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經典史話(32):司馬懿獻計殺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司馬懿獻計殺關羽
三次獻計
司馬懿在曹操帳下做官的十二年里,兩人各自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雙方在相互猜疑、相互利用、相互合作過程中,隨著曹操進入暮年,太子曹丕又無法單獨掌控朝政的情況下,司馬懿憑著淵博的才識,過人的智慧,謙遜的姿態,忠誠的態度,非凡的表現,官職由文學掾、黃門侍郎、丞相府主簿、太子中庶子、丞相軍司馬等,得以不斷升遷,由最初丞相府一般屬員,一步一步走進了國家權利中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根據有關史料顯示,司馬懿在與曹操打交道的12年里,就奇謀大略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次事件中:
一、得隴攻蜀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率軍圍攻成都,劉璋被迫投降,劉備占具了益州。
消息傳到東吳,孫權以劉備已得到益州為由,向劉備索要荊州。
劉備推脫不還。
兩家兵戎相見,在長沙、桂陽等地擺下了戰場。
曹操見勢,乘機率軍西征漢中的張魯。
司馬懿以丞相府主簿身份前往。
主薄:古代官名。
指在各級主官領導手下掌管文書的佐吏,.類似於現在領導身邊文字秘書。
張魯抵擋不住,兵敗逃往巴中,後見走投無路,率軍投靠了曹操。
曹操一舉收復了漢中、巴中、南鄭等地。
此時,司馬懿放眼蜀地,即趁機向曹操獻計說: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
今若曜yào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
因此之勢,易為功力。
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
意思是說:劉備不擇手段剛剛打入益州,蜀人尚不買帳,立足未穩,他又與孫權遠征荊州,應趁其後方空虛之機,一鼓作氣,兵臨益州,益州可破。
這是一個大膽果決的行動方案,非一般人敢想。
當時,曹操也想到了趁勢滅蜀這麼一步棋,但他心裡考慮:
一是自己尚沒有完全走出兵敗赤壁的陰影,蜀道難行,戰爭勝敗無常,心有餘悸; 二是考慮剛剛殺了伏皇后,立自己女兒曹節為漢獻帝皇后,後宮尚未穩定,擔心京都生變,在外不可久留。
此時,曹操並沒有向司馬懿吐露真情,而是以一種調侃的口氣說: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意思是說:人哪,就是貪心不足啊,已經得了隴,還想要蜀。
這就是「得隴望蜀」成語來歷。
同時,曹操通過此次司馬懿獻計,直觀感覺司馬懿不但是一位精通儒家經典與兵法之人,而且還是一位膽大果斷之人。
用好了,能夠協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事業;若用不好,也會出大亂子。
司馬懿察言觀色,見曹操表情複雜,此時已明白了幾分。
只說:讓主公見笑了,我只是一時突發奇想而已。
這是第一件事。
二、獻策軍屯
建安二十三年(218),曹操見司馬懿做事果斷,熟悉兵法,才華過人,奏請漢獻帝提升司馬懿為丞相軍司馬,具體負責軍隊事宜。
司馬懿走馬上任,經過一番思索,為了解決軍隊糧食問題,向曹操建議說:丞相,自古兩軍作戰,從表面上來講,看似兩軍將士廝殺,生死成敗,講的是智勇雙全,排兵布陣,然而從背後來看,兩軍對壘作戰,真正打的是糧草與民心。
俗話說「將士不可一日無糧,良馬不可一日無草」。
糧草若取之於民,民自生怨,糧草若取自於軍隊內部,民自無怨。
以本人之見,我們不妨抽調一部分老弱病殘兵員進行「軍屯」,開闢糧食生產基地。
到那時,軍隊所需糧草、民心有了,天下何愁不統乎!
