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風云:鐵甲車隊初露鋒芒 南昌起義打響首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南方都市報2014-08-26 00:00
周士第,廣東樂會(今海南瓊海)人。
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
畢業後歷任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副隊長、隊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營長、團參謀長、代團長,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軍事領導人之一,也是黃埔軍校畢業生在獨立團中職位最高者。
圖片來源:《黃埔軍校圖誌》(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著)
1925年2月23日,廣州市人民公園尚名為「第一公園」,鐵甲車隊慶功大會在此舉行。
據鐵甲車隊副隊長周士第回憶,廣州各界人士到場出席,現場人山人海,盛極一時。
南都記者 劉雪 攝
廣州中山五路車水馬龍,一旁人民公園林蔭蔽道,是市民的一方樂土。
這裡是這座城市歷史最悠久的市民公園,由隋至清的歷朝官署所在地改建而成。
昨日午時,初秋的陽光夾雜著些許涼意,公園南面黃色牌樓下,孩子們正踢著足球,嬉笑聲、叫喊聲不時傳來。
時光回溯至1925年2月23日,這裡尚名為「第一公園」。
當天中午,一場盛大的慶功大會正在舉行,慶祝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馳援廣寧農民運動凱旋。
據黃埔一期生、鐵甲車隊副隊長周士第回憶,廣州各界人士到場出席,現場人山人海,盛極一時。
此次慶功大會主角鐵甲車隊的遺蹟,如今已無蹤可覓,僅在一些資料中尚存留有記載。
根據周士第的回憶錄,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主持組建鐵甲車隊,從黃埔軍校抽調一批共產黨員和革命骨幹,擔任鐵甲車隊領導,隊部設在大沙頭。
這支100多人的隊伍,為中國共產黨所掌握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後來,隊伍併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
葉挺獨立團是國民革命軍北伐先鋒部隊,後來成為南昌起義主力。
自南昌起義始,中共獨立建軍,國共兩黨兵戎相見、對峙沙場局面形成。
鐵甲車隊
通過人事改組,共產黨掌握了鐵甲車隊的指揮權
1924年8月27日下午,由廣三鐵路機器部製造的鐵甲列車完工。
孫中山來到石圍塘,視察剛剛完成裝配的列車。
鐵甲列車是用於在鐵路沿線對部隊進行火力支援和獨立作戰的裝甲車輛。
用鐵甲將火車頭和車廂包裹,車廂兩側開有多處大小不同的射擊孔,列車正中頂端設有可旋轉的炮塔,炮塔上裝有機關槍。
在當時,這是一種極為有效的作戰裝備。
孫中山對成立鐵甲車隊一事十分重視。
《孫中山集外集補篇》中記載,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組建於1924年8月下旬。
8月22日,他致信滇軍第一師師長趙成梁,「著趙成梁將扣留之械內,交李縻將軍駁殼槍一百七十五支,手機關槍十八支,及兩項足用的子彈,為甲車隊之用」。
9月初,又發函給蔣介石,說組織鐵甲車隊,「此事關係黨務、軍事進行,甚為要著」,強調組建車隊的重要性。
後來,他再次囑咐蔣,說蘇聯顧問李縻「專長甲車戰術,一切需由其配備,乃能靈捷」,為鐵甲車隊補足裝備。
10月14日,當孫中山移大本營至韶關督師北伐,他乘坐的火車,前頭就由兩輛鐵甲車引導。
這時,盧振柳為鐵甲車隊隊長,蘇聯顧問卑連為處長。
共產黨員入主鐵甲車隊,則是在車隊完成一輪改組之後。
《加倫在中國》一書中提及,當年12月1日晚,廖仲愷拜訪加倫,加倫告訴他,有12名黃埔軍校畢業生將被派往這一車隊。
他認為,這將從思想上加強車隊同黃埔軍校組建的新型革命軍隊之間聯繫。
這次談話之後,鐵甲車隊發生了重大人事變動:由廖乾五任黨代表,曹汝謙任政治教官,從黃埔軍校調集的徐成章任隊長,周士第任副隊長,趙自選任軍事教官。
