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有五虎將魏有五子良將,袁紹也有五大將,號稱河北四庭柱一正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蜀有五虎將魏有五子良將,袁紹也有五大將,河北四庭柱一正梁是東漢末年時期割據河北的大軍閥冀州牧袁紹帳下的五員大將,分別為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和鞠義(演義中為韓瓊)。
一、顏良 (東漢末年將領)
顏良,琅琊臨沂人,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河北名將,以勇而聞名,與文丑齊名的袁紹軍雙壁猛將,河北四庭柱之首。
顏良與文丑一起作為袁紹軍隊的勇將而聞名,在平定冀州、攻滅公孫瓚的多場戰役中立下功勞。
孔融曾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曹操於官渡交戰。
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帥,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
開戰時,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雖驍勇,不可單獨任用。
建安五年200年,兵進黎陽,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
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毫無準備,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二、文丑(東漢末年將領)
文丑,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大將,河北名將,與顏良齊名的袁紹軍雙璧猛將,四庭柱排行第二。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精卒十萬,準備攻許。
曹、袁兩軍初戰白馬,曹操使計分散了聚集在黎陽渡河攻白馬的袁紹主力,解了白馬之圍,殺了袁紹負責進攻的將領顏良。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劉備挑戰,袁紹的騎兵主將文丑和劉備率五六千騎兵相繼追來。
白馬的運輸車隊出現在堤壩的北側了,曹操的一些將官為敵軍騎兵眾多而不安,建議返回守營。
曹操不許,直到袁紹的騎兵越來越多並分散開來劫掠物資。
這時曹操讓軍士上馬,曹操手下不足600的所有軍士跳上馬衝擊袁軍,袁紹軍戰敗,文丑為亂軍所殺。
三、張郃(東漢末年將領)
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
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河北四庭柱排行第三。
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
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
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215年,率軍進攻巴西宕渠,被蜀將張飛擊敗。
後任蕩寇將軍。
219年,從夏侯淵迎戰劉備軍於定軍山,當夏侯淵戰死,全軍危急之際,張郃代帥,率部安全撤退。
後屯陳倉。
曹丕稱帝後,升左將軍,封鄚侯,奉命從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後與夏侯尚圍攻江陵。
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
231年,被司馬懿下令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身亡。
四、高覽(東漢末年將領)。
高覽,字元伯,一名高奐,袁紹部下勇將,河北四庭柱排行第四。
官渡之戰中,烏巢受襲。
郭圖建議攻擊曹營而不去救烏巢。
高覽、張郃被派往攻擊曹營,為曹軍擊敗。
回軍時,郭圖誣告張郃、高覽不盡力迎戰,逼使張郃、高覽投降曹操,官至偏將軍、東萊侯。
五、一正梁鞠義(東漢末年將領)
麴義(又作曲義、鞠義),東漢末年人物,袁紹部下,原為韓馥部下,河北一正梁,後來因恃功而驕恣,為袁紹所殺。
初平二年191年叛變,擊敗韓馥,投奔袁紹,又擊敗叛變袁紹的匈奴單于於夫羅。
界橋之戰中,麴義以精兵大破公孫瓚大軍,斬殺嚴綱,又回救被圍的袁紹。
興平二年195年,麴義合兵烏桓峭王、劉和破公孫瓚於鮑丘,殺鄒丹等二萬餘人。
後來麴義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心懷不軌,袁紹召見他將其斬殺,兼并他的部眾,有餘部逃亡的,也被袁紹分兵撲滅。
三國袁紹的 「五虎上將」,實力不輸關張趙馬黃,只可惜遇到庸主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太多的人物故事,像: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關雲長千里走單騎;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張飛當陽橋喝退百萬雄兵;馬超渭水殺得曹操割須棄袍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英雄形象。但是,...
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真的很菜嗎?不偷襲關羽不一定能贏
東漢末年,諸侯中勢力最強大的就是袁紹,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河北四庭柱"誰最厲害?他們的人生結局如何?
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孫權有"江東十二虎臣",呂布手下有"八健將",袁紹有"河北四庭柱",今天就來說說"河北四庭柱"的人生結局。"河北四庭柱"是東漢末年割據河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