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學歷、專業、命運統統不重要,毛主席告訴你什麼最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懂他,請為他轉——發——出身重要麼?他,只不過是位農民!學歷重要麼?他,只不過是名中專生!專業重要麼?他,沒上過軍校沒留過學!就是他,在那段風雨如晦的年代,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締造黨和軍隊,以巨大政治智慧和卓越軍事才能,帶領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衝破黑暗建立新中國!他就是毛澤東。

9月9日到來,毛主席逝世40周年,我們更加懷念他!

9月9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9月9日在中國人心中有特殊的情結。

1976年9月9日,世紀偉人毛主席逝世。

整整40年過去了,無論時光如何流逝,這個名字——毛澤東,都會在歷史的星空熠熠閃光。

無論記憶如何褪色,這一天——9月9日,都會在中國人的腦海里永誌不忘。

我們試圖通過一篇文章描述毛主席的偉大,卻發現無論如何都顯得蒼白無力。

——因為,毛主席的偉大,不僅在於他出生於農家,卻有曠世奇才,更在於,他在青年時代便顯露出兼濟天下造福蒼生的遠大抱負;不僅在於他締造了黨和軍隊,更在於他治黨治軍中融入了毛澤東思想的巨大政治智慧;不僅在於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更在於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能力,帶領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衝破黑暗建立新中國。

——你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驚天一問,「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胸懷,顯示了雄視千古的無畏氣魄。

在中國現代史半個多世紀風雲變幻的進程中,毛澤東始終處於時代潮流的中心,中國革命的軌跡同他的個人經歷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

——因此,作為一名普通人的我,更願意以平凡人的視角來看偉大的毛主席給予我們的啟迪啟發。

1

出身重要麼?他只不過是位農民!

我們這個時代太看重出身了。

「80後」「90後」甚至「00後」的我們,填上「家庭出身:農民」一欄時都會不自禁地自卑一番。

這裡絕無貶損之意,實在是氛圍使然。

可是,那個時代的毛澤東,毫無暮氣,毫無萎靡。

而毛澤東也是「90後」,只不過出身在19世紀。

層巒疊嶂的韶山沖,如今已經家喻戶曉。

農民毛順生與妻子文氏在名為韶山沖的小村落生下毛澤東,時為1893年12月26日。

被家人稱作「石三伢子」的毛澤東,童年和少年時期,在這裡的池塘里游泳;在這裡的山坡上放牛砍柴;在這裡接受私塾的啟蒙,也讀了許多「雜書」;在這裡幫助貧苦的鄉親和同伴,也反抗過頑固的父親。

毛澤東在村裡小學的時候,曾帶3份飯。

那時一起上學的同學,有些連飯也吃不上,毛澤東就主動把自己的飯分給同學吃,回家後再狂吃一通,他母親覺得奇怪,就問,你上學帶的飯也不少,怎麼好像沒吃一樣。

毛澤東悄悄告訴母親,有的同學沒飯吃,分給同學吃了。

毛澤東一生同情支持弱者,任何時候,他都站在貧苦大眾一邊。

17歲那年,他離開韶山外出求學,留下了一首氣勢非凡的詩作:「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從中,我們亦不難看出少年毛澤東的抱負和胸襟。

而毛澤東精彩的童年,求學的少年,立志的青年……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讓這位出身普通農家,「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實現了突圍。

這絕非時代所然,更非天分所致,而是他後天不斷努力,以遠大的志向成就理想抱負。

2

學歷重要麼?他只不過是名中專生!

博士、碩士、本科?都不是,毛澤東只是一名中專生!這名學歷一般的「90後」沒有刻意鍍金自己的學歷,他能想到的只有兩個字:求知!

毛澤東的成長,既有其家庭特徵,又有個人的奮鬥。

對於青年毛澤東來說,最大的影響,來自三個層面:一個舊式的小農家庭、良好的古典教育與新的知識系統以及偶然的機緣接觸到新思潮的弄潮兒。

所以,在第一師範學習期間,毛澤東學習非常刻苦,每天早晨提前起床,進行身體鍛鍊,朗讀自習。

他有時到後山的「君子亭」去看書,有時也有意識地到喧鬧嘈雜的南門口去看書,專心致志,旁若無人。

上課時也專心學習,做好筆記,並充分利用課餘時間看書看報,閱讀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和古代文學,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廢寢忘食地學習,在學習上下了很深的工夫。

提起毛澤東鍛鍊身體的事,就更讓人佩服了。

他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體育之研究》,主張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他自己就有意強化身體的適應能力。

比如「冷水浴」:用井水澆身;「日浴」:在陽光下曬身;「風浴」:站在開闊地界,讓大風盡情地吹;「雨浴」:下雨天到外面行走,讓雨淋個透。

他還鍛鍊一天吃兩頓飯甚至一頓飯;至於到湘江中去游泳,更是常有的事。

1936年,和斯諾談話時,他談起在一師的體育鍛鍊活動時感嘆:「確實對我有不少的幫助,使我後來南征北戰,受益不淺。

」 「泳」與「浴」不過是毛澤東強身健體,積累救國救民「本錢」的途徑之一。

——不唯學歷,首先要有成熟的學習理念和方法。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構成了毛澤東比較穩定的學習生活理念。

毛澤東也特別推崇徐特立先生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方法,不只是讀前人的書,而且要經過認真思考和消化。

——不唯學歷,更重學習與提高,讓毛澤東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豐富而靈活,有了這種知識底子,才有了他後來把馬克思主義靈活結合到中國革命實踐的偉大壯舉。

——不唯學歷,還要注重學習態度。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

無論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還是在日理萬機的建設歲月,甚至在彌留之際,毛澤東都手不釋卷。

他「活到老、學到老」的讀書學習精神,既讓人敬仰,又催人奮進。

3

專業重要麼?他沒上過軍校沒留過學

沒有學過正規的軍事學,沒有在軍校深造過,也沒有「軍校畢業證書」,但是毛澤東卻有著曠世的軍事才能。

這是為什麼?