值得一提的是,這5人都是共產黨人。
通過這次改組,共產黨掌握了鐵甲車隊的指揮權。
據周士第回憶,鐵甲車隊擁有官兵136名,為「三三制」編制,即隊下轄3個排,排下轄3個班。
駐地設在大沙頭一幢四層樓高的洋房,外面掛著引人注目的牌匾,上書「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隊部」。
車隊的生活緊張而活潑。
隊員們經常練習唱歌,最常唱的是《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國民革命歌》和《工農兵聯合歌》等。
有時開完會,隊長和隊員們還湊在一起,表演唱歌、雙簧,或是演戲。
然而,鐵甲車隊承擔的任務卻相當繁重。
當時,孫中山大元帥府實際控制的地域主要是廣九鐵路(廣州至九龍),粵漢鐵路(廣州至韶關段)的一個狹長地帶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
廣九線是廣州連通香港的唯一鐵路,有著極為重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地位。
時值多事之秋,兵匪橫行,孫中山將護路的重任交給鐵甲車隊,為他們配備有較為充足的武器裝備:若干輛鐵甲列車和一部分其他車輛;班長、隊員一律配備「三八」式長槍,排以上幹部配備駁殼槍,每排還有一支手提機關槍。
長槍和駁殼槍都是蘇聯所提供。
同年12月11日,奉大元帥府令,鐵甲列車開抵粵西廣寧,援助當地農民運動。
1925年6月開始的省港大罷工,鐵甲車隊和罷工工人糾察隊開到深圳,執行封鎖香港和緝私任務。
11月初,在深圳沙魚涌一帶執行巡邏任務的鐵甲車隊和罷工糾察隊,遭到反動武裝的猛烈襲擊。
戰鬥持續五六個小時,最後在周士第、廖乾五帶領下突出重圍,繞道回到深圳。
這場戰鬥中,鐵甲車隊排長李振森等15人陣亡。
中山艦事件
在多數共產黨人看來,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很危險」
鐵甲車隊的使命結束於1925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三十四團在肇慶建團,該團在兩個月後改為獨立團,擔任團長的是共產黨人葉挺。
鐵甲車隊被併入其中,此後史料再無發現有對此車隊的記載。
據周士第回憶,在獨立團中,鐵甲車隊人員均提級使用,班長可任排長,排長可任連長。
雖葉挺獨立團是由共產黨人指揮的正規部隊,原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吳群力在《關於葉挺獨立團若干史料的質疑》一文中認為,獨立團的政治和軍事歸屬性仍明顯未能超脫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樊籬。
直至南昌起義前夕,中共建軍一直缺乏3個基本條件:獨立建軍,獨立軍事實體與獨立的軍事路線。
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國共合作一直相安無事。
然而,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患肝癌辭世,國民黨分化為以蔣介石和汪精衛為首的兩派勢力,共產黨人被捲入鬥爭當中。
1926年3月18日,中山艦突然出現在黃埔,觸發了國共歷史上聞名的「三二零」事件。
事後,蔣介石扣留了身為共產黨人的海軍局代理局長兼中山艦長李之龍,扣留數十名共產黨人,並派出軍隊到廣州附近緊急戒嚴。
這件事給國共合作帶來傷害,逐漸演變成為兩黨決裂的罅隙。
在多數共產黨人看來,在一個靠武器達成決議的時代,他們並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這種局勢「很危險」。
牛津大學漢學教授方德萬所著《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戰爭(1925- 1945)》一書中闡述,這件事之後,就如何應對蔣介石行為的問題上,共產黨內部發生了分歧:蘇聯顧問鮑羅廷提出,通過控制國民黨機構,實現共產黨的領導。
陳獨秀則反對,他認為北伐可能造就如蔣介石、李宗仁等這樣一批「新軍閥」的勝利。
他支持農民運動,試圖通過武裝他們,建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武裝。
