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做了太多無數男人想做又不敢做,做了也做不到的事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遺網:曹操一生並未稱帝,但是在歷史人物中的知名度,絲毫不亞於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這些帝王。
相比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們,曹操的故事,曹操的詩詞,卻是在人間廣為流傳,令人津津樂道。
在戲曲、電影、小說等各類藝術作品中,曹操的出鏡率也絕對是非常之高。
對於很多的有志男兒來說,曹操是心中的偶像。
他一生做了太多無數男人想做又不敢做,做了也做不到的事情。
一、吾曹不出,如蒼生何
在網絡上,每每有談及三國和曹魏的帖子時,評論中有一種觀點一般都會出現:一群一生無所成就的平庸之輩,評論一個建不世之功的英雄,豈不可笑?這句話初聽起來好像有些刺耳,但是事實上卻頗有幾分道理。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做屁股決定腦袋,站在平民百姓的位置上,去試圖評判和理解一個帝王雄主的格局和作為,原本就是一件非常不公平客觀的事情。
歷來英雄惜英雄,只有同樣是英雄之人,才能真正理解英雄站在權力之巔時的寂寞。
我們不妨一起看看毛澤東是如何評價曹操的: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
那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的中心地區。
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和發展。
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這麼說,戲裡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
這個案要翻。
公正嗎?不敢說100%公正,但是毛澤東的這番評論,起碼比90%關於曹操的評論要公正。
更關鍵的是,毛澤東對於曹操的理解程度,只怕比99%的人都要深刻得多。
箇中原因,大家可以自己慢慢品悟。
曹操生於亂世,軍閥割據,民不聊生。
這樣的時代背景,不是曹操本人所能夠選擇的。
但相比同世之軍閥,一如曹操在煮酒論英雄中所說: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張秀、張魯、韓遂之流,與「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的曹操相比,都決然算不上是什麼英雄。
大丈夫生六尺軀,何不令其千古?況曹操不僅意在終結亂世,一統天下,還蒼生以太平,又有此能力。
吾曹不出,如蒼生何?
二、劍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中國古代,男人的最高理想,莫過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且想要實現這般宏圖偉業,還須有個必要前提:一定要是亂世。
因為如果是太平盛世的話,王侯將相,自然是論資排輩,尋常百姓是想也不敢想的。
但是大家注意一點,即使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在當時大逆不道的言語,其實最高也不過是「王」,而非「帝」。
在漢朝時期,皇帝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所有者,而王侯則是由皇帝進行冊封的。
我們再來看曹操一生,只居魏王,而未將漢家皇帝取而代之。
可是所有人都知道,曹操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建魏稱帝,只是曹操審時度勢,不願為之罷了。
男兒存世,可將皇帝囚於彈丸之地,操縱皇帝如提線木偶,軍國大權集於一身,此何等氣勢如虹?
