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中第一聰明人:既謀主又謀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時代的眾智者中,諸葛亮有街亭之失,周瑜有荊襄之失,司馬懿有上方谷之失,獨賈詡用謀,千慮而無一失。
那他有個過人之處呢?
1、擇主而事,不變角色。
賈詡的人生定位就是用己之長,當一個出色的謀士。
他最愜意的事情是「用吾計即勝」,最痛心的事情是「不用吾謀致敗」。
他遇事極有靜氣,獨出機杼,主見鮮明,毫不遲疑和含糊,而且具有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膽識。
憑著他的智謀,李傕這樣的大草包一躍變成了大司馬,而不用他的計謀,李傕又由大司馬一跌而變成了大草寇。
正是成者王侯敗者寇,只在用與不用一念之差。
由此更堅定了賈詡一輩子當謀士而不超越自己人生定位的信心。
賈詡離李傕而去並不是傕對詡待遇不厚,臉色不好,也不是處境不順,而是因為兩件事情:一是李傕最信巫術,邪道,賞女巫而不賞軍將,賈詡屢諫不聽。
二是李傕見曹操遠來,欲速戰而滅之。
賈詡諫「操兵精將勇,不如降之」,李傕不僅不聽,還凶相畢露。
賈詡痛心已極,遂不辭而別匹馬歸鄉。
後來賈詡從張繡,亦非為功名,因為若為功名投曹操顯然要比隨張繡強得多。
張繡屯宛城,賈詡為其使往見曹操,操一見即欲留詡在身邊。
賈詡全不似華歆作為孫權使者被曹操一留就不還吳,而是心平氣和地婉拒曹操:「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今從張繡,言聽計從,未忍棄之。
」乃辭去。
一個出類拔萃的謀士,既已具備了「用吾計即勝」的實力,就要選擇「計無不用」的主子來發揮。
這就是賈詡的價值觀,也是他可以實現千慮不失的前提。
2、審時度勢,臨機善變。
賈詡用謀,大開大合,變化幅度極大,看似鬼神莫測,實則是他靜觀大局,審時度勢之結果。
!
賈詡為張繡設謀兩敗曹操,使操失愛子損愛將,傷心至極,也對張繡恨之入骨。
但曹操面臨袁紹、劉備兩面夾擊欲招降張繡時,賈詡卻把天下大勢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猶豫地勸張繡降操。
這時袁紹亦遣使者持其稱張繡為「國士」的親筆書信來襄城招降張繡。
賈詡當面扯碎袁書,叱退來使,大笑謂使者曰:「汝可便回見本初,道汝兄弟尚不能容,何能容天下國士乎?」張繡曰:「方今袁強曹弱。
今毀書叱使,袁紹若至,當如之何?」詡曰:「不如去從曹操。
」繡曰:「吾先與操有仇,安得相容?」詡曰:「從操其便有三:夫曹公奉天子明詔,征伐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操雖弱,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曹公王霸之志,必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
願將軍無疑焉。
」繡從其言降操,操果不以前仇為記,見面後執繡之手安撫曰:「有小過失,勿記於心。
」張繡由於信服賈詡,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作出了正確抉擇,亦同賈詡一樣得以善終。
而賈詡能在複雜紛紜的局勢中洞見利害,趨利避害,不為細微未節所擾惑,且辦大事如玩小棋子,眼到,心到,手到,三者一齊到位,短期內便立見成效,實有萬古不及之明智也。
這是賈詡千慮不失的內因。
3、察人心曲,遊刃有餘。
賈詡素養全面,精通戰略、戰術,深識帝王之道。
還有一點是人所不及的,那就是他頗懂心理學和行為科學原理,與人相處時觀察仔細,見微知著,不僅知人知面,而且知人內心。
這使他在與主子對策時遣詞得當,容易被接受,而不容易被誤會或生出牴觸。
