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建國竟得益於兩個漢人家族,巧的是他們還同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契丹人建立遼國之初,有兩個漢人家族幫了他們大忙,一個是前文介紹的河北玉田韓氏家族,代表人物是韓知古和韓德讓;另一個則是本文要介紹的幽州韓世家族,代表人物是韓延徽。
史載,韓延徽(882—959),字藏明,為幽州安次人,入遼後家居燕京,死後葬幽州魯郭(遼宛平縣房仙鄉魯郭里,今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故稱幽州韓氏。
韓延徽的父親韓夢殷曾作過薊、儒、順三州的刺史,五代初期,幽州被劉仁恭占據,因為韓延徽是當地少有的年少英才,所以,被劉仁恭及其兒子劉守光任用為官,曾擔任幽都府文學、平州錄事參軍、幽州觀察度支使等職。
說起韓延徽入遼的經歷很意思,他原本是作為劉守光的使臣出使契丹,幫助劉守光請求契丹人作其後援,但是在面見耶律阿保機的時候,因為韓延徽堅持不肯向阿保機行跪拜之禮,惹得阿保機「怒其不屈,留之」,讓他到野外放馬。
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聽說後,勸諫阿保機說:「延徽能守節不屈,此今之賢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禮而用之。
」
於是,阿保機召見韓延徽向其詢問天下大勢和治國之道,韓延徽憑藉自己的非凡見識,一下就打動了阿保機,當下就下令讓韓延徽參與軍事謀劃,成為其主要的謀士。
就這樣,韓延徽從劉守光的使臣轉變為耶律阿保機的謀臣,他見阿保機有膽識、有才略,便開始向他提合理化建議。
他建議依漢人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安置被俘和流亡入草原的漢人,他還教契丹人建牙開府,築城郭,立市里,安置漢人,使各有配偶,墾藝荒田。
他的很多好建議都被阿保機採納,所以,北地漢人開始各安生業,逃亡者益少,大批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農民在草原定居,「不復思歸」,不但帶動了草原地區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而且加速了契丹社會的發展和遼政權的封建化進程。
韓延徽不僅在內政方面受到阿保機重視,在對外戰爭方面,他也為阿保機出了不少主意,在進攻党項、室韋,征服各部落的戰爭中,韓延徽籌劃出力也很大。
公元925年(遼天贊四年),韓延徽隨阿保機征討渤海國,渤海國國王大湮撰請降。
不久又反叛,韓延徽同眾將一起破其城,因功被拜為左僕射。
三月又奉命與康默記一起率軍進攻長嶺府,順利攻下這個渤海國的重鎮。
不過,韓延徽畢竟是漢人,他的家不在契丹,所以時間久了,他開始思念故鄉和親人,這裡還發生了一段佳話。
韓延徽想家念頭越來越重後,有一次,他竟然偷偷逃回後唐,當時的晉王李存勖想把他留在自己身邊供職,但晉王手下有個叫王緘的謀臣很妒嫉韓延徽的才能,韓延徽害怕遭到王緘的陷害,心不自安,決定重回遼國。
友人王德明擔心地說:「叛而復往,得無取死乎?」韓延徽不以為然地說:「彼自吾來,如喪手目,今往謁之,彼手目復完,安肯害我?」
韓延徽對阿保機不辭而別,其初衷顯然是打算留在中原的家鄉,不過回來後他的見聞使他意識到遼國才是施展才幹的理想場所,於是他在看望了母親後毅然返回到遼國,果然不出其所料,阿保機聞其至,大喜,如自天而降,拊其背曰:「向者何往?」 韓延徽說:「我思念母親,想回鄉探母,怕您不允許,就自己偷偷地跑回去了。
」於是阿保機「待之益厚,及稱帝,以延徽為相,累遷至中書令」。
後來李存勖派人出使契丹,韓延徽藉機給李存勖寫了一封信,講述了自己北上契丹的原因,他在信中說:「不是我不留戀舊主,不是我不思念故鄉,我之所以沒留在家鄉,是因為害怕王緘陷害我,因此我把老母親託付給您,請您照顧她。
」韓延徽還在信中向李存勖保證:「只要我在契丹,就保證契丹不會南侵。
」在李存勖時期,契丹真沒有大規模深入南侵,這都是韓延徽勸諫的原因。
公元926年(遼天贊五年),阿保機駕崩,韓延徽非常傷心,他的悲哀之情感動了左右眾人。
遼太宗耶律德光時期,韓延徽被封為魯國公,仍然擔任政事令,並曾奉命出使後晉,回來後,改任南京三司使。
遼世宗耶律阮時期,韓延徽改任南府宰相,期間他主持建立政事省,薦舉了一批能竭盡才力的官吏。
遼穆宗應歷年間,韓延徽辭官歸居。
他的兒子韓德樞鎮守東平(今遼寧遼陽),皇帝下詔准許他每年東歸探望父親。
公元955年(遼應歷九年),韓延徽病房,時年七十八歲。
遼穆宗耶律璟知道後震驚悲痛,贈為尚書令,葬於幽州之魯郭,後代世襲崇文令公。
韓延徽的兒子韓德樞歷任南院宣徽使,平、灤、營三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門下平章事,加開府儀同三司,行中書,封趙國公。
韓延徽的孫子韓紹勛在擔任東京戶部使時,因不善撫民,在大延琳反遼戰爭中被殺。
韓延徽的另一個孫子紹芳曾為樞密直學士、樞密都承旨、參知政事,兼侍中。
他的很多後世子孫世代在遼國為官,開闢了幽州韓氏家族的光榮史。
(文/講史論教)
後梁(3):新的天下大勢
上篇說到朱溫如何治理國家,咱們這篇接著說。讓我們從一份詔書開始:「朕今天下皆平,唯有太原未服,卿能長驅精甲,徑至新莊,為我翦彼寇讎,與爾便行封冊。」這是朱溫下給契丹首領安巴堅的一封御令,早在朱溫...
大投機家耶律阿保機騙了李克用,讓李克用臨死也不忘報仇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
中國版的「三矢之訓」:沙陀帝國崛起的誓言 後來被日本人抄襲
唐末軍閥李克用一生南北征戰,遭遇了無數挫折,唐昭宗天佑五年(公元908年),臨死的李克用有三大仇未報,他將兒子李存勖(即後唐莊宗)叫到榻前,鄭重交給他三支箭,每一支代表著李克用未完成的夙願。
宋太祖趙匡胤系列4:五代第一戰神捨我其誰,李存勖三矢復仇
續上篇,如有興趣看上一篇,可以點擊我的主頁閱讀。希望各位關注我,多評論,轉發,點讚,謝謝!李存勖最為後人稱道的是三支箭的故事。李克用在臨終之前,拿了三支箭給李存勖,每一支都代表著一個死敵。頭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