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一心為曹,曹操第一愛將是個有節操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將張遼是三國時曹魏集團「五子良將」之一,一生戰功赫赫,常令敵軍聞風喪膽,就連當時東吳主公孫權,聽到他的名字都膽戰心驚。

張遼祖上本不姓張,他的先祖是西漢時期聶姓商人。

在漢武帝試圖擊敗匈奴的「馬邑之謀」中.張遼的先祖參與其中,後來因計謀被匈奴單于識破,未能成功。

張遼的先祖沒能完成使命,常被世人埋怨。

整個聶氏家族為了能夠過安定的生活,因此改姓了「張」。

張遼在少年時期,便因過人的膽識和勇氣,在雁門都府中做了一名郡吏。

後來因為漢室衰微,董卓作亂,失去依託的張遼不得已在董卓手下做事。

等到董卓被殺,他又投奔了當時的勇將呂布。

直到呂布被殺,張遼才遇到了真正的明主——曹操。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降將,到「五子良將」之一,再到與曹操共乘一車的高級待遇,張遼之所以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實力和對曹魏集團的耿耿忠心。

作為降將,張遼雖然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但畢竟不是曹操的嫡系,再加上曹操性多猜忌,張江起初並沒有被重用。

他在曹操軍中顯露頭角,是與關羽同解白馬之圍。

在這場著名的戰役中,張遼作為副將,輔助關羽,一舉擊敗袁紹的大將顏良,使正在官渡苦守的曹操成功逆轉了戰爭不利的局勢,為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張遼在此次戰爭中,雖然功勞不及取了顏良首級的關羽,但是他的勇猛果敢和軍事才能,已經全被曹操看在眼裡。

張遼勇猛過人,但並非是有勇無謀的匹夫。

就在解白馬之圍的第二年,張遼、夏侯淵與昌豨對峙於東海,幾個月過去了。

戰事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這時,曹營的糧草已經不多,再這樣下去.恐怕曹軍撐不了多久,夏侯淵已萌生了撤軍的念頭。

然而,張遼卻不同意撤軍,他隻身上山,憑自己的膽識和口才,不動一兵一卒,勸降了昌豨。

這時,曹操已對張遼刮目相看了。

為輔佐曹操稱霸大業,張遼一生幾乎都是在戰爭中度過。

他在鄴城攻破袁尚,又在白狼山斬殺了烏桓的蹋頓、遼東的柳毅、淮南的梅成、陳蘭等當世豪傑,也無一不是張遼的手下敗將。

對張遼來說,一名武將盡忠最好的方式,就是替主公拼殺在疆場之上。

建安二十年,曹操南征張魯時,命張遼鎮守合肥。

曹操剛離開不久,東吳十萬軍士就在孫權的率領下進軍合肥。

曹魏眾將紛紛表示要等曹操回來之後再做打算,張遼卻根據形勢,認為面對東吳來勢洶洶的十萬大軍,如果只守不戰,必然會令己方處於被動局面,必須在敵軍初來未定之時,搶先出擊,才能挫敗對方的銳氣,同時也給己方贏得更多的時間。

於是,張遼率八百精兵.披甲持戟,沖人敵陣,直衝到孫權的麾旗之下。

這一陣衝殺,嚇得孫權只得轉身逃走。

孫權得知張遼所帶兵士不滿千人,下令士兵圍困張遼,然而張遼並不畏懼,東拼西殺沖了出來。

但他不忍自己的部下仍在重圍中,又再次衝殺進東吳軍隊的包圍,救出了自己的部卒。

經過幾次衝殺,孫權的人馬已經被張遼的勇猛震懾住了,再沒人敢上前。

此戰之後,孫權對張遼的名字十分忌憚。

此後十幾年間張遼始終被曹魏作為威懾孫權的不二人選。

張遼也從來沒有讓曹魏失望過甚至在他晚年生病時,仍帶病出征,大敗東吳的猛將呂范。

一生戎馬生涯,讓張遼的健康狀況變得很差.五十四歲時,病逝於江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十大戰爭,這些戰爭改變了歷史走向

184年,東漢爆發黃巾起義,從此中國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這一時期內,各路諸侯紛紛登場,演繹了一場場精彩戰爭。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東漢政府號召各路力量參與鎮...

三國著名將領張遼是怎麼死的

張遼是怎麼死的三國時期是我歷史一個諸侯並立,群雄爭霸的時期,他們彼此之間攻伐不斷,普通百姓自然是飽受戰亂之苦苦不堪言,最後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當然這個時期也是軍事將領輩出的年代,比如曹魏...

正史中曹操手下五虎上將 五子良將僅張遼入選

導讀:一部《三國演義》,世人知道了蜀漢五虎上將,一部《三國志》因為作者陳壽的一句點評,後人知道了曹魏五子良將。那麼,在群星閃耀的曹魏陣營,五子良將真的是最強嗎?若從《三國演義》看,除了張遼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