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征戰,明朝小小五品武將竟是努爾哈赤唯一的剋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620年7月,15歲的天啟皇帝朱由校坐上了紫禁城內的龍椅,比起爺爺萬曆皇帝來說,天啟皇帝要勤政得多,但是由於早年學業荒廢,這個新皇帝識字並不太多,大臣送上來的奏摺常常需要太監們讀給他聽。

這樣一來,太監的權力突然變大,魏忠賢所帶領的閹黨趁勢而起,禍亂朝政。

大批有能力的正直官員被排除在權力階層之外,內政日漸荒廢。

努爾哈赤乘機攻下了瀋陽和遼陽,遼東局勢也一落千丈,一品遼東經略成了官員們避之不及官位,終於有一天,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來了。

孫承宗,北直隸保定高陽人,天啟皇帝朱由校的老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是晚明時期著名的軍事戰略家,史書上評價,只要朝廷一直信任他,那麼守住遼東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1622年,東閣大學士孫承宗來到山海關考察,他對遼東經略王在晉構想的建立山海關重關方案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並召集各級軍官,商討新的防禦對策,會議上,山東按察司僉事袁崇煥提出可以將防線布置在山海關外200多里的寧遠城,並且聲稱「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

孫承宗驚訝的看著這個從未謀面的清瘦軍官,明朝與努爾哈赤打了十年,基本沒贏過,前前後後光總兵官都死了14個,現如今,山海關外的土地已盡落敵手,一個小小的五品武將竟然夸下如此海口。

現場的武將們都為這個冒失的人捏著一把汗,然而孫承宗並沒有發怒,因為讓他驚訝的是,他終於找到了知音,他認定袁崇煥將是自己守護遼東最為得力的幹將,寧遠城,早就是他心目中最佳的防守基地。

寧遠城也就是今天遼寧的興城。

它東距錦州200里,西距山海關200里,正好處於遼西走廊的中間。

此地原本無城,後來設置寧遠衛,才開始修城。

當努爾哈赤的八旗大軍攻陷廣寧,山海關成為阻擋後金的唯一門戶時,寧遠城的戰略意義就越加凸現出來。

因為,守住了寧遠,也就扼住了遼西走廊的咽喉,而山海關還在200里之外,根本不會受到侵擾。

山海關平安無事,京城自然也就安穩。

當努爾哈赤端坐於新落成的大政殿,這位六十五歲的汗王依然野心勃勃,自從孫承宗來到遼東之後,他一直都在猶豫,因為撫順額駙李永芳提醒過他,孫承宗此人非同凡響。

幾次試探性的進攻都被對方擊退,努爾哈赤想等等看,這位孫承宗究竟在遼東要做何打算。

孫承宗並沒有主動進攻努爾哈赤的想法,但是他也沒有閒著,首先他收復了山海關以北400里的土地,說是收復,更像是撿漏,因為努爾哈赤的目標一直都是富裕城鎮,山海關外的這些土地,人煙稀少,他根本就看不上眼,打完搶一把財物人就撤了,孫承宗收復的自然順利。

除此之外,孫承宗還大力修復了寧遠與錦州的城防,並在寧遠與錦州的數百里防線上設置了許多軍事基地。

作為防線的核心寧遠城,則由自己的愛將袁崇煥鎮守。

本是文官出身的袁崇煥顯示了自己超凡的軍事天才,兩年多的時間裡,軍民合力建成了一座城堅牆厚,樓台炮台齊全的新城。

天啟初年,明朝經澳門進口了三十門西洋大炮,射程遠,威力大,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也被稱作「紅衣大炮」。

袁崇煥向朝廷要了十一門紅衣大炮大炮布置在寧遠城上。

除了構築城防和更新裝備之外,袁崇煥還招募了大批的遼東士兵,組成了一支著名的軍隊——關寧鐵騎。

後來,這支部隊成為後金士兵唯一的剋星。

然而,正當孫承宗、袁崇煥銳意恢復之際,明朝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卻愈演愈烈。

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完全控制了朝政。

魏忠賢幾次拉攏孫承宗未果,於是就找了個藉口將孫承宗排擠掉,懦弱無能的閹黨黨羽高第當上了遼東經略。

高第色厲內荏,畏敵如虎。

剛一上任,就否定了孫承宗、袁崇煥的策略,放棄關外的守備,將寧錦防線的明軍撤回山海關內。

寧遠守將袁崇煥堅持不撤兵,誓死守衛寧遠。

於是,遼西一線,只有寧遠一城孤懸關外,城內明軍不到二萬人。

而一直在瀋陽的宮殿里休養生息的努爾哈赤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由得露出了一絲微笑。

明日【哇真象】,小哇繼續為您講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寧遠之戰:一個人的戰爭

攝影、撰文/立山北京南城廣渠門內,一方小小的墓園隱身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顯得冷清而又怪異。這裡埋葬的是一個名叫袁崇煥的人,他出生於1584年,死於1630年。袁崇煥短暫一生所貫穿的四十七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