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此人不死,劉備很難守住荊州,曹魏滅蜀漢前,東吳即可覆滅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以後,周瑜就把曹操的人馬趕出了荊州,但是荊州的歸屬權卻成了一個問題。

當時孫劉聯盟,更多的是討論如何應對曹操,而並沒有對最終的成果進行分配,因此兩家就產生了一些分歧。

當時的劉備認為,荊州本來是劉表的地盤,自己跟劉表是本家,現在劉表已經不在了,荊州自然就應該歸他管理。

相對而言,劉備的這個理有點說不通,但是孫權就不這麼認為了,荊州是靠我東吳的力量打下來的,現在打了勝仗,荊州理應歸東吳。

最後的結果是,周瑜只把長江以南的土地交給了劉備,劉備認為分給自己的土地太少了,非常的不滿意,不久之後,周瑜病死了,劉備就趁機搶奪了荊州。

魯肅成為大都督以後,從戰略角度考慮,他覺得把荊州暫時借給劉備,對他們東吳還是有一定好處的,一方面東吳,軍事力量沒有曹操強大,把荊州借給劉備,讓劉備來抵擋北方的曹操,東吳可以在這段時間整頓自己的兵馬,圖謀大業。

這也是為什麼當時東吳的態度是一定要要回荊州,但是始終沒有跟劉備決一死戰的最大原因之一。

這件事情就暫時被平息下來了,只是在名義上,劉備是借了荊州,如果當時劉備不搞那麼多虛名的話,早就拿下荊州了。

不過借人家的地方總不是長遠之計,諸葛亮在隆中跟劉備已經講清了他的發展大計,就是向益州發展奪取川地。

劉備正在找理由入侵川地,正好益州,劉璋帳下有兩個謀士,一個叫法正,另一個叫張松,都是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們認為劉璋是無能之輩,在對方手下辦事,沒有什麼出息,想謀求出路。

於是法正到了荊州,就想請劉備入川,在此之間,劉備和法正一同談論天下形勢,談得十分融洽,法正回去後,就和自己的好友張松秘密商議,把劉備接到益州來。

當時曹操正準備奪取漢中,這樣的話,益州就非常危險了,張松趁機勸劉璋請劉備來守漢中,於是劉璋便派了法正帶了4000人馬到荊州去迎接劉備。

當時的劉備雖然有想取益州,但是他心裡犯低估,怕去了以後有什麼變故,遲遲不敢決定,當時諸葛亮要守荊州無法陪同,那個時候龐統已經是劉備的軍師,龐統堅決主張劉備到益州去,在龐統的堅持和勸說下,終於下定了決心,於是讓諸葛亮關羽留守荊州。

自己親率人馬到益州去,後來張松做內應的事情泄露了,劉璋便殺了張松布置人馬準備抵抗劉備,劉備帶領人馬攻打到雒臣(今四川,廣漢北),受到了守城軍的頑強抵抗,這場仗足足打了一年,才把這座城攻下來,而軍師龐統也在戰爭中中箭而亡,隨後劉備向成都進攻,這個時候諸葛亮也從荊州帶兵來跟劉備會師。

最後劉璋堅持不住,終於選擇投降,公元214年,劉備進入成都,自稱益州牧。

劉備能順利的攻進益州,法正功不可沒,於是劉備便封他為,蜀郡太守,整個成都都歸法正管轄。

魯肅原本想把荊州借給劉備,讓劉備來抵抗北方的曹操,可沒想到一下讓劉備奪取川地,一下事業就做大了。

這個時候東吳想要在要回荊州的話,已經非常困難了,劉備在這個時候已經強大起來了,當時周瑜堅持要跟劉備開戰奪回荊州,卻一直屢被魯肅勸阻,如果周瑜不死,憑藉他的性格,他勢必要多回荊州,當時的劉備勢力還比較弱小,一開戰劉備是無法抵擋東吳大軍的,很難保住荊州,甚至在劉備沒壯大之前,可能直接有被覆滅的可能。

只是當時東吳考慮到北方還有曹操,需要有人來牽制,在東吳還沒壯大之前,才放鬆了對劉備的打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三個奇才幫助劉備取得益州,無一善終

第一個是龐統。龐統在赤壁之戰時是周瑜的部下,他一直小看周瑜。孫劉聯盟在赤壁戰後仍然非常好,但是龐統覺得東吳一不敢得罪曹操,二不敢跟劉備鬧翻,西進益州的大門也被孫權「借荊州」主動關上,自己無法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