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冷歷史:中國人口曾銳減到140萬,原子彈也甘拜下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說起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恐怕「人多」是排在第一位的。

現在我國有大概十五億人口,幾乎占到世界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

就連印度也望塵莫及,尤其是在我們開放二胎之後。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歷史上的人口數是一直領先世界的嗎?有沒有有人口數比較少的時候呢?坦白講,第一個問題筆者無法給大家做出準確的解答,因為古代世界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會做人口普查的。

但是第二個問題,筆者可以和大家在此做一下深入討論。

其實在我國歷史上,曾經爆發過一次「人口危機」。

這個歷史時期大家也不陌生,就是有名的「三國時期」。

提起三國,估計大家會認為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比如劉關張、比如曹操、比如孫權、比如諸葛亮和周瑜……然而正是這些英雄們讓這一時期的中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和家破人亡的邊緣。

這麼幹巴巴地說估計大家理解得不夠具體,還是給大家用數據說話吧。

公元157年,也就是親手拉開三國大幕的漢桓帝時期,彼時的東漢中央政府曾經做過一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數據是中國有人口五千六百萬。

但是到了赤壁之戰後,彼時的三國也做過一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數據是魏蜀吳三國的人口總數合計只有一百四十萬。

大家想想,從五千六百萬到一百四十萬,人口銳減了五千四百多萬,幾乎是九成還多。

因此史書上描寫三國時期的百姓生存狀態都會用「十不存一」、「百里無人煙」來形容,也就是說先前的十戶人家現在剩了不到一戶,幾百里內也不見一戶炊煙……

現在再來看這段悲慘的歷史,估計大家就知道「千里凋敝」、「荒無人煙」這些詞是怎麼來的了吧。

就連毛主席在讀到三國這段歷史時,都感慨地說道:「原子彈也不如劉關張的大刀長矛」。

其實不僅我們現代人這麼想,在古代人們也意識到了連年戰亂給百姓帶來的傷害。

其中魏蜀吳中的魏國剛剛建立的時候,魏國大臣陳群就說:「現在整個國家的人口,比起漢文景時,不過就是一個郡而已。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自從奠定三國鼎立之勢的赤壁戰役後,三國時期就沒再有特別大的戰役了,三國百姓們也迎來了一段休養生息的和平時期。

魏蜀吳三國的統治者都抓住這段時期,積極恢複本國生產、勸課農桑。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恢復後,在公元263年蜀國滅亡時,全四川的人口大概有94萬人。

而魏國的人口這個時候也恢復到了443萬人的規模。

吳國的人口居於兩者之間,也有230萬人。

這樣加起來算,當時的中國人口總數恢復到了大約800多萬人。

從漢桓帝時期的五千六百萬到三國最動亂時期的一百四十萬,歷史學家們發出了漢民族「幾乎滅族」的感慨。

好在,三國末期人口又恢復到了八百萬,中原大地又恢復了生機。

但是三國動亂帶來的人口危機至此並未過去,大家都清楚,三國結束於西晉,短暫的大一統後又迎來了「五胡十六國」的大紛亂。

而且當時中國北方地區遭遇了「五胡亂華」,為何胡人在此時勢力大增?原因就在於三國時期中原地區人口銳減,北方的統治者(魏國、西晉政權)為了增加中原的勞動力,採取了大肆招攬北方遊牧民族入境的策略,誰知造成了更大的動亂。

關於「五胡亂華」的歷史往事,筆者下回再給大家細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蜀漢鼎盛的時候到底有多少兵馬?

關於三國題材的電視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三國分別為魏蜀吳,這三個國家之間,當屬魏國實力最為雄厚,不然蜀國和吳國也不會一起聯起手來對抗魏國了,當然三國之間都是各懷鬼胎,在利益面前,聯合往往顯得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