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激動的心走近閱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時間過得真快! 我的閱讀課不間斷地堅持了三年多。

我多數時間搞學前啟蒙閱讀,現就學前班閱讀談如下體會:

一、教學流程

1.在黑板上抄寫兒歌。

讓孩子們看到要學習的兒歌。

把兒歌-所學內容抄寫在黑板上,看似對「不識字」的學前班孩子毫無意義,實則所起作用不可小覷:

①把虛無縹緲的語音直觀化了,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

實踐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只要我指一指寫過某首兒歌的那塊黑板,孩子們就能讀出那塊兒黑板上寫過的兒歌,從沒有出現過差錯。

孩子們在學習這首兒歌時,在反覆聽、認真讀的過程中,早就把現實黑板上的兒歌刻錄到了自己想像中的那塊黑板上。

每一次復讀,孩子們都是「看」著自己腦海中的那塊黑板讀;

②識字。

在學習每首兒歌的過程中,孩子們都要把抄寫在黑板上的字、詞、句和老師口中發出的語音一一對應。

久而久之,孩子們就能把常見的,在兒歌中出現頻率高的字記住。

③在讀兒歌的過程中熟悉、鞏固學過的聲母和韻母。

「日有所誦」就是孩子們運用所學漢語拼音的練兵場。

2.領讀。

教會孩子們讀出完整的兒歌。

領讀時語音要清晰準確,語速要慢,語調要平直。

給孩子們傾聽和模仿的時間。

我不用「老師讀——學生聽——學生讀」的模式,孩子們記不住。

鼓勵孩子們在老師大聲讀時小聲跟讀。

這樣省時間,利於孩子們模仿讀准字音。

對小孩子的聽力訓練效果很好。

3.孩子試讀。

只要有孩子(那怕是一個孩子)能完整地讀出整首兒歌,我就停止領讀,鼓勵孩子們試讀。

學前班的孩子們有一個「神奇」的現象,具體的一個孩子不能讀出完整的兒歌,但是孩子們一起能七拼八湊地讀出整首兒歌。

孩子們拼湊兒歌的過程是TA們的大腦最活躍的時候。

他要把自己記住的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個句子,準確地鑲嵌進由孩子們群體編輯的整首兒歌里,需要智慧和勇氣。

此時,不必計較音準。

正音是對孩子們的打攪。

只要能把孩子們零零碎碎的記憶整合起來就是勝利!這種耦合效應常常幫助我高效完成學前班的課堂教學。

試讀是可以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孩子們拼湊兒歌的過程是最容易氣餒的時候,要適時做好「火上澆油」的工作。

當孩子們的音量逐漸減弱時,已經有孩子放棄了努力。

「現在不學會,晚上拿啥讀給媽媽聽呢?」或者「現在比剛才讀得好多啦!」就像強心劑一樣管用。

在我看來,孩子們「拼湊」兒歌的過程比我包辦領讀到能熟練讀出整首兒歌有意義。

好的的激勵方法既能正面引導孩子們努力的方向,又能讓孩子們及時獲得成就感而繼續努力!

