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紀——諸城的「衣冠南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言:《龍城紀》自在本微信平台發布以來,備受讀者喜歡。

應廣大親們的要求,繼續節選部分章節連載。

如有意購買《龍城紀》,請與濰坊日報社諸城分社聯繫。

電話:0536-6075711

諸城文化的「衣冠」,同樣加入了這次倉皇的「南渡」。

東晉名士徐邈,即祖籍諸城。

其祖父徐澄之「衣冠南渡」之後,客居京口(今江蘇鎮江)。

東晉孝武帝想提高一下文化素養,學點古代典籍,太傅謝安推薦了徐邈,他便成了孝武帝的國學老師,後又被晉安帝封為驍騎將軍。

他所注的《穀梁傳》在當時頗受推崇。

徐廣是徐邈的弟弟,博覽群書,學問精深,奉命撰寫國史,又升為驍騎將軍、領徐州大中正,公元416年寫成《晉紀》。

東晉滅亡後,告老還鄉。

《晉書•徐邈傳》載:「屬永嘉之亂,遂與鄉人臧琨等率子弟並閭里士庶千餘家,南渡江,家於京口。

晉明帝時,他們在今江蘇省武進縣西南僑置姑幕縣。

姑幕原是諸城故城,可以想像,這千餘家移民中,有多少眷戀著故土的諸城人。

除了徐邈兄弟,諸葛家族和伏氏家族的後人也在跌宕的歷史中嶄露頭角。

差點忘了一個人,就是諸葛誕起兵反魏時遣質入吳的兒子諸葛靚。

其實是一個父子情深的悲情故事,遣子入吳實際是對兒子的最好保護。

諸葛靚沒有辜負老爹的厚望,他以人質的身份在吳國努力打拚,後來官至大司馬。

吳國滅亡後,他隱居不仕,打死不與司馬氏合作。

這裡面還有段小故事。

說晉武帝司馬炎與諸葛靚大概是髮小,頗有老感情。

諸葛靚的姐姐又是琅琊王妃,還沾親帶故。

晉武帝司馬炎知道諸葛靚躲在姐姐家,閉門不出,就以九五之尊親自找上門來要他出來做官。

諸葛靚聽說皇上駕到,毅然躲進了茅房(即廁所)。

司馬炎也是個執著的人,他立即追到了茅房門口,要強逼他出來。

諸葛靚不愧為大丈夫,說不出來就不出來。

牆裡牆外,兩位老朋友有了如下的對話。

司馬炎說:「哥們,沒想到今天又見面了!」(「不謂今日復得相見」)

裡面,諸葛靚流淚說:「不能漆身皮面,復睹聖顏!」意思是「我不能做到往身上塗漆,把臉皮刮下來,再和您見面!」——另一層意思是,除非我把身上塗上漆,把臉皮刮下來,否則是不能再見面了。

是啊,您的爹殺了俺的爹,您的國滅了俺的國,咱還有的玩嗎?

司馬炎看他堅守不出,此處又不是個適合長久談判的地方,只好悻悻離去。

回頭又下詔封他為侍中,諸葛靚亦堅辭不受,歸於鄉里,「終身不向朝廷而坐」。

但到了後來,家國的恩怨也就漸漸淡了。

畢竟,太陽照常升起,生活還得繼續。

諸葛靚的兒子諸葛恢、諸葛頤都在晉朝為官了。

諸葛恢,字道明,東晉文學家。

他也加入了這次「衣冠南渡」。

當時,諸葛恢的名望僅次於王導、庾亮。

尤其王導,對他非常器重。

王導做了司空,然後彈著官帽對諸葛恢說,下一步,這頂帽子就是你的。

一日,兩人又爭執起誰的家族更牛的問題。

王導說,當然是姓王的牛,要不人們都說「王葛」,咋不說「葛王」?

諸葛家族大概素有雄辯基因。

舌戰群儒的諸葛亮、機敏巧辯的諸葛恪都是史上大有名頭的主兒。

諸葛恢也不是善茬兒,他說,人人都說「驢馬」,不說「馬驢」,難道驢比馬強嗎?

