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典家訓看古人家風咋形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有些堪為經典,國人家喻戶曉。
周公的《誡伯禽書》
周成王親政後,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
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髮,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德行寬裕卻恭敬待人,就會得到榮耀;土地廣大卻克勤克儉,就沒有危險;祿位尊盛卻謙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貴;人眾兵強卻心懷敬畏,就能常勝不敗;聰明睿智卻總認為自己愚鈍無知,就是明哲之士;博聞強記卻自覺淺陋,那是真正的聰明。
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
即使貴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為遵循了這些品德。
」
司馬談的《命子遷》
司馬談學富五車,做了漢武帝的太史令,通稱太史公。
由於責任心極強,司馬談臨死時,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余甚懼焉!汝其念!」這就是司馬談的《命子遷》。
司馬談希望自己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並認為這是「大孝」。
諸葛亮的《誡子書》《誡外甥書》
諸葛亮常年征戰,政務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
他寫給兒子諸葛瞻和侄兒龐渙的兩封家書,被稱為《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誡子書》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誡外甥書》曰:「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
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
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不庸,不免於下流。
」他教育他們要有遠大志向,戒絕慾望,心態平和,珍惜光陰,重視學習。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
顏之推「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
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
他提倡學習,反對不學無術;認為學習應以讀書為主,又要注意工農商賈等方面的知識;主張「學貴能行」,反對空談高論,不務實際等。
書中許多名句一直廣為流傳,如:「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與瞑目而無見者也。
」「有志向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
」等。
(邱超
整理)
中國古代五大經典家訓,教育出的孩子個個成名人,個個有出息
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圖)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