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立了一塊三行字的石碑,保宋朝300年江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趙匡胤作為宋朝第一位皇帝,出生於公元927年,地點就在河南洛陽的夾馬營。

趙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國的亂世,長大之後也加入軍隊成了一名軍人。

公元950年,23歲的趙匡胤結識了29歲的柴榮,遂北投鄴都郭威的部隊,在一系列的戰鬥中,兩人建立起了兄弟般的情誼。

公元951年,郭威代漢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已經成為禁衛軍軍官。

後周世宗柴榮繼位之後,趙匡胤更受重用,官至殿前都檢點。

柴榮死後,年幼的太子登基稱帝,第二年,趙匡胤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

當大軍走到陳橋驛的時候,發動兵變,黃袍加身,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

趙匡胤坐上皇位之後,內心卻充滿了對柴榮的愧疚和自責,柴榮不僅是趙匡胤曾經的上司,而且兩人也是多年一起征戰,出生入死的兄弟。

柴榮在臨死之前,將孤兒寡母託付給趙匡胤輔佐,可沒想到,柴榮剛死屍骨未寒,趙匡胤就「奪天下於孤兒寡母之手」。

這讓趙匡胤非常擔心,歷史會給他一個什麼樣的惡名?

為了減輕自己心中的自責,同時也為了善待柴榮的後代,趙匡胤想出了一個挽救的措施。

公元962年,趙匡胤下旨,在太廟中立一塊石碑,史稱「誓碑」。

在石碑立好之後,趙匡胤又單獨下了一道給後代皇帝的聖旨,在聖旨內,趙匡胤立下規矩,以後每個繼位的大宋皇帝,在祭祀時都要到這塊誓碑前下跪,並默誦碑上的誓言,世世代代,不得違抗。

本來這塊「誓碑」是宋朝最高的機密,只有皇帝一人知道。

可到了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開封,發現了太廟中的誓碑,這才被後人得知。

在碑上刻有三句話:

第一、不准殺士大夫上書言事者;

第二、凡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

即使有謀逆大罪,亦不可株連全族,只可於牢中賜死,不可殺戮於市;

第三、不遵此訓者,吾必不佑之。

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

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

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

(《宋論》卷一《太祖三》)

趙匡胤的這個做法很高明,不僅讓前朝的柴氏子孫得到善終,而且又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仁慈之心。

宋朝的皇帝基本都遵守了趙匡胤石碑上的誓言,所以宋朝成為了對待前朝皇族、士大夫最仁慈的朝代,這才能確保兩宋將近300年的江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驚呆!改朝換代不流血是如何做到的

這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對「寡婦」髮妻柴氏那可是情深意重,在其加冕當皇帝後還把柴氏的侄兒柴榮收為義子作為接班人來培養,也就是後來的周世宗,這般氣度做派一般人那是比不了的。當然,咱們今兒說的郭威啊、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