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吳三國,哪位謀士才是東方不敗,永遠笑傲江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創*作者:史羊羊

羊言四起 番外第一期

今天閱讀量很低,文羊羊玩遊戲去了,剛才有粉絲問為什麼不更了,文羊羊又趕稿子去了,明天一早會更。

我是羊家二號,史羊羊,相對名著,我更喜歡歷史,希望大家捧場。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謀士如雲,魏國的賈詡是眾星之中的佼佼者,他算無遺策,言無錯語,堪稱三國第一謀士。

他益於善於洞察敵人的心理,往往反其道而行,其實是一位超級心理學家。

早年賈詡並不出眾,直到董卓叛亂被殺後,他獻計李催奔襲長安,大獲全勝,從此嶄露頭腳。

後因政治鬥爭,轉投張繡,開始了他奇謀妙策的人生。

建安三年,曹操包圍了張繡的穰城。

兩兵相據,一時勝敗難分。

此時,袁紹在北邊意圖許都,曹操不得已從穰城撤兵。

張繡決計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也,追必敗。

」張繡不聽,強行追擊,結果被曹軍大敗。

戲劇化的一幕是,此時賈詡反勸張繡:「促更追之,更戰必勝。

」「兵勢有變,亟往必利。

」張繡聽從了賈詡的建議,再行追擊,竟將曹操的後衛部隊擊潰。

事後賈詡坦言,前者「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後者"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

他料到前者兩軍相持,曹操退兵,必定會對追兵多有防範,必以精兵斷後;後者追兵已被伏擊,其退兵必貴在神速,精兵先行,糧草在後,這就為張繡的二次追擊創造了勝利的條件。

建安四年,曹操袁紹都來勸降張繡,張繡聽從了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果然得到了曹操的禮遇和重視。

"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

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

"

按常理,當時袁紹勢力是曹操的四倍之強,理應選擇投奔袁紹。

但張繡卻恰恰反其道而行,認為投降袁紹不過是給他錦上添花,而投靠曹操對他卻是雪中送炭,必定會受到重用,後來事情的發展證明了賈詡的判斷是精準的。

曹操比袁紹更懂用人之道、容人之術,現在棄強擇弱,雖逆反而行,卻前途無限。


建安五年,曹操袁紹對峙於官渡已達四年半之久,許攸投奔並帶來重要軍事機密,淳于瓊率兵萬於護送軍糧至離袁紹大營40里的烏巢。

此時出襲烏巢對於曹操來說完全是孤注一擲,曹操生性多疑,左右為難之際,惟有賈詡和荀攸力勸曹操出擊,曹操採納其計,大敗袁軍。

就定勢思維而言,偷襲糧草成功後,應當儘快撤兵,固守陣地,跟對方拼軍糧。

而賈詡卻激勵曹操力求速戰速決,最終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讓曹操稱霸北方。

賈詡精準地抓住了曹操欲求速戰的心理,展現了非凡的溝通技巧,算得上是神機妙算。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立太子,曹丕從政經驗豐富,而曹植久負盛名,兩人各有優勢。

在曹操立嗣的事情上,賈詡可謂心思靈巧,以退為進,其他重臣都極力向曹操推薦曹丕或曹植,使世子之爭左右為難。

曹丕曾派人求計於賈詡,不同於其他謀臣,積極為曹丕出謀獻策。

賈詡說:」希望將軍修養品德、勤於學習、日夜孜孜不倦,不違背做兒子的道義,就足夠了。

賈詡早已心有所屬,卻故意一再沉默,緘默再三,最終再曹操再三逼問為何默然不語的情況下,才回答:「下屬正在回憶袁紹父子和劉表父子。

」用袁紹劉表廢長立幼的教訓警醒曹操。

用這種委婉而深刻的方式使得他的意見得到曹操的重視,使曹操幡然醒悟,終於下定決心。

終賈詡之一生,其逆向思維表現出超人的膽略和眼光,雖幾度易主,卻總能立於不敗之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最聰明,結局最好的謀士竟然是他

在三國中,能夠全身而退的當屬賈詡。生於亂世卻能自保,這一點就可看出此人的不凡。諸葛亮有街亭之失,周瑜有荊襄之失,司馬懿有上方谷之失。在三國謀士中也只此一人百慮而無一疏,千慮而無一失。賈詡的成功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