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厲害謀士,將董卓、漢獻帝、曹操都玩弄於手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漢末三國這個亂世的「大舞台」,湧現出無數英雄豪傑,他們都是這個「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演員」,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被後世津津樂道的精彩故事。
我們可以粗略的將三國英豪們分成三大集團,即領導集團、武將集團和謀士集團,這三個集團「戲份」誰重誰輕,恐怕大家各持己見,見仁見智。
就本人而言,我更是喜歡謀士集團,因為在當今這個智慧型社會,這些謀士的智慧是很值得學習借鑑的。
其中有這麼一位謀士,很值得我們品評一番,他號稱「毒士」,是曹操早年手下五大謀士之一,這個人名叫賈詡。
玩過三國殺遊戲的朋友一定會對賈詡這張卡牌有很深的印象,陰鷙的臉龐,詭譎的笑容,讓人不寒而慄。
更可怕的是他的技能,完殺、亂武和帷幕,這三個技能都是個頂個的狠招,尤其是完殺和亂武,所謂完殺就是人物一旦被賈詡殺死,別人是救不了的,而這個亂武那更是要命,所有玩家互相拼殺,「血腥」程度可想而知,這個技能整局遊戲只可使用一次,因為歷史上賈詡也只用了一次這個「技能」,他這一用不要緊,直接給了苟延殘喘的東漢王朝當頭一棒,更牛的是賈詡幹了這麼一件被人戳脊梁骨的事兒,居然還能把自己「洗白」了,你說是不是高人?
下文我們重點研究一下賈詡到底有多高(不是研究身高啊)。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
可能是賈詡出生在大西北,也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少年時期的賈詡並不被人所知。
漢朝那會兒還沒有科舉,做官主要靠推薦,也就是「察舉制」。
所以就有這麼一幫人,以學識淵博,看人眼光獨到而聞名於世,這些人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發現人才,你千萬不要以為這些人水平等同於現在道邊算命的,他們真的是很有兩把刷子,絕對是慧眼識人。
一旦被這些人看中,給你一個好評,其效果絕對不亞於現在的網紅。
漢陽人閻忠就有一雙慧眼,他發現賈詡是個奇才,認為賈詡有張良、陳平一般的智商(可見閻忠識人水平確實不一般)。
這個評價可不低,賈詡迅速「串紅」,毫無懸念的走了上仕途(這是漢朝時期最好的工作),出任郎官,這個官職相當於儲備幹部在地方實習,曹操和袁紹都當過郎官。
這個官職工作乏善可陳,主要是混資歷熬年頭。
賈詡覺得沒勁,於是說稱病就辭職回老家,回家半路遇上叛亂的氐人,同行的幾十號人都被抓了,可見當時的治安狀況多麼的惡劣。
當時情形十分危急,隨時有被撕票的可能。
賈詡化險為夷的手段就是忽悠,他跟氐人說「段熲是我的姥爺,你們別撕我票,我家肯定出大錢贖我」。
真實情況是賈詡知道段紀明(段熲字紀明),段熲根本就不知道他賈文和,要是硬說他倆有點關係,那也最多就是個同鄉,都出生在武威姑臧。
段熲在當太尉之前一直鎮守邊關,氐人都知道他的威名,這些人都害怕啊。
果然氐人沒把賈詡怎麼著,而把賈詡安然送到家,能忽悠吧。
別急著豎大拇指,這才哪到哪,更大的忽悠事件在後面呢。
西涼軍閥大佬董卓進入首都洛陽,是又換皇帝又遷都城,給大漢王朝禍害的不輕,還來個挾天子以治各種不服。
此時賈詡在董卓的女婿牛輔的手下工作(軍隊參謀)。
後來董卓和牛輔都死於非命,司徒王允到處清算董卓黨羽,賈詡自然也在被清算之列。
為了自保,賈詡就用了這招「亂武」,自己是保住了,但不知道搭上了多少條性命。
李傕和郭汜這兩個董卓的跟班,看老大已然身死,自己也在通緝之列,就準備遣散人馬各自跑路。
這時,賈詡攔住這哥倆說「我聽說長安那頭正準備將涼州人清理乾淨,你們倆就這樣隻身逃跑,身邊不帶一兵一卒,隨便一個亭長(村主任級別的官員)就可以俘虜你倆。
我看不如向西走把遣散的部隊召集起來再殺回長安,給老大報仇」,為了讓這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哥倆「安心」,賈詡特地又強點了一下「要是我們成功了,我們就可以征服天下,要是不行再跑也來得及」。
那哥倆掰掰手指一算,這是個只賺不賠的「買賣」啊,一拍大腿當即表態「這票活幹了」,並對賈詡是千恩萬謝。
真是土匪不可怕,就怕土匪有文化啊。
李傕、郭汜這一下給長安城又是好個禍害,把王允等漢朝僅存的大臣班底殺個乾淨,而且俘虜了漢獻帝。
可以說,這次對漢朝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所以裴松之先生在注《三國志》時,毫不掩飾的批判了賈詡這一為求自保而敗壞朝綱的行為,認為賈詡不配和荀彧、荀攸同列一傳。
