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史記》的司馬遷,竟然是太監之身,揭秘司馬遷自選腐刑之始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史記》,被譽為中國「二十四史」之首,記錄了中國歷史上自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歷史。
而且,它不僅是歷史學家探索中國古代歷史時重要參考的文獻資料,也是中國各文學名家備受推崇的文學巨著;魯迅就曾對其評判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不過,很少人知道,司馬遷在編著《史記》時,已經被漢朝實施過腐刑,也就是後來男子進皇宮當太監時所要進行的凈身。
其實,司馬遷編著《史記》的動力主要還是來源於其父的彌留遺命,司馬遷的祖輩中出過多位太史官,其父之志,就是寫史留作。
而從小在外遊歷,且博學多材的司馬遷,成為漢武帝的史官後,就遵從父親的遺命,開始進行《史記》的創作。
但是,後來司馬遷捲入漢朝大將李陵事件,使他的命運來了一次大逆轉。
漢朝大將李陵在與匈奴作戰時,戰敗,不幸被俘。
朝中的各位官員,行溜須拍馬之能事,將李陵至於死地,漢武帝也是憤怒異常。
此時,司馬遷就向漢武帝進言道:李陵心懷漢朝,是一個有情有義、有原則的人,絕不可能投降,需要進一步查清楚再定罪。
但是,事情在漢朝大將李廣利沒有從匈奴迎回李陵而再次惡化,李陵家族被抄,司馬遷為其求情也受牽連,被漢武帝下令處死。
其實,在當時的漢朝,死刑是可以免罪的,有著兩種可替代死罪刑罰的途徑:一:按照當時漢朝的刑法規定,犯死罪的人只要交夠五十萬錢就可以抵罪;二:犯罪之人承受腐刑,也就是宮刑,簡單一點來講,也就是後來對那些進宮當太監的男人所進行凈身處理。
那麼,對於司馬遷這樣一個小小的史官,無力交出那多的錢財。
此時,只剩下兩個選擇,要麼死,要麼遭受腐型。
對於司馬遷來說,選擇死,故然可以保住作為史官的名節;但是,剛開始創作的《史記》將再也沒有問世的機會,更沒有留傳後世的可能。
多方衡量之下,司馬遷屈辱地選擇了腐刑。
人,在遭受重重苦難之後,才會發掘出無窮的潛力。
司馬遷正是在精神與身體備受折磨的狀況下,編著完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史記》。
河津歷史名人司馬遷之十二司馬遷之謎上
(採訪記錄稿)程原生1949年, 中共中央機關開始由西柏坡遷往北平,毛澤東主席意味深長地對大家說「這次是進京趕考」,因此,他從已經裝箱的個人藏書里,特意挑出《史記》和《資治通鑑》兩部書隨身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