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只服諸葛家族和司馬家族,但別忘了還有陸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末三國時期,大才基本都是家族培養出來的,這也是為何後期蜀漢人才凋零,孫吳僅能自保,曹魏卻人才濟濟的最主要原因;蜀漢缺少大家族(相對來說),江東士族勢力龐大,但是依舊受限於基數;曹魏占據北方中原地帶,是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人口眾多,大家族也很多,人才當然也多了。

在如此多家族中,只服兩個家族,第一個是諸葛家族,第二個是司馬家族,說說原因:

三國時期,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稱為「龍虎狗」。

《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

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這三兄弟分別是弟弟諸葛亮、哥哥諸葛瑾以及從弟諸葛誕。

三人雖同出一氏,卻分投三國:其中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蜀漢丞相,是龍;諸葛瑾報效東吳,被孫權信任重用,為東吳大將軍,是虎;諸葛誕投奔了曹丕,拜曹魏大將軍,是狗。

其中稱諸葛誕為狗並非諷刺,狗意指「功狗」,為有功的戰將。

諸葛亮(公元181——公元234年),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曾隱居於鄧縣隆中,並讀了大量的書籍,結交名士,品評時事,人稱其為「臥龍」。

207年,在徐庶推薦下,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幫助自己,實現統一。

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即著名的「隆中對策」,劉備的迅速崛起,都是與他的規勸和具體幫助分不開的。

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任丞相。

223年,劉備死,劉禪即位,諸葛亮被加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輔佐劉禪,治理蜀國,死後追諡忠武侯,後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官至大將軍。

諸葛瑾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胞兄,其子諸葛恪也在東吳官至太傅。

生於經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

這裡要說下,諸葛瑾雖然在吳國不似諸葛亮在蜀國那般獨斷專權,但是也是接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是小說將諸葛瑾邊緣化了;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從小就以神童著稱,深受孫權賞識,弱冠拜騎都尉,孫登為太子時,諸葛恪為左輔都尉,為東宮幕僚領袖。

曾任丹楊太守,平定山越。

陸遜病故,諸葛恪領其兵,為大將軍,主管上游軍事。

孫權臨終前為託孤大臣之首。

孫亮繼位後,諸葛恪掌握吳國軍政大權,初期革新政治,並率軍抗魏取得東興大捷,頗孚眾望。

此後諸葛恪開始輕敵,大舉興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

回軍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

後被孫峻聯合孫亮設計殺害,被夷滅三族。

諸葛誕(213~258)三國時期魏將,字公休,琅玡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諸葛豐之後,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堂弟。

初以尚書郎為榮陽令,累遷御史中丞尚書,是三國時曹魏後期的重要將領,官至征東大將軍。

與夏侯玄、鄧颺、田疇友善,俱有聲名,並稱為四聰。


諸葛誕為漢代名醫諸葛豐之後,正始初出任揚州刺史。

從司馬懿伐吳,平王凌之叛,隨司馬師討毋丘儉,積功升至征東大將軍、都督揚州。

然諸葛誕與夏侯玄、鄧颺交好,又見到王凌與毌丘儉叛亂而家族被誅,深感恐懼,於是傾盡家財來賑濟百姓以收籠人心,又厚養歸附者及揚州俠客幾千人作為親信力量。

後來更是反叛了朝廷,並投降孫吳,吳國派兵接應,但是都被曹魏打敗,最終諸葛誕軍糧用盡,又與文欽產生矛盾將其斬殺,致使文欽二子投降司馬昭。

司馬昭利用文欽的兩個兒子來勸降諸葛誕的人馬,一時城中人心騷動。

諸葛誕走投無路,親自率兵出城突圍,結果被魏將胡奮斬於馬下,人頭被送往京城,滅門三族。

但是一個家族中,三個人在三個國家都占據非常地位,也就諸葛家族了。


司馬家族,不用說了,不知道司馬防怎麼這麼能生,一生就生了八個兒子,還都是大才,人送「司馬八達」。

「司馬八達」指東漢末年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兄弟八人:漢兗州刺史司馬朗,字伯達;魏太尉(晉宣帝)司馬懿,字仲達;魏太宰(晉安平王)司馬孚,字叔達;魏東武城侯司馬馗,字季達;魏鴻臚丞司馬恂,字顯達;魏中郎司馬進,字惠達;魏安城亭侯司馬通,字雅達;魏安平亭侯司馬敏,字幼達。

因其兄弟八人的字皆有「達」,於是並稱為「司馬八達」。

後來司馬懿更是老謀深算,最終取得了曹魏的絕對權力,而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炎也都不是簡單角色,但也都沒稱帝,直到司馬炎之時(司馬懿孫子,司馬昭兒子),才從曹魏手中接過帝位,並一統蜀吳,成為紛爭分裂百年後的大一統王朝——晉,但是司馬家似乎優質基因就此用完了,西晉沒維持多久就因為各種啼笑皆非的事情,而後五胡亂華,被迫偏安一隅,成立東晉,最終被劉裕所代。

那麼江東有沒有什麼很牛的家族呢?當然有,而且不少,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陸家。

陸遜家族,為江東大族。

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

陸遜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其任所讀書。

興平元年(194年),因袁術和陸康不和,袁術派遣孫策攻打廬江,陸康堅守了二年,城池才陷落。

之後月余,他就病逝,此前陸康已將陸遜與親屬送往吳郡。

陸康的幼子、陸遜從父陸績比陸遜小几歲,所以陸遜幫他支撐門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後捲入立嗣之爭。

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

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侯。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

深謀遠慮,忠誠剛直。

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曾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丞相婁侯陸遜」。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周瑜、呂蒙、鄧艾、陸抗而已。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陸遜。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陸遜亦位列其中。

陸抗九子

不過陸遜的兒子陸抗,比陸遜更牛,不過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就沒有說了,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丞相陸遜次子。

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眾五千人。

後遷立節中郎將、鎮軍將軍等。

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

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將羊祜進攻,並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

後拜大司馬、荊州牧,卒於官,終年49歲。

與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並稱「遜抗 」,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將。

陸抗死後,吳國再無良將。

天紀三年(279年)十一月,晉軍伐吳,晉龍驤將軍王濬率水陸大軍沿江而下,其作戰方略與陸抗所憂慮的完全一樣。

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吳大司馬荊州牧陸抗」。

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而已。

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陸抗。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陸抗亦位列其中。

父子兩人同被列入唐代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又被宋代設廟七十二名將,可見陸家有多牛,可以說歷史上獨此一份也不為過。

更多內容,請關注黑白歷史(微信公眾ID:heibail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效力於曹魏、東吳、蜀漢三支諸葛氏的不同結局

一說到三國諸葛一脈,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諸葛亮,對於諸葛亮這位中華民族偶像級別的人物,自然不必多說,其實除了蜀漢的諸葛亮,還有東吳的諸葛瑾,曹魏的諸葛誕都是當時的大佬級人物,下面就來細說三個不...

真正一統三國的並不是司馬懿,而是他!

東漢末年,公元184年,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杆而起,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已實亡。之後,各地徵集鄉勇...

諸葛氏三兄弟:龍、虎、狗的迥異人生

三國時代最為著名的幾個家族分別為:魏國的曹氏和夏侯氏、司馬氏;吳國的孫氏、全氏等等,但是有一個家族是最不能被忽視的,那就是諸葛氏。諸葛氏一族祖籍琅琊,為了避兵禍遷居南陽,本身兄弟三人,長兄諸葛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