我們試著探尋偉人的軍事實踐經歷——

毛澤東從偏僻的農村第一次來到新舊思想鬥爭激烈的長沙,進入長沙湘鄉駐省中學讀書,在這裡度過了大約半年的學習時光。

初到省城,毛澤東視野大開。

他除了讀書,開始更多的關注社會變革,並由此開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轉變——走向革命民主主義。

在長沙,他第一次看到革命派辦的《民立報》,他由此知道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並被孫中山的革命民主主義深深吸引。

不久,辛亥革命爆發。

毛澤東異常興奮,覺得正在激烈進行的戰鬥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其中,決定投筆從戎。

他加入了長沙革命軍。

他沒有參加學生軍,而是投入湖南新軍混成旅五十標第一營左隊當了一名列兵。

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很快被袁世凱竊取。

毛澤東倍感失望,決定退出新軍,繼續讀書,以探索新的思想。

儘管,他所在的新軍也不曾參加戰鬥,但在軍營中,他認真聽課、操練,打下了作為一名軍人最起碼的操課訓練基礎。

日後回憶起這段時光,他曾自豪地說:辛亥革命時背過幾天槍,什麼立正、稍息、托槍還相當可以,單個教練、排教練、連教練、營的野外演習也搞過……

「猛將必起自伍卒」。

早年的士兵生活實踐,無疑為毛澤東後來從事長期艱苦的革命戰爭,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產生、形成和發展是同中國革命戰爭的發生、發展和勝利,以及建國後的國防建設和軍事鬥爭聯繫在一起的,也是同黨內「左」、「右」傾錯誤的鬥爭密切聯繫的,隨著戰爭和鬥爭的產生而產生,也隨著戰爭和鬥爭的發展而發展。

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突破烏江,奇襲臘子口等一個個成功戰例,足以說明,就作戰指揮而言,正如蕭華在其《長征組歌》里所說:「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同時,為建設和培育人民軍隊,毛澤東同志耗費了大半生的心血。

從三灣改編決定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制定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到古田會議總結建軍兩年多的經驗作出決議,明確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使紅軍肅清了舊式軍隊的影響,完全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上,整個紅軍成為真正的人民軍隊,毛澤東同志的建軍路線基本形成。

4

命運重要麼?他從不信邪上演扭轉乾坤的逆襲

毛澤東,他不是如今我們常言道的「高富帥」,可以說,在成才和成大事方面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但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刻苦學習,不停地探索救國救民之路,憂國憂民,遠離家鄉,放棄最初當教員的夢想,不選擇安逸的圖書管理員工作,而是不避槍林彈雨,舍家為國,帶領中國的勞苦大眾進行革命,成功實現逆襲。

有人說,毛澤東的逆襲從1927年開始。

時值中秋,他已將妻子送回老家,準備率3個團發起暴動,卻被民團抓獲,幾遭不測。

逃生後繼續指揮,經過沉痛失利,轉而投向井岡山。

據說他只帶6人,參加袁文才、王佐擺下的鴻門宴,又贈送一百條槍,以釋對方之疑,結果收服雙雄。

次有朱德前來會師。

從此,毛澤東走上了一條白手創業的路。

此前他曾遠上京滬,受業於「南陳北李」,也曾進入國民黨部,在胡漢民手下任職。

兩黨決裂後,中共精英仍留戀城市,只有毛澤東走向農村。

實際上,他已經洞見當世有農民、地主、軍閥、列強這一經濟塔層,蔣介石出身軍閥,不可能去鬥地主,這就要起自底層的毛澤東,領導農民運動來完成。

20多年後,無產階級刨盡了反動派的根基,其高層轟然坍塌。

5

尾聲

那年,中央警衛局在清理毛澤東同志的遺物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小柜子,裡面裝的是毛澤東親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幾件衣物,有襯衣、襪子、毛巾和一頂軍帽。

這些物品不是身邊的工作人員收拾的,他們甚至看都沒有看到過。

從毛岸英犧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毛主席是在怎樣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兒子的這些衣物珍藏在身邊的?

歷史總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巧合。

當毛澤東悄悄藏起對兒子的思念時,他不知道的是幾十年前,他的妻子楊開慧,也把對丈夫的牽掛,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磚縫裡。

在毛澤東1927年告別妻子之後,由於書信不通,獨自撫養3個孩子的楊開慧,把對丈夫的思念和牽掛寫成文字:「……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

心懷長鬱郁,何日復重逢。

1959年,毛澤東終於回到故鄉。

在失去了妻子楊開慧、大弟毛澤民、二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長子毛岸英、侄兒毛楚雄的故鄉,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篇《到韶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毛澤東的一生波瀾壯闊,可是他卻很少想到自己。

他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埋在心底,把對國家、對人民的歷史重擔扛在心中!

毛主席已經整整離開我們40年了。

今天,我們更加不能忘記他!懷念,請為偉人刷屏!

作者:虎鯨魚

編輯:毛志文

編審:曲延濤 姜紫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