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曹操兵敗華容道,武聖關羽為何卻不殺掉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關羽在《三國志》里是個勇冠三軍的蜀國第一勇將,斬顏良,戰襄樊,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獨擋一面,具備勇武的品質。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人皆有優缺點。
而關羽的缺點則是侮慢士大夫,最後身死失荊州,造成蜀漢大業功虧一簣,連劉禪在四十年後都不給他一個正面的諡號,「壯繆」的諡號是非常值
得玩味。
「壯」有勇武有力、武而不遂的意思,「繆」則是名與實爽,整體而言就意味著關羽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雖不算好,但也不是什麼惡諡,一般般。
但在《三國演義》里,關羽由原來普通人的不完美,經過演義,把關羽的形象一下升華為具備武和義的完美結合,成為毛宗崗的「三絕」之一,即義絕,成為「忠、義、仁、勇、禮、智、信」的化身,憑此入聖受後世敬仰。
毛宗崗的三絕,即「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奸絕」曹操。
義在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中是合宜、應當、應該之意,是大義,是道義、道德、公正、正義,是有原則的,以善、賢為取向的「義」,展現的是一種人類行為的理性規則。
關羽的「忠」和「義」用毛宗崗兩句話: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
來形容可謂是恰如其分。
「報主」表現的是「忠」,「酬恩」表現的是「義」。
《三國演義》中最能體現關羽忠的典故莫過於華容義釋曹。
即公元208年,曹操慘敗於赤壁,在華容道被關羽攔住去路。
程昱精準地抓住關羽的人性弱點(原著是這樣寫: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讓曹操用以前舊事來感動關羽。
當關羽面對曹操討饒,想起當日曹操的恩義,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欲發心中不忍,甘冒殺頭危險,一時心軟就私放曹操及眾人過華容道。
華容道義釋曹操的壯舉,突出關羽知恩必報,一諾千金,義重如山,仁義天下的高尚品格。
原因有三。
即其一,曹操的豪氣感染關羽。
曹操雖是一代奸雄,但直來直去,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縱酒狂歌,時而號啕大哭的真性情與關羽有幾許相似。
再者曹操的孤傲和自賞同樣在關羽身上看出一二。
華容道上,被逼入絕境的曹操一看領將是關羽便放聲大笑,好像關羽不是來取他人頭的敵人而是多年未見的好友。
關羽也正是被曹操在這種絕境中竟能放聲大笑的豪氣和氣概所折服,從而不惜冒死放了曹操。
其二,儒家的思想左右關羽。
忠義不僅是儒家的根本思想,也是儒家推崇的倫理道德準則。
忠,就是忠於國家,忠於人民。
當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誓詞正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這是忠的體現。
而義,就是講究信義,不忘故主,有恩報效。
關羽千里走單騎尋故主劉備就是義,結義的義;即便立下軍令狀,冒著殺頭的危險,華容道上義釋曹操就是義,恩義的義。
赤壁之戰時的皇帝仍是漢獻帝,並非劉備,就不存在盡忠還是還義。
其三,剛愎的性格影響關羽。
剛愎自用是關羽的性格特徵之一。
剛愎自用的特點就是過分自信,完全聽取不了別人的意見,十分固執。
關羽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認為自己有把握再消滅曹操而未能把控住自己的控制能力,卻只考慮以自己的行為方式來成就自己的義舉和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從未考慮過放掉曹操所帶來的後果及危害。
義字儼然成為關羽內心深處的準則,放走曹操是恩義;回軍營接受懲罰是道義;重承諾不食言是信義。
在關羽的一生中,義早已溶入到血肉,密不可分。
關羽,一個集忠義、勇武為一身的「古今來名將中第一奇人」,終生守「義」,以身盡「忠」。
華容義釋曹操的壯舉突出關羽知恩圖報,一諾千金,義重如山,仁義天下的品質。
這也驗證 「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關羽立下軍令狀後為何要在華容道放走曹操
曹操被周瑜火燒戰船,敗走華容道,操突然在馬上揚鞭大笑。眾將問:「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
重讀《三國演義》有感
今年,我重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講述的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最終晉國奪取天下的故事。這本書中刻畫的個個都是英雄豪傑,但書中令我有深刻的感受的只有幾位。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人...
曹操赤壁戰敗後,忍不住3次大笑,卻引來3位大人物,差點丟了命
我國古代亂世屬實不少,紛爭與奪霸,而亂世一詞恰巧來源於諸葛亮《出師表》:「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此來回顧下諸葛生活的三國亂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