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袁紹之爭的背後,官渡之戰為何不可避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王凱迪
各位看官在欣賞了中國版權力的遊戲《軍師聯盟》後,一定會對於和偉飾演的曹操與大黑牛版曹丕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勢力雄厚的曹家面前,前期的司馬家也像是一個仰人鼻息的奴僕,只能在曹操家族的參天大樹下尋求庇護。
另一方面,漢末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同樣擁有強大的勢力。
那麼,兩者之間的交鋒真的不可避免嗎?
不可逃避的決戰
《軍師聯盟》的開場即是發生在官渡之戰的前夕,兩大軍事勢力夾黃河南北對峙,雙方的戰爭主要是因為地緣政治利益的矛盾不可化解。
袁紹必須要扭轉因為喪失漢天子而帶來的政治被動,從河北入主中原也是當年漢光武劉秀的定鼎之路,再加上他們南陽袁氏還是光武帝的同郡老鄉,袁紹的基本目標也是走這條老路,恢弘自己家鄉先賢的偉業。
當然,他的旗號依舊不出「除賊扶漢」的模式。
而曹操集團這一戰也是不可避免,大本營兗州與豫州位於天下核心,平呂布劉備所得的徐州、與平袁術所得的淮南之地讓曹操取得了足夠的戰略縱深,但是曹魏勢力的繼續擴張無論是南向、還是西征,都會受到來自北方袁紹如芒刺在背的威脅,因此,如果想要完成進擊天下的目的,必須去除這個後患,也獲得充足的戰略後方。
洛陽少年的軍爭之夢
曹袁兩家的殊死一戰之所以不可避免,更為深層的原因則是雙方政權深處不可調和的政治基礎,簡單一句話:「袁紹與曹操從出生就不是一路人」。
曹操的父親曹嵩即是宦官曹騰的養子,也就是後來陳琳《討賊檄文》中所寫的「閹宦之後」,這種出身讓曹操一開始就成為眾人眼中的跳樑小丑,要知道東漢兩次黨錮之禍都遭到了宦官的血腥鎮壓,文人士大夫對殘害大名士李膺的宦官集團深惡痛絕,所以這個被許邵定義為「亂世之奸雄」宦官之孫,自然而然地被排除在主流政治朋友圈之外。
在對比之下,袁紹這樣有政治背景的「連乘」官二代自然成為了士大夫們追捧的偶像。
其次,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想當年,曹操與袁紹兩位紈絝子弟遊俠洛陽城的時候就曾經搶過人家的「新婦子」,曹操機智狡黠地逃離作案現場,而袁紹卻被曹操放了鴿子,在鑽洞之時挨了一頓胖揍。
當年嬉笑怒罵的兩個小年輕,在人生中年的戰場上相見時依舊不改性子,袁紹想用自己的八十萬大軍(演以誇大,實則十萬左右)直接壓垮曹操,而曹操卻率軍盡顯詭道之風,偷襲、伏擊樣樣奏效,讓袁紹苦不堪言。
兩人的政治屬性不同,自然導致了集聚在兩人身邊的政治人物千差萬別。
曹魏政權的主要謀臣程昱、郭嘉、賈詡等都是缺乏政治依託的寒門子弟,一封求賢令帶來的也多是在亂世尋求名利的庶族寒士。
像荀令君這樣的潁川望族、楊彪的弘農楊氏雖然在一定上得到了曹操的信任,甚至有機會入主中樞,但是他們內心信仰的漢室與自身的世家大族屬性——自然只會把曹操當做是戮力漢室的功臣、而不能是帝王,這就導致他們終究不能為曹操所用。
而袁紹在河北所取得的才真正是世家大族的支持,清河崔氏為首的河北士族對袁本初的鼎立支持,讓袁紹在早期面對幽州公孫瓚與青州孔融的戰事中無往不利。
這種政治向心力也使得在徐州之戰中敗北的劉備,首先選擇的是北逃而非南遁。
戰略地緣與政治利益的根本不同,讓曹操與袁紹兩家在官渡之戰必須決一雌雄。
參考文獻:
1.後漢書
2.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