如曹操晚年立誰為嗣是他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操長子昂死於宛城,卞氏生有四子,其中三子曹植舉筆成章,操欲立之為後嗣。
長子曹丕恐不得立,乃問計於賈詡。
詡教如此如此。
自是但凡操出征,諸子送行,曹植乃稱述功德,發言成章。
唯曹丕辭父,只是流涕而拜,左右皆感傷。
於是操疑植乖偽,誠心不及丕也。
丕又使人買囑近侍,皆言丕之德。
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乃問賈詡曰:「孤欲立後嗣,當立誰?」詡不答,操問其故。
詡曰:「正有所思,故不能答耳。
」操曰:「何所思?」詡對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操大笑,遂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
賈詡在這裡引用袁紹、劉表立嗣,未立長而立幼,引發內亂的教訓,點了曹操後顧之憂的穴位,可以說是引而不發,一語破的。
立嗣大謀之所以成為事實,乃因為賈詡在設謀時已對曹操、曹丕、曹植各自的長處短處、所喜所憂以及性格特點了如指掌,故能舉重若輕,在不經意的運籌中讓曹丕夢想成真。
曹丕稱帝後曾問賈詡:「朕欲一統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吳乎?」詡曰:「劉備雄才,更兼諸葛亮善能治國;東吳孫權,能識虛實,陸遜現屯兵於險要,隔江泛湖,皆難卒謀。
以臣觀之,諸將之中,皆無孫權、劉備敵手。
雖以陛下天威臨之,亦未見萬全之策也。
只可持守,以待二國之變。
」賈詡這篇對策,已明顯表達了伐蜀伐吳皆不宜。
曹丕既不是劉備對手,也不是孫權對手,攻則必敗,是一席反諫。
但由於賈詡懂得曹丕「一統天下」的急切心情和剛愎自用的毛病,知道諫也無益,不如留此存照以作後鑒,故在語言、語氣上十分委婉,曹丕儘管仍堅持伐吳,但對賈詡並無反感。
乃至三路攻吳之兵皆敗,曹丕始信賈詡之言,對詡更生敬重。
綜上可見,察人心曲,因勢利導,善於用最得當的語言傳輸己意,這是賈詡千慮不失的有效方法。
4、自我保護,藏而不顯。
曹操手下,謀士眾多,人才濟濟。
賈詡既非曹操之故舊同鄉,又非與操一道起兵之元老勛臣,為什麼在競爭十分激烈的環境中卻能泰然自處,成為長青樹、不倒翁,而其他比賈詡條件優越得多的謀士結局反不及賈詡?這同賈詡處理同僚關係的修養有關。
我們用「福禍比較法」來看這個問題便可明白。
在對待自己才智問題上,賈詡具有「藏之名山,束之高閣」的大隱士風度。
在他看來,人有才智譬如山中蘊藏富礦,等待開採即可。
不需顯山露水,即使被埋沒也比被焚毀好。
因此賈詡的滿腹經綸從無心血來潮主動獻出之舉動,總是被動地等人來詢方斟句道出。
用謀前後,賈詡守口如瓶,若無其事,從不張揚。
而曹操手下另一位謀士楊修則恰與賈詡相反,在爭奪後嗣鬥爭中楊修為曹植出謀劃策,很快就沸沸揚揚,人皆知之,連曹操本人都知道是楊修出的點子,導致曹操不僅認為楊修不誠實,還認為曹植也不誠實。
後來楊修為顯示聰明竟被曹操斬首。
在對待功勞問題上,賈詡從不爭功,也不爭主角位置,凡別人慾扮演的角色詡皆虛其懷禮讓之。
如曹丕逼漢獻帝禪位,賈詡諫曹丕三辭乃受,而且要獻帝降旨築受禪壇以昭告天下。
詡同時建議曹丕命華歆去做這件事。
賈詡此舉用心極妙。
華歆其時正是生怕別人搶了頭功,一心要在禪讓這台戲中唱主角。
華歆那種風風火火的性格也很適合做這件事。
賈詡不搶華歆的戲反送戲於華歆,就不僅不會使華歆忌恨,還會從內心感激和敬佩自己,得益絕非一時。
曹操手下另一位謀士許攸卻正好與詡相反。
攸曾向操獻計燒毀袁紹鳥巢糧草和決漳河水淹袁軍而使操攻下冀州,進城後卻得意忘形地在曹軍將領面前炫耀:「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大將許褚怒曰:「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攸自恃其功回罵許褚,結果被褚一劍砍下頭來。