二人的親狎之狀,可見一斑。

諸葛恢歷仕晉元帝、明帝、成帝,三朝都深受器重,官至尚書右僕射。

成帝時加侍中、金紫光祿大夫。

卒贈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諡「敬」。

諸葛恢著有文集五卷,《唐書經籍志》傳於世。

諸葛恢的哥哥諸葛頤,字道回,亦為元帝所器重,終於太常。

伏氏家族的後人同樣是等到大仇人曹阿瞞及曹魏帝國滅亡之後才出來做官。

這時的伏氏後人已從諸城遷移到了安丘。

在東晉南朝,又顯赫一時。

伏滔是東晉伏氏最顯赫的名士,字玄度,史稱「有才學,少知名」,曾為大司馬桓溫參軍,佐其平定壽陽,以功封侯。

太元中,拜著作郎,專掌國史,領本州大中正,後遷游擊將軍。

當時的大司馬桓溫是東晉歷史上有名的權臣,他十分倚重伏滔,每有酒局,都得讓伏滔作陪。

伏滔一定是個特別能活躍氣氛的人,因為連皇帝都惦念他。

一次,孝武帝在西堂大宴群臣,有100多人在座,皇上龍體還沒坐穩就大聲問,伏滔呢?伏滔在哪兒?來了沒有?

結果,宴會後的伏滔興沖沖地回家,把這件事繪聲繪色地向兒子描述了一番,說,當老子的,混到這份上,夠牛了吧!

是自然率真,還是魏晉風度?

豈不知虛榮勢力之狀,溢於言表;馳騖聲華之心,躍然紙上。

那以「伏不鬥」著稱於世的清靜無為的家風似乎已隨風飄逝。

不由想起那個「橘生淮南、枳生淮北」的典故。

走出諸城的伏氏後人,做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了呢?

伏滔著有《正淮論》上下二篇,行於當世,又有文集十一卷,今已不存。

伏滔還以文學著名,其子伏系之,官至光祿大夫,有《伏系之集》。

南朝伏氏最著名的是伏曼容。

曼容字公儀,是伏滔的曾孫。

曼容自幼刻苦讀書,通曉《老子》《易經》,為人洒脫不拘。

他招收門徒,以授徒講學為業。

宋明帝泰始(公元465年—公元471年)中,為驃騎行參軍。

明帝劉彧好下棋(是史上有名的臭棋簍子),好《周易》,常集合朝臣在清暑殿,令曼容講經。

宋順帝昇明末年,曼容任輔國長史、南海太守。

至宋滅入齊,曼容做了通直散騎侍郎,永明初,為太子率更令,給皇太子教授儒學,並參與撰寫《喪服儀》。

後歷任中書侍郎、大司馬諮議參軍、武昌太守、中散大夫、臨海太守等職。

伏曼容歷仕宋、齊、梁三代,死於臨海太守任上。

他曾設高座為講壇,傳授儒業,「生徒常數十百人」。

所撰除《周易注》八卷僅存外,尚有《毛詩》《喪服集解》《老子注》《莊子注》《論語義》等,均已失傳。

回首兩晉,王氏過了江南,伏氏去了安丘。

伴隨著「衣冠南渡」的,是文化因子的四散流失。

對整個中華文明來說,這是一次文化的融合,但對諸城,這是一次文化的失血。

當然,有南往的,也會有北來的,民族的融合是多維多向的。

滾滾鐵騎中也裹挾著一些外族的血液融入諸城。

一些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從軍參政人員及隨行眷屬也遺落居留下來,成為這塊土地上的新居民。

比如舜王街道的慕容老莊,相傳就是南燕移民所立。

不管怎樣,從此以後,煙雨江南變得富庶繁榮起來,文化得以異峰突起。

杏花春雨之間、才子風流背後,有多少北來的經營構建,南渡的文化基因?

責編:老陳

版權資訊:本文為《濰坊日報諸城新聞》(微信號:zc6075711)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有內容合作事宜,請聯繫新聞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話說三國——司馬家族是不是贏家

話說三國——司馬家族是不是贏家在前段時間有人問我司馬家族是贏家嗎?當然,對於我這種腦洞比較大的人來說,什麼算是贏家呢?有怎樣的標準算是贏家?我一直很疑惑。一直沒有確且的答案!

諸葛亮的後代為什麼不出名?

怎麼樣才算出名?其實我覺得諸葛瞻諸葛尚能夠為國盡忠而死,已經算很出名了。但為什麼琅琊諸葛沒有在魏晉時期成為世家大族,這個倒可以討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