三、天下九州,一統其六
如近期熱播的三國劇《軍師聯盟》中關於曹操橫槊賦詩橋段的幾段台詞:二十年來,孤平黃金、定河北、征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
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
男兒之志至高者,盛世莫過強國富民,開疆拓土;亂世莫過一統天下,開國建朝。
從沒有人真正熱愛戰爭,但須知,能夠換來和平的唯一道路,就是戰爭,就是把敵人徹底消滅。
斬草不除根,則後患無窮。
曹操一生縱橫南北,曾有大勝,亦有大敗。
一生起伏跌宕,未嘗有過悲觀消沉,一蹶不振之時。
哪怕是在赤壁大戰,逃命之時,曹操依舊敢於談笑風生,指點江山。
這樣的胸襟和氣魄,早已不是尋常人物能夠望其項背。
四、寧可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
首先要聲明一點,「寧可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這句話完全是由《三國演義》為了仰劉抑曹而特意修改過的。
關於曹操錯殺呂伯奢之事,三國正史《三國志》中是沒有記載的,只見於裴松之注所引《魏書》、《世語》和孫盛《雜記》。
而且三書中記錄的又並不相同,《魏書》的說法是:「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世語》的說法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的說法是:「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
」
如此看來,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是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殺人動機。
按照《魏書》的說法,是正當防衛,或者防衛過當。
按照《世語》和孫盛《雜記》的說法,則是因疑心太重而誤殺。
更關鍵的其實是在殺人之後,關於曹操的那句表態,史書記載的是曹操誤殺呂伯奢之後發現真相,繼而悽愴嘆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前有危機之患,後有悔過之嘆,足可見曹操並非殺人不眨眼的殘暴之徒。
而經過《三國演義》改造後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則是將背景、對象、心態全部顛覆了。
原本就事論事的一次誤殺,變成了曹操歹毒到無以復加,奸雄之像躍然紙上。
更可怕的是,後世不少奸詐小人,在行小人之舉時,總喜歡拖出來這句小說中的演義之語「寧可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負我」,來為自己的姦邪行為尋找藉口:要想成事兒,就必須無惡不作,當年的曹操不就是這樣?事實上,曹操的黑鍋我們姑且不論已經背負了上千年,單只說這種拉大旗、作虎皮的行徑,放眼當今社會,各行各業,依舊熱衷此道。
五、長嘯醒握殺人劍,酒醒醉臥美人膝
真英雄和偽英雄的最大的區別在哪?就是真英雄從不隱藏自己的缺點和毛病。
而偽英雄則特別熱衷於不斷塑造和維護自己完美無瑕的形象。
英雄曹操,從未隱藏過自己對女人的喜好,尤其是對人妻這一特殊女性群體的偏愛。
而且因為這個嗜好,曹操還曾吃過虧,吃過大虧,在宛城之戰中,折了自己的大將典韋和長子曹昂。
曹操吸取教訓了嗎?自然是吸取了,但是曹操吸取的教訓是獲取人妻的方式方法,而非從此後再也不碰人妻。
其實打開今天各個宅男的移動硬碟,裡面的小姐姐們的尺度,不知道要比當年的曹操口味重多少倍。
但是宅男們只敢鎖上房門,關上窗戶、拉上窗簾,帶上耳機,打開播放器,在黑暗的螢幕螢光之下做著不可描述之事。
而曹操,光明正大,喜歡人妻,就是喜歡,哪怕全世界都知道我喜歡人妻了,那又如何?
長嘯醒握殺人劍,酒醒醉臥美人膝,此真英雄也。
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曹操
我個人最喜歡的曹操的兩首詞,一首是上面的《龜雖壽》,另一首是曹操橫槊賦詩的《短歌行》。
中國歷史上少年英雄,老來昏聵的絕不在少數。
而且越是年少得志,功業偉巨之人,老年時越容易陷入天下唯我獨尊的思維怪圈之中。
更有甚至,年少時理想遠大,但隨著年紀增長,自感去日無多,所以理想什麼的通通拋在腦後,臨死前及時行樂一把。
我們看曹操呢,或許你會說曹操這首詩里雖然寫的很好,但是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也做到了如此呢?如何證明老年的曹操,沒有變得利令智昏呢?其實,從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曹操有25位兒子,這其中良莠不齊,性格各異。
曹操偏愛曹植、曹沖,這點史書中均有記載。
但是在傳位這件對於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上,曹操卻選擇了曹丕。
為什麼?寵愛歸寵愛,國家歸國家,曹丕雖然不受自己寵愛,但卻無疑是最合適繼位的人選。
能夠在暮年保持大事上清醒不糊塗,不為外戚干政甚至動搖國本,英雄如曹操,堪稱名至實歸。
七、有子曹丕曹植曹沖,為父何求?