4.正音。

當孩子們拼湊出完整的兒歌后,正音就成了必須。

正音要細緻,一個字一個字、一個詞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句子地過。

反覆讀,反覆聽,反覆糾正。

直到把每一個音節的聲、韻、調讀准。

聲調具有賦予每個音節具體意義的功能。

可以用手勢幫助孩子把握聲調兒。

直到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誦讀。

5.引導訓練語氣、語調、語速和韻律——整體合練。

這是個難點。

由於學前班孩子朗讀時發音口型變化慢的緣故,很難做到準確。

我也不難為孩子們,練到當天再沒有提升的空間為止。

這種訓練要在時時處處都要關注到,要有耐心。

孩子們讀的越熟,語速越快:讀的越高興,語調越高。

隨著誦讀的持續,孩子們的韻律感進步越來越大。

二、孩子們的兒歌聲

孩子們是喜歡閱讀的。

我第一次上《日有所誦》課,孩子們讀著讀著,他們欣喜若狂地爬上了桌子,跪在桌子上一遍一遍地手舞足蹈地讀起來。

當時,我又喜又惱又急。

儘管局面失控,心裡還是非常高興。

事先擔心調不動孩子們誦讀興趣的顧慮,被孩子們的舉動打消了。

孩子們朗讀中也有閃光點。

《螞蟻搬豆》,一粒沒長腳的豆豆在地上跑,讓小寶寶產生疑惑。

好奇心驅使小寶寶俯身仔細觀察,原來是群螞蟻抬著沒長腳的豆豆跑呢!小寶寶釋疑後的輕鬆、愉悅的神態和情感都凝聚在「哦」音里。

我覺得是難點。

我反覆試讀,都沒讀出來效果。

孩子們朗讀時,在「哦」後拖了一個上揚中略帶拐彎兒的尾音,把釋疑後的輕鬆、愉悅的神態和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就這一個音,讓我驚嘆!

孩子的理解是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的,是通俗的。

要遠近虛實結合起來,化深奧為通俗。

在孩子們能正確流利地讀齣兒歌的時候,引導孩子們邊讀邊想像,通過反覆地讀、反覆地想,把文字描述轉化成畫面。

反覆——是孩子們學習中的必須。

在反覆中孩子們形成學習的節律,在反覆中孩子們無意識地記憶了所念的內容,在反覆中孩子們腦海里的畫面由模糊到清晰。

即便是由於不理解的字、詞或者句子造成的畫面的殘缺,只要及時地根據孩子們表現出的眼神、神態、聲音、舉止的異常而及時引導、幫助,就能將殘缺產生的困惑有效地轉化為孩子們再學習的慾望和內在動力。

學前班兒的孩子們年齡大小不一,不會那麼整齊劃一地都理解。

就讓他們「大的讀的深沉,小的讀的愉悅」吧!

每天、每節課,孩子們都用兒歌聲迎接老師。

數學馬老師在我跟前幾次夸學前班的孩子「讀起兒歌像瓦罐里到核桃——流利。

你寫在黑板上的兒歌,孩子們都會背誦」。

孩子們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在同步提高。

早晚放學排好隊,一走就開始讀兒歌,這是孩子們自發的,剛開始只有一兩個孩子邊走邊讀,老師一表揚鼓勵,邊走邊讀兒歌的就逐漸多了起來,直到全部都邊走邊讀。

今年,我帶一年級語文,《語文》課文中出現讀過的兒歌或古詩,孩子們就高興地告訴我:「老師,這篇課文我們會讀,你就不用教了,聽我們讀!」雖然孩子們的表達能力有限,不能圓滿地表達,但能看得出孩子們心裡有,隨著語言的積累,總有一天會溢出的。

三、鼓勵親子共讀,小手拉大手

每學一首兒歌或詩歌,都鼓勵孩子們回家讀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聽。

孩子們反饋回來的信息大都是媽媽、爸爸笑了,爺爺、奶奶獎了一塊錢之類的。

如果那位有心的家長讓孩子們教自己讀(哪怕是裝裝樣子),那又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呢?!

四、心得

懷著激動的心走近閱讀:「形象+韻律+反覆→喚醒思維→叩啟(兒童)天賦之門。

」「一支筆,一本書,一顆心。

真誠乾淨,老實讀書。

」「大道至簡,誦讀經典。

」我和我的的孩子們在班級的道場裡潛心修心,一邊陪伴孩子,一邊充實自己,和孩子們共同閱讀——安靜潤澤!

代課教師的角色決定了我們必須要一心多用,之前雖然也讀書,但大多讀的是農業技術和社會科學之類的,後來, 拜讀了薛老師的《教育教學問答》,正在讀 《圖畫書應該這樣讀》 和《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我真想學會閱讀,學會更好地幫助孩子們閱讀。

當孩子們的快樂不是來自別人的給予,快樂便無人可以奪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