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並不是諸葛亮舌戰群儒,是他保蜀漢30年,被孫權傾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的傳奇里,除了文臣武將的奇謀善戰外,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辯士以三寸不爛之舌打的外交論戰了,最著名的莫過於諸葛亮舌戰群儒。
不過這個故事是羅貫中《三國演義》虛構的,歷史上去東吳舌戰群儒的另有其人,他就是-費禕。
費禕從小謙恭真誠,伶牙俐齒,和族父去川蜀遊學時得到賞識,因此成為了劉璋的座上賓,劉備得蜀後,擔任太子舍人一職。
公元225年,諸葛亮南征孟獲大勝,為了配合北伐,派費禕為使前往東吳重修於好。
東吳有意刁難,費禕來時,只有孫權站起迎接,其餘群臣都低頭吃東西假裝沒看見。
費禕一看,知道這是東吳大臣想先殺殺自己的威風,於是立刻作了一首四言詩反擊:「鳳凰來翔,麒麟吐哺。
驢騾無知,伏食如故。
」抬高孫權和自己的同時嘲諷了東吳群臣的目中無人是不識英雄。
就在群臣尷尬,啞口無言時,諸葛瑾的天才兒子諸葛恪也作詩道:「爰植梧桐,以待鳳凰。
有何燕雀,自稱來翔。
何不彈射,使還故鄉。
」算是保住了臉面。
招待宴上,以諸葛恪、羊茞等為首的東吳新生代人才紛紛向費禕問難,有的綿里藏針般陰險,有的單刀直入般犀利,辭鋒畢露,費禕倒也機靈,一遇難題就假裝酒醉,思考一番後回答的滴水不漏。
孫權甚至針對魏延和楊儀不和直指用此二人必出大亂(後來諸葛亮死,魏延楊儀果然內鬥,孫權的確識人如神),勸蜀國棄坑,但也被費禕以「二人只是私憤,不妨公事,天下尚未平定,哪有還沒靠岸就拆船的道理?」婉拒。
孫權看費禕能言善辯,於是起了挖人的心思。
(曹劉孫都有這愛好)對費禕說:「先生是天下英才,自從公瑾子敬後就很少遇見了,將來肯定會是蜀漢重臣,恐怕不會再輕易出使,這一別就難有再見的機會了。
」說罷就把貼身的寶刀送給費禕留作紀念,費禕大受感動,但是情義兩難,於是他回答:「臣智術短淺,不是配寶刀的英雄。
但是刀是用來討不庭、除奸佞的,但願大王能與蜀修好,扶持漢家,那麼費禕此刀永遠可為大王而出。
」
27年後,如孫權預言,費禕一路從尚書令到大將軍最後成為了蜀漢丞相,開府治事。
奉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恢復民生國力,在諸葛亮死後又延續蜀漢30年。
死時家無餘財,家人全都布衣素食,和平民無異。
蜀漢敗落之謎: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眾所周知,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悠久文明歷史的國家,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無數的英雄人物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趙云為什麼是羅貫中筆下最完美的蜀漢名將!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尊劉抑曹的。我們品讀《演義》,不難發現,劉備所領導的蜀漢集團,寄予著作者的社會理想即理想的君臣關係(明君賢相)、理想的君民關係(民本主義)、理想的良將(忠勇仁...
三國最能拍馬屁的小神童,聰明絕頂,被孫權信任一生!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諸葛家族和司馬家族絕對是當時非常牛逼的家族,司馬家就不用多說了,最一統天下、創建晉朝,成為最顯赫的皇族。諸葛家族當然也不會差,諸葛亮在蜀漢權傾朝野,諸葛瑾在東吳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