我們看到過太多王朝的衰敗,源自繼任者的昏聵無能。
我們也見識過太多父親一世英雄,兒子卻草包一個的悲劇。
曹操一生的豐功偉業,此處已無須多述。
據史書記載,曹操是個多子之人,共有兒子25位,女兒6位,養子3位。
曹操眾多兒子中最為後人熟知的,要數曹昂、曹丕、曹植、曹沖三位。
其中長子曹昂,在宛城之戰中為救曹操,和典韋、曹安民一同戰死於宛城,足以見其孝。
而曹沖,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
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
但曹沖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
除了廣為人知的曹沖稱象,曹沖還曾留下了智救庫吏、顧影自憐等典故,足以見曹沖的天賦之佳,若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至於曹植,在文學藝術圈的名聲就更是毋庸置疑。
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詩品》的作者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作為《詩品》全書中品第最高的詩人、中國詩歌抒情品格的確立者,在詩史上具有「一代詩宗」的歷史地位。
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而魏文帝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
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
於黃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
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曹丕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後人因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在文壇上的地位,將之並稱「三曹」。
縱觀歷史,堪與三曹在文學造詣上比肩的,也只有北宋年間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但也僅限於文學領域。
在政治、軍事以及對歷史走向的重大影響上,三蘇是決然無法與三曹相提並論的。
曹操有子如曹丕、曹植、曹沖,為父者何求?
八、有謀士如郭嘉、賈詡、荀彧、荀攸、程昱…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
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
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
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
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
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征吳無功而返。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
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
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其後投奔曹操。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
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
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
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
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
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讚。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東阿)人,本名程立,因夢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
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徵辟為壽張令,從此為其出謀獻策、征戰四方。
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於范縣。
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後,任命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
討平袁譚、袁尚後,拜為奮武將軍,封安國亭侯。
每每談及三國謀士、軍師,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蜀漢劉備陣營的諸葛孔明。
但是孔明之外呢,大家還能想起幾個劉備陣營的謀士呢?寥寥無幾。
原因何在?在於蜀漢的人才匱乏和選才之法。
如果說曹操在政治上最為人稱道的作為是什麼的話,那麼一定是知人善任。
曹操用人,絕對稱得上是不拘一格,甚至主張亂世用人,重才不重德,這在傳統的封建禮法之中,是絕對讓人難以接受的。
故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正在用在此處。
如果說諸葛亮之所以選擇劉備是因為劉備的仁義之名和所謂的漢劉正朔的話,那麼選擇曹魏陣營的謀士,更多則是更為理性,更為客現實的能人。
因為曹魏的實力和氣度,放眼三國絕對是無人能及的。
如果說未來三國中有哪一國最有可能一統天下,那麼一定就是曹魏無疑。
曹操不會搬出仁義禮智信這樣虛幻的雞湯招攬人才,他只會通過展現自己的實力和魄力,吸引那些同樣有志於一統天下的曠世大才。
九、有猛將如典韋、許褚、張遼、徐晃、夏侯惇…
典韋(?-197年),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寧陵縣己吾城村)人。
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
本屬張邈,後歸曹操。
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曹操。
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戰死。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今安徽亳州)。
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
年輕時在家鄉聚集了數千戶人家,共同抵禦賊寇。
曾有一次因缺糧與賊寇用牛交換糧食,牛到了對方手中後又跑了回來,結果許褚單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賊寇大驚,不敢要牛就走了。