陳獨秀還認為,鮑羅廷的主張會讓國民黨團結起來,一致反對共產黨。
陳希望支持汪精衛的國民黨左翼,以控制鬥爭不會首先發生在國共兩黨之間,而是國民黨右翼和其他黨員之間。
很快,國民黨的權力之爭變成了蔣介石「清黨」的白色恐怖。
1927年4月,在上海的「四一二」大屠殺,恐怖很快蔓延至廣州、汕頭、廈門、寧波和廣西各地。
在江漢之濱,汪精衛隨之發動了「七一五」分共事變。
「國民黨新軍閥的反動態度既然已經如此明白,我們不能靜坐在這裡,如魚游釜底,等人家來處置。
建議中央立即檢查自己的勢力,作一軍事計劃,以防萬一。
」6月25日,蔡和森寫給中共中央的信中如是說(蕭克主編《南昌起義》,1979年版)。
南昌起義
參與將士中,不少骨幹力量來自黃埔軍校的教官、學生
7月27日清晨,張國燾從漢口到達九江碼頭。
碼頭上人流擁擠,許多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物由武漢來此,大部分候車轉赴南昌,也有些正設法前往長江下游的上海等地。
人們不斷對時局交換意見,共產黨人也乘機拉攏國民黨左派人物,試圖為即將舉行的南昌起義造勢。
在南昌,周恩來身穿中山裝,提黑色皮包,剛剛抵達,住進了花園角2號的寓所。
周是這場起義的籌劃者;而張國燾則以「中央代表」身份,前往阻止這場起義。
在共產黨內部,意見並未統一。
張國燾在回憶時表示「進退兩難」,「我痛恨大批共產黨人的被殺害,覺得非奮起反抗不可,但又認為南昌起義並無成功的希望」。
但在惲代英等多數人看來,南昌起義勢在必行,已無討論的餘地。
由於意見不統一,原定於7月30日舉行的起義,推遲至8月1日清晨。
參與起義的軍隊主力,為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葉挺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和第十團,駐在馬回嶺車站的第四軍第二十五師大部分,朱德領導的軍官教育團留校學員和兩個警察隊、一個消防隊,一共3萬餘人。
相比之下,對方在南昌市內和近郊,只有朱培德第五陸軍總指揮部及警備團,第三軍的第二十三、二十四團,第六軍的第五十七團,第九軍的第七十五團、八十團,南昌衛戍司令部等6個團,總計1萬餘人。
起義的槍聲在1日凌晨2時響起,經過約4個小時,南昌市內和近郊的國民黨部隊武裝已全部解除。
下午,駐在南潯鐵路線上周士第任團長的第四軍七十三團,王爾琢任參謀長的七十四團,第七十五團一營營長孫一中串連的三個營,以「打野外」名義,用火車將部隊拉出駐地,前往南昌與主力部隊會師。
聶榮臻回憶,七十五團還只走到一半,第四軍軍長張發奎乘火車回來了。
隔著一座鐵路橋,他站在車門口大喊,「你們幹什麼,要停止行動!」聶榮臻忙叫跟隨的一名排長朝天上鳴槍,張發奎慌忙跳車跑了,將他的衛隊和一些東西丟在車上,這些人均被共產黨人俘獲。
火車開到德安,聶榮臻部收到張發奎參謀送來的一封信,要求把他的望遠鏡還給他。
聶將望遠鏡連同他的衛隊一齊放還了。
那時他們尚未決裂。
參加南昌起義的將士中,不少骨幹力量是來自黃埔軍校的教官、學生,其中包括周恩來、惲代英、周士第、聶榮臻、郭沫若、陶鑄等。
此外,還有30多名女兵,她們大多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員,或是國民黨左派人士何香凝舉辦的婦女訓練班的學員。
這些女兵大多分配到各軍、師工作,也有一部分留在總指揮部,擔任機要、印刷、通信和衛生等工作。
「從此,這裡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了」,1日黎明,周恩來站在總指揮部一個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在掌聲中宣告了這一消息。
國共內戰
在會昌城下的肉搏戰時,雙方作戰的中下級幹部多是黃埔軍校同學
國民黨當局很快調兵前往南昌圍剿起義部隊。
2日,朱培德、張發奎等調集贛東、贛南駐軍,「肅清南昌共產黨」。
面對這一形勢,組織起義的革命委員會先後撤離南昌,南下前往東江。
起義參與者後來回憶,撤離的路途異常艱難。
2.1萬人從南昌出發,3天後趕到江西臨川,天氣極熱,沿途多山路,每日行軍60里至百里,士兵負擔極重,每人背50-300發子彈、機關槍、大炮,無挑夫。
沿途得不到農軍配合,因為農民聞風而逃。
李立三回憶:「食物與飲料全買不到,甚至終日難得一粥。
渴則飲田溝污水,以故兵士病死極多,沿途倒斃者絡繹不絕。
