話:「(曹)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

」其實諸葛亮和司馬懿也是一個事事相反的人。

司馬懿和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司馬懿奪得魏國權柄,大肆殺戮曹家,奠定了晉朝基業,諸葛亮則終身兢兢業業,當個好員工,家產只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司馬懿的兩個孩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當了晉王,雖然沒有繼承父親的好身體,去世有些早,但至少孫子司馬炎當了晉朝開國皇帝,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戰死,孫子諸葛尚也戰死,其他子弟默默無聞;

司馬懿一生都在盤算權謀,陰森撲面,連首抒發心志的詩都找不到;諸葛亮一生則坦蕩無私,兩篇《出師表》令人涕下,連寫給兒子的信都道出了「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樣的名句,至今依然是三線書法家的最愛,掛得到處都是;

連長相,司馬懿都要差點,史書說他「有狼顧相」,跟個半獸人似的,一副陰險歹毒的樣子,諸葛亮則是「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帥得讓人驚訝……

司馬懿有「狼顧相」

帥出天際的孔明

似乎一個如此美好,一個又那麼猥瑣。

然而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呢?

司馬懿,才是那個被歷史選中的人。

撇開民間感情,但從歷史功績來說,與開創晉朝相比,諸葛亮其實就頗不足為道了。

他不過是省隊中一個種子選手,司馬懿則是國家隊的主教練,站到了歷史之巔。

也許以司馬懿為代表的血雨腥風,才是歷史本來的邏輯,而非諸葛亮的光風霽月。

司馬懿的後人晉明帝,在聽王導講述本朝的創業史時,羞得抬不起頭,「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連子孫都看不下去。

然而晉明帝多慮了,在他死後,晉朝又延續了近百年。

歷史才不是那麼潔白無暇,或許厚黑與算計,才是古代歷史的剛需。

司馬懿的同類人,後代並不少見,恰恰是諸葛亮,才是絕無僅有的千古一人。

所以說,司馬懿是歷史的苟且,諸葛亮才是詩和遠方,前者常見,後者難尋。

然而,總有一股力量,悄悄地與這樣的邏輯隱隱相抗。

這股力量,或許來自民間,或許來自文化,或許來自天地良心。

至今諸葛亮的廟宇,還在成都立著,杜甫膜拜過他,岳飛抄過他的《出師表》,今天還在為哪裡是他的故里打得不可開交;司馬懿,則連子孫都嫌棄,好不容易當一回主角,還有無數文章冒出來科普他的生平簡歷。

其實司馬懿也並不如此之卑劣,在亂世中成就大業,其才華、手腕、名望,自有非同凡響之處。

然而,同行實在太突出,又被寄予了歷史正義的期待,只好委屈司馬懿了。

歷史固然有著「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邏輯,同時還有一種,叫做:

你獲得了全世界,卻贏不走我的心。

*本文圖片來源: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三國演義》截圖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易 之

責編 | 侯楠楠

※本微信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轉載請聯繫授權[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