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因何得名?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一個建鄴人,你可知道「建鄴」因何而得名?今天葉子就來跟大家說一說。

東漢末年,曹操統一北方後,率領八十萬人馬下江南,是戰是降,正在京口(即鎮江)的孫權一時沒了主意。

他派魯肅去江夏請來了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要與他共商孫劉聯合抗曹的大事。

公元二〇八年,諸葛孔明順江而下,在秣陵(即今南京)石頭山(即清涼山)下船、登岸、上馬。

一看四周,覺得這秣陵山川地勢不錯,若在秣陵的「地利」上多做些文章,或許對說動孫權堅決抗曹更為有利。

馬兒緩行了幾步之後,孔明突然奮起揚鞭,向不遠處的一座小山跑去,馬蹄得得,煙塵騰騰。

魯肅不知何故,也只好快馬緊追。

跑了一、兩里路,來到菠蘿山(即缽山)腳下。

諸葛亮飛身下馬,把韁繩拴在一棵小樹上,立即快步向山上跑去。

魯肅雖不知其中緣故,但也緊緊相隨,跟著下馬、拴韁、上山。

菠蘿山不高,只有十餘丈!孔明一口氣跑到山上。

等魯肅趕上來,還沒站定,孔明就一把拉住他,指著東北方向說:「你看!」魯肅看到了什麼呢!哦呀,是巍峨的蔣山(今鐘山)和連綿的寧鎮山脈。

不,這不是山,這是一條巨龍,它蜿蜒蟠伏在秣陵的身邊,那龍頭昂首向天,在紫氣籠罩下,光華燦爛。

魯肅見此,不由「啊」的一聲張大了嘴。

諸葛亮又叫他轉過身來,指指腳下的群山,又說:「你再看!」魯肅又看到了什麼呢?哦呀,是腳下的菠蘿山和連綿的石頭山、峨嵋嶺與五台山,以及再遠處的三山。

不,這不是山,這分明是一頭猛虎雄踞在大江之濱,你聽,虎在仰天長嘯,聲震環宇。

魯肅見此臥虎,張大嘴巴老半天合不攏。

孔明搖著鵝毛扇,望著吃驚的魯肅,說話了:「魯大人,看到了吧,秣陵在這宛如玉帶的長江邊,就象是一粒名貴的珍珠,它前有石頭虎踞。

後有鐘山龍盤。

龍虎兩相護衛,秣陵真乃帝王之宅也!」魯肅一聽,頓時醒悟,原來諸葛孔明急忙忙奔馬、上山,完全是為這秣陵的山川地勢所吸引,而剛才這一番精闢、獨到的見解更使魯肅完全心悅誠服了。

後來,孫權真的聽從諸葛亮的話,從京口遷都南京,改秣陵為建業,意思是建功立業,以後又改業為鄴。

到了西晉,因晉愍帝名字中有一個「鄴」,隨改建鄴為建康,但老百姓不理睬仍稱建鄴,建鄴的名字就這麼傳了下來。


來源:建鄴蘭台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編輯:葉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智若愚,三國鼎立局面的推動和堅守者-魯肅

《老子》中有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看過三國的人對魯肅都不陌生,大多數人認為他太老實了,簡直是三國時的活雷鋒。魯肅夾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被兩人欺負,最後居然借荊州給劉備,至其死而未全要回,被...

第十章 周瑜的計策!

書接上回卻說周瑜的話剛剛說完,魯肅便開始點頭稱是,魯肅心中自言自語道:「周公瑾之才十倍勝我魯肅不止也!今日有周公瑾在江東無憂也!」而此時周瑜見此繼續說道:「今朝漢興王劉備雖有護國公大將軍戰神李宇...

第七十七章魯肅的無奈!

書接上回,卻說此時魯肅的一番話說得吳候孫權無言以對!此時魯肅見此知道自己說到了要害之上!但此時魯肅單刀直入,直奔主題繼續說道:「臣魯肅在想請主公算算,此時曹*已經損失了多少兵馬!足足一百五十餘...

劉備,「哭」出來的江山

《三國演義了》中最讓人難以忘記的就是劉備的哭了,作為一個亂世英雄,整天哭哭啼啼,或許會讓人覺得失去英雄風範,可是哭也是一種智慧,劉備以「哭」保荊州就是最好的例子。赤壁大戰後,劉備按諸葛亮的安排,...

第二十三章 周瑜的陰謀!

卻說周瑜受了吳候孫權的佩劍,起身周瑜對眾文武官員言說道:「吾奉主公之命,率眾破曹。諸將官吏來日俱於江畔行營聽令。如遲誤者,依七禁令五十四斬施行。」言罷,周瑜辭別了吳候孫權,起身出府。眾文武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