同時軍隊中多無軍醫處、衛生處等的組織,無法救治。
加以宣傳工作極壞,逃走極多。
僅行軍三日,實力損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遺棄子彈將近半數,迫擊炮完全丟盡,大炮亦丟了幾尊,逃跑及病死的兵士將近四千(二十軍最壞,軍隊紀律亦極壞,放槍拉伕等事隨時都有)。
」
8月下旬,南下部隊與國民黨錢大鈞部隊在會昌發生激戰,錢部敗退筠門嶺。
張國燾後來在《我的回憶》一書中說,時任參謀團參謀的陳賡曾向其描述戰爭的情形。
在會昌城下,葉挺的第十一軍和對方進行肉搏戰時,雙方作戰的中下級幹部多是黃埔軍校同學。
他們當中許多人或是在黃埔時同隊同班,或是在軍隊同營同連。
不僅彼此認識,很多還是兒時的好朋友。
在戰鬥中,竟彼此叫著小名或諢名對罵。
那邊罵這邊,「中共為什麼要造反?」這邊罵那邊,「你們為什麼要做反革命的走狗?」一些人一面混殺,一面又忍不住暗掉眼淚。
陳賡目睹這一情形,也為之心酸,只有硬著心腸喊殺,督促戰士們往前衝鋒。
這一描述成為國共第一次內戰的真實寫照。
在隨後南下過程中,共產黨部隊遭到廣東軍閥圍攻。
9月24日,共產黨先頭部隊到達汕頭,與汕頭工農發動潮汕起義。
占領潮州以後,發現圍上來的敵人越來越多,廣東軍閥陳濟棠、徐景唐、黃紹竑和錢大鈞等部,已從四面八方涌至這裡。
6天之後,共產黨人終寡不敵眾,告敗潮汕。
據參加起義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第三師政治部徐以新回憶,賀龍、劉伯承、廖乾五和彭湃等人帶兩三百名士兵衝出重圍,到了神泉港附近一個村落。
賀龍要部隊與地方黨取得聯繫,設法回到湖南。
隨即,他們由彭湃帶到一個地下關係人家,換裝扮成廣東老鄉和中小商人。
租一艘大漁船,在海上走三四天到達香港。
在參與者張太雷、周逸群等人後來的報告中,打響了中共獨立領導武裝力量第一槍的這場起義,以失敗告終。
其後,朱德和陳毅所率部隊輾轉湘南,前往井岡山。
1928年4月28日,朱德與毛澤東所率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改編為中國紅軍第四軍。
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立,共產黨走上「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武裝道路。
黃埔舊聞
《寧漢國共總解決如何》
(十七日零時漢口專電)自宋子文侵(十二日)回漢後,此間空氣似一變。
汪精衛顧孟余孫科對革命群眾及領袖,均有糾正文字發表。
鮑羅廷寒(十四日)赴廬山,相傳偕某公子同行,刻何健部奉令集中漢口,漢寧問題、國共問題,似有共同解決勢,武漢甚安謐。
(二十日午後五時三十八分上海專電)日來,南京方面風傳張發奎與寧方面妥協說。
南京廣貼反唐生智標語,對武漢未提,與武漢對寧空氣緩和相應。
上游形勢稍松。
(二十日午後九時上海專電)海軍前派江貞等艦赴上游,現復加派通濟、中山等艦,加防安慶大通一帶。
李宗仁因熬夜患目疾,赴杭州調養數日。
(漢口七月十八日路透電)鮑羅廷現確在牯嶺,陳友仁及其兩女公子明日將赴該處。
據傳,宋慶齡業已離開漢口,反對鮑羅廷之傳單滿貼市中雲。
(刊載於1927年7月21日《大公報》)
參考資料
《孫中山集外集補篇》郝盛潮主編
《共產黨人與黃埔軍校》曾慶榴著
《周士第回憶錄》周士第著
《我的回憶》張國燾著
《南昌起義》蕭克主編
《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戰爭(1925- 1945)》[英]方德萬著
專題顧問
曾慶榴
(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教授)
丁文貞
(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
李楊
(廣州市社科院黃埔軍校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研究員)
總策劃:王海軍 龔慰 王景春
總統籌:王瑩 劉麗君 李艷 田霜月 王衛國 劉偉
分組統籌:韓福東
采寫:南都記者劉雪
【想看更多南都精彩新聞資訊請瀏覽南都網(nandu.com)或關注南方都市報官方微信。
(微信號:nd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