曹操一聽,表情依然複雜,直觀感覺對方不但精通儒家經典與兵法,而且也很精通政治,此人不可不防。
但鑒於現實需要,又不能不用,於是指令司馬懿具體負責「軍屯」事宜。
司馬懿接受「軍屯」任務,不負眾望,組織軍隊中的老弱病殘進行墾荒,經過春種秋收,基本上解決了大軍糧草供應,受到朝野眾臣稱讚,名聲大震。
曹操見此,高興之餘,考慮自己已是63歲之人,心裡不免又增添了一些憂慮。
擔心有朝一日,司馬懿功高蓋主,會對曹姓一族在朝廷一家獨大產生不利。
這是第二件事。
三、計殺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季,關羽採取以水淹城戰法,親率大軍前來進攻樊城(今湖北襄樊)。
曹仁大軍抵擋不住,一路損兵折將,傷亡無數。
樊城危在旦夕。
消息傳到許都,曹操吃驚不已,考慮許都距離樊城不過600里,唯恐關羽攻下樊城一路殺來,許都將危在旦夕,連忙召集臣僚商議遷都事宜。
司馬懿見此,連忙向曹操勸諫說:丞相,關羽攻打樊城,靠的是水攻,算不上是真槍實彈取得的勝利,國家軍事實力並沒有受到很大損失,若是匆忙遷都,豈不是向敵人示弱?這樣以來,不僅會助長關羽的凶焰,而且又會引起許都一帶百姓騷動與不安。
以本人來看,關羽目前軍威雖盛,但關羽本人有勇無謀,可以計破之。
曹操說:你有什麼妙計?說出來聽聽。
司馬懿說:我們可以利用孫、劉之間的矛盾,派出一位使者前往東吳,說服東吳出兵攻打關羽,以此巧借東吳之力,來解樊城之圍。
曹操見此計可行,正待安排使者前往東吳,忽聞東吳使者已經到達許都,說是孫權為了討好曹操,自願出兵從背後攻打關羽,以解樊城之危。
曹操見司馬懿計殺關羽之策,正與東吳出兵攻打關羽相吻合,連忙令人設宴,盛情款待東吳使者,共商滅掉關羽之策。
按照雙方約定,孫權派出兩路大軍,一路由大將軍呂蒙率軍突襲公安等地,很快占領了江陵(今荊州);一路由大將陸遜攻取宜都等地。
宜都,今湖北省宜都市。
關羽見勢不妙,無奈放棄圍攻樊城,率軍慌忙返回當陽,哪知行至麥城時,即今天湖北省當陽市境內,不幸被吳軍俘獲,然後被斬於臨沮,即今天湖北省南漳縣。
接著,孫權將關羽首級獻給了曹操。
至此,司馬懿計殺關羽成功。
曹操望著關羽首級,見司馬懿計殺關羽成功,表情複雜,又一次感到司馬懿的政治眼光及軍事謀略,非一般將領能比,不可小覷。
這是第三件事。
荊州魏,蜀,吳三國大戰,武聖關羽敗亡全過程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勢。魏,蜀,吳三國,蜀國原本占據荊州,益州,兩州人才輩出,人口充足,有很大機會一統三國。但最終,最先滅亡的,是蜀國,那麼蜀漢滅亡,最大的責任要數哪些...
為曹操提供了許多好建議的司馬懿:卻為何讓曹操臨死前都防備著
曹操,大家都不陌生,在他的晚年,他加尊魏王爵位,已經是位極人臣,雖然沒有皇帝之名,但早已有了皇帝之實,不過,他始終也沒有真正跨出那一步,在群臣勸進的時候,他只是對著眾人說了這樣一句話:「若天命在...
關羽為什麼敗走麥城?並非全因驕傲自大,而是呂蒙這個做法
世人普遍認為,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他的驕傲、目光無人才導致他最終的失敗。然而,這只是表象,除了驕狂、目光無人,還有哪些因素導致關羽的失敗呢?
關羽確實很強,荊州的鍋怎麼也輪不到他背
好多人說荊州的丟失是關羽一手造成的,其實小編認為並不這樣認為,下面咱們客觀的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 1.首先當時的情況是關羽地盤並不穩定,其次長沙三郡一已被東吳奪回,曹操據襄陽樊城,關羽可發揮的地...
劉備借荊州,關羽失荊州,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荊州失守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荊州是怎麼借來的,《吳書孫權傳》說;建安十三年春,荊州牧劉表病死劉琮繼位,吳主孫權派魯肅以喪為名去結好劉琮,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率兵征討荊州劉琮投降,劉備南逃準備去復口投奔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