李、郭二人為感謝賈詡,給賈詡進官加爵,賈詡都堅決不受,因為賈詡明白那哥倆是什麼東西,要是要了你的官,就和你倆是一路貨色了。
賈詡更明白,必須要「洗白」自己,否則等這哥倆玩完了,自己也得完蛋,幫助漢獻帝是「洗白」自己的唯一機會。
沒過多久,李傕提出要軟禁漢獻帝,這對賈詡來說是個機會,於是他極力反對,表示漢獻帝是天子,你這麼幹是不道德的,但是李傕沒聽,還是將天子軟禁了。
當然結果這對賈詡來說並不重要,因為世人已經知道我賈詡的立場了,我是維護大漢王朝的。
李傕和郭汜終於鬧掰了,李傕為收拾老戰友郭汜不惜找來羌族僱傭兵,並許諾皇帝身邊美女隨便挑。
這幫西北大老爺們哪能坑得住這種誘惑,整天留著口水在皇帝門口大喊大叫,索要美女。
年輕的皇帝實在受不了這些野蠻人的蠻行,於是找賈詡幫忙。
賈詡知道「洗白」的機會來了,他宴請羌族軍隊的頭目,然後酒桌上又是一頓忽悠,重金加爵好個承諾。
果然,羌人收拾收拾東西走了,漢獻帝的性命和名聲得以保全,而賈詡因護主有功,獲得世人一致好評,徹底將自己「洗白」。
李傕、郭汜不出意料的倒台了,賈詡投靠了張繡,張繡的叔叔張濟和李傕、郭汜都是戰友,同為董卓效力。
張濟死後,張繡繼承張濟遺產有了自己的軍隊。
張繡對賈詡的才能是十分了解的,加上自己身邊沒有好謀士,所以對賈詡是言聽計從。
但賈詡清楚,張繡這條腿不夠粗,所以張繡只是賈詡的跳板。
那麼問題來了,誰才是賈詡的終極「目標」?答案自然是曹操,因為曹操有能力又有實力,將來必成大事,這才是賈詡要找的「歸宿」。
只是賈詡讓曹操銘記自己的方式和別人大相逕庭,別人都是以功績而被賞識,賈詡是以威懾而得青睞。
建安二年,張繡採納賈詡建議,屯兵於宛城,曹操來攻打張繡,張繡本來就打算投靠曹操,於是大開城門迎接曹操,本來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誰成想曹操好色的老毛病犯了,居然看上了張繡的寡嬸,要納其為妾,這讓張繡臉往哪放?
張繡去和賈詡商量這事怎麼辦,賈詡給出的答案簡潔明了--反了!
於是張繡來個突然倒戈,打的曹操措手不及,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貼身保鏢--大將典韋都掛這兒了,自己好不容易才狼狽逃脫。
建安三年,曹操為報仇來攻打張繡,賈詡又來了個神一般的「追擊戰」戰術,為張繡挽回敗局,簡直讓張繡驚嘆到下巴脫臼。
曹操幾次栽在賈詡手裡,是不是足以讓曹操銘記一生?
張繡自知自己實力不足,抱大腿是唯一出路,那麼問題又來了,是抱誰的腿呢?當時可供選擇的有三家,劉表、袁紹和曹操。
在著名戰役官渡之戰即將上演之際,袁紹率先給張繡拋出「橄欖枝」,賈詡果斷拒絕,認為我們必須投靠曹操,張繡當時就蒙圈了,我和曹操有血海深仇啊,先生是嫌我死的慢嗎?賈詡下面的分析我個人覺得太經典了,容我引用《三國志》原文: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
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
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
願將軍無疑!
毫無懸念,張繡聽從了賈詡的建議。
果然,曹操熱烈歡迎了張繡和賈詡,拉著賈詡的手說「是先生給了我一次向天下顯示我胸懷的機會啊」,遂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賈詡成功加入曹操集團。
賈詡雖然高調加入曹氏集團,但是進入集團之後,賈詡就變得十分低調。
整個官渡之戰《三國志》對賈詡事跡主要的記載就是「四勝論」,就是概括曹操各方面都比袁紹強,而且強好多,這場戰爭主公你取勝易如反掌之類的空話和套話,曹操聽後哈哈大笑,拍手稱讚賈詡說的好。
其實以曹孟德號稱奸雄的大腦怎麼能聽不出這樣的套話呢?
我認為,其實曹操是在試探賈詡的工作態度,和其為人處世的風格。
高手過招就是這樣,不需要把話說的太明。
整個官渡之戰,謀士集團的第一功臣當推選荀攸,而賈詡很多時候是「附和」荀攸,並不是賈詡能力照比荀攸遜色多少,而是賈詡知道審時度勢,自知自己並不是曹操的嫡系班底。
和荀彧、荀攸這樣的出山就跟著曹操打天下的老肱骨們相比,自己還是一個「外人」,並且是一個「傷害」過老闆的人,所以在這些人面前,必須要收斂自己的鋒芒,只有這樣才能保全自己。
出於自保,賈詡很少主動給曹操獻計,即便說話也是十分含蓄。
建安十三年,曹操收復荊州,有意順江發兵東吳,賈詡主動提出否定意見,要是沒有足夠把握賈詡是不會積極表態的,只可惜曹操過於自信,沒有聽從賈詡的意見。
結果曹操慘敗,當了周瑜的墊腳石,讓周瑜的知名度空前提高,並且成功的留下了一場以多輸少的經典戰役。
此後,賈詡更是惜字如金,不再主動獻計。
賈詡不但工作上低調,平時處世更是低調,他從不主動和其他大臣結交,下班就回家,回家就關門,社交活動基本沒有,從來不與官宦人家結親,把低調做到極致!