爭角兒、爭功勞的許攸與不爭角兒、不爭功勞的賈詡,得失之差若此!在對待資格閱歷問題上,賈詡從不以此為包袱,在眾謀士面前始終保持了溫良恭儉讓的謙遜態度。
賈詡晚歲隨曹操西征張魯,操欲降服張魯手下的猛將龐德,聚眾將商議辦法。
賈詡時在帳中,耐心讓別人獻計,見眾人計窮他才談出自己的想法。
曹操不解其中細節,賈詡又如傾家珍,娓娓道出實施步驟。
操用其計果將龐德招降過來。
此舉不僅使曹操多添一員大將,還迫使張魯投降,奪得東川大片土地。
賈詡愈到老年,愈念晚節末路之難,愈能謙遜老成,體恤周圍,其思維亦愈清靈鮮活,其智謀愈新奇玄妙。
這是因為賈詡曾從董卓、李傕、張繡等人,始終懷有一種負罪心理。
同時詡深知曹操其人志大心雄,他是以實用價值評估臣僚價值的,其待人之感情全隨建功立業之需要而變化,如同著衣厚薄隨季節冷暖變化一樣。
因此賈詡能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隨曹操需要而不斷有新思索、新創造,其結果反成就了他千慮而無一失,始終得志而不失寵。
而曹操的另一位謀士荀彧情形正好相反。
彧是與操一道招軍納賢的多年故舊,曹操稱他為「此吾之子房也!」實際上荀彧起的作用不僅是運籌帷幄,有張良之功;還坐鎮許都措籌錢糧,有肖何之勞。
但荀彧在助曹操平定北方之後,卻因長期在皇帝面前行走,滋生了身份特殊的優越感,甚至對曹操出語不遜,引起曹操誤會,「以為不助己也」。
而荀彧長期積勞成疾,從生理到心理均不能適應曹操標新立異的節奏,發現曹操同自己有隙也不及時溝通,導致曹操把他看作事業的障礙而必欲掃除。
操使人送給病中的荀彧一個空飲食盒,盒上有操親筆封記。
荀彧會意,知操是諷自己江郎才盡,如同此盒已無任何實用價值,於是服毒而亡。
賈詡與荀彧二者福禍懸殊如此之大,亦足見兩人才智之高下也
賈詡能算得上是一個好的謀士嗎?如何評價他?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魏蜀吳三國,哪位謀士才是東方不敗,永遠笑傲江湖?
原創*作者:史羊羊羊言四起 番外第一期今天閱讀量很低,文羊羊玩遊戲去了,剛才有粉絲問為什麼不更了,文羊羊又趕稿子去了,明天一早會更。我是羊家二號,史羊羊,相對名著,我更喜歡歷史,希望大家捧場。三...
曹丕成功登上世子之位,司馬懿:對不起,這個功勞我不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採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成功戰勝呂布、袁紹等一眾勁敵,統一了北方,...
賣主求榮的三國時代,他帶著老東家跳槽,竟獲曹操重用
三國是一個跳槽成風的時代。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人才流動在這個時代平常不過。呂布有「三姓家奴」之稱,劉備比呂布跟隨的老大還要多。龐統一會兒到孫權那裡碰碰運氣,一會兒又去投靠劉備。陳宮因為價...
原是曹操死敵,多次大敗曹操,後來一句話讓曹丕成為世子!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曹操成就霸業貢獻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其中著名的謀士有荀彧,賈詡,郭嘉,荀攸。今天小編給諸位看官介紹的就是與荀彧,荀攸並稱「曹魏三智囊」的賈詡。
三國中最聰明,結局最好的謀士竟然是他
在三國中,能夠全身而退的當屬賈詡。生於亂世卻能自保,這一點就可看出此人的不凡。諸葛亮有街亭之失,周瑜有荊襄之失,司馬懿有上方谷之失。在三國謀士中也只此一人百慮而無一疏,千慮而無一失。賈詡的成功歸...
他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身仕數主卻在這亂世中得到最大的善終!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