但是請注意,什麼人才需要低調?不有一句話嗎,低調是另一種奢華。
所以低調並沒有減少賈詡的影響力,反而讓人們更加期待賈詡的箴言酌句。
曹操老了,接班人的事情必須得定下來了,當大臣們都明確表態支持曹丕時,曹操想起來賈文和,他很想聽聽這位元老的意見(此時五大謀士僅賈詡在世),看看能不能聽見不同的聲音。
曹操召見賈詡,當然是單獨召見,曹操開門見山:「你覺得子桓(曹丕)和子建(曹植)誰更合適接班?」,賈詡若有所思沒有回答,曹操不耐煩的又問:「我問你話,你怎麼不回答?」,賈詡回過神(演的)急忙回答「我在想袁本初(袁紹)和劉景升(劉表)的故事啊」。
那二位老兄都幹了廢長立幼的事兒,導致兒子們互殘,家業衰敗,最後都成了曹操的手下敗將。
曹操哈哈大笑,遂決定立長子曹丕為世子。
賈詡這招「以退為進」的進諫方式,直接給曹操「逼」進死胡同,曹操要是不立曹丕,豈不是同袁紹、劉表無異,為天下人恥笑?可見,賈詡這席話對曹丕順利上位是至關重要的。
曹丕順利接了班,又逼著漢獻帝禪了位,建立了老曹家自己的政權,定國號為「魏」,史稱「曹魏」,尊其父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丕為了感激賈詡的擁立之功,拜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
曹丕雖然接受了漢獻帝的禪位,但是並沒有統治全部漢朝版圖,所以統一全國是曹丕的夢想,也是他的執政目標。
黃初(曹丕年號)三年,曹丕問計賈詡,東吳和西蜀我們先攻打哪個?
賈詡的答案十分保守,賈詡認為我們不應該急於對外擴張,應該先治理國家,等到國富民強再做打算。
基本上跟當年反對曹操伐吳之意見如出一轍,曹丕也和老爹一樣,執意出兵東吳。
戰爭結果要比赤壁之戰好些(小勝),最後以讓孫權假意稱臣而結束。
就在曹丕班師回朝的途中,賈詡離世,享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
隨著賈詡的去世,那個元老級謀臣的時代畫被上了句號。
賈詡的一生無疑是成功的,他用其過人的智慧以及步步為營的處世風格保全了自己也贏得了榮譽。
賈詡也許不是三國里智商最高的人,但絕對是人生結局最好的人,這裡面值得我們學習和總結的東西太多太多。
讀史在於「悟」,我從本文悟出一個道理:學會如何運用自身的才華,往往要比擁有才華更加重要。
在此與讀者朋友們分享一下。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王金百
三國賈詡為什麼被稱為毒士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是三國時曹魏的著名謀士。曾在東漢年間歷仕於董卓、李傕、段煨、張繡、曹操等人,後官至太尉,諡曰肅侯。
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郭嘉、賈詡?戰績說話,他才是第一
諸葛亮、郭嘉、賈詡,到底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諸葛亮是《三國演義》里羅貫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書中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草船借箭等神機妙算的事跡如今還膾炙人口,但是《三國演義》許多內容都是作者虛構,在...
有人稱他為三國第一謀士,還有稱他為毒士!你是怎麼評價他的?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
被稱為「第一毒士」的賈詡到底有多毒?且成為長壽的謀士?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
三國時期第一謀士,算無遺策,謀略遠勝諸葛亮,曹操非常感謝他
在三國這個烽火連天,刀兵四起的時代,各路英雄輩出,謀士如雲。其中,有這樣一個人,他謀略不輸諸葛亮,心思細膩,算無遺策,是三國時期難得的奇才,被奉為「三國第一謀士」。那麼這個是誰呢?
智謀過人卻傷漢至深,細數賈詡八宗罪!
《三國演義》第九回,董卓被呂布刺殺後,部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率殘兵敗將落荒而逃西涼,半道途中上書漢獻帝赦免其罪未准,打算解散殘餘兵將各奔東西逃命之際,謀士賈詡說:「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
賈詡能算得上是一個好的謀士嗎?如何評價他?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三國中賈詡,屬「冷血」「冷漠」之人,胸懷韜略想混口飯吃而已嗎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
歷史第一謀士是他,絕對出乎意料之外!
這個人被成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最重要的是輔助君王建都立業後懂得明哲保身,最後得以善終,懂得審時度勢的大智慧,所以說才是最高明的謀士。這個人就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謀士之一,不是諸葛亮,是賈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