從此淮、汝、陳、梁之地,聽到許褚之名都感到畏懼。
後追隨曹操,自典韋戰死之後,主要負責曹操的護衛工作。
官渡之戰時發現欲謀害曹操者,將刺客全部殺掉。
渭南之戰時在身披重甲的情況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漿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發現早已身中數箭,在與馬超、韓遂會面時只讓許褚相隨,期間馬超欲襲曹操,但聽聞許褚之名兼懷疑從騎就是許褚,便問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著許褚,許褚怒視馬超以令他放棄。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
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
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
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
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
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
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張遼為歷代推崇,並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
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
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曹丕稱帝後,徐晃被加為右將軍,於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
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名將,曹魏開國元勛,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
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
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
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
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
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
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與文臣多半居於廟堂之上,出謀劃策不同,武將的天職,是在戰場上與敵廝殺,刀刀見血,槍槍到肉。
還是拿蜀漢劉備手下的武將為例,除了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之外,蜀漢有能力的武將數量其實很少。
這也導致在劉備去世,劉禪繼位後,蜀漢的軍事力量持續在下降而非上升。
諸葛亮六出祁山,均無功而返,表面上的原因似乎每次都是天不遂人願。
而背後的本質,卻是蜀漢人才凋敝,饒是孔明智計天下無雙,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戰爭不是下棋,僅靠謀略就能取勝。
而反觀曹魏,麾下大將百餘位,其他尋常將領不下千人。
原因何在,正是由於曹操雄踞中原及北方六州之地,而這些土地自古便是百戰之地,民風彪悍,慷慨悲歌之士更是前赴後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所以即使在曹操去世,曹丕繼位以後,曹魏的軍事力量和人才儲備依舊是三國中最為強盛的。
最終曹魏得以一統天下,靠的正是這一點。
十、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台(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
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
餘下的香可分給諸夫人,不用它祭祀。
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著製作帶子、鞋子賣。
」
後以「分香賣履」喻臨死不忘妻妾,唐朝詩人羅隱在《鄴城》中寫到:「英雄亦到分香處,能共常人較幾多。
」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曾言:「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
如果說曹操一生最可愛的地方,恐怕就要屬臨終的這一番話了。
曹操一世英雄,九死一生,但是到了臨死,記掛的竟然是兒女情長,是自己的妻妾在自己身後該如何生活。
原本萬人之上的魏王,在此時此刻,變的和尋常百姓家的丈夫,沒有任何區別。
曹操沒有要求太多珍貴的陪葬品,也禁止大辦喪事,更沒有像某些帝王臨終還要拉著自己的妻妾一道共赴黃泉墊背。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曹操的睿智,絕不僅限於政治、軍事、文學,更也體現在自己的家事。
作為英雄的曹操,光芒萬丈,功業偉著;作為丈夫的曹操,溫情脈脈,重情重義。
看來真英雄,真男兒,絕非無情無義,而是用情至深。
三國人物名號中,誰的名號最霸氣?
水泊梁山上的好漢各自有著獨特的標籤--綽號,他們或是以技能為號,或是以神獸為號,或是以古人為號,凡是差不多搭得上邊的,以人物相匹配的,都是用來做了揚名江湖的「萬」。三國歷史人物雖然不用行走江湖,...
三國中,哪些大將得以善終?
漢末三國時期,名將輩出,有的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比如孫堅、張郃等,有的被暗殺,比如孫策、張飛等,有的被擒後被殺,比如呂布、關羽等,但也有很多大將得以善終,其中,有十位比較著名,他們都是誰呢?這十...
曹操手下6大猛將排名,除了典韋許褚你覺得還該有誰?
我們前面說過《三國演義》里的那些謀臣,比如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人之間的鬥智鬥勇。不過對於群雄逐鹿的戰亂時代,武將間的競爭則來得更加的激烈和直接。今天就來說一說《三國演義》里那些武將的故事,看看...
曹操手下善終的大牌名將,張遼排名第二,第一號稱天人
熟讀三國歷史,曹操無疑是漢末最強大的梟雄,手下名將輩出,伴隨著的數十年的征戰殺伐,不少名將最終隕落戰場。無論是被斗將的時候被斬殺,還是中箭而亡,總之難得善終。那麼曹操手下善終的大牌名將到底有多少...
三國最悲催的四年,多少英雄豪傑多少帝王將相OVER了
三國,中國歷史上最動亂的年代之一,在那個短暫的歷史舞台上,多少英雄豪傑多少帝王將相如白駒過逝一樣。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下那最悲催的四年,公元220年也就是魏代漢到公園223年的這四年之間,多少名人...
解疑-當司馬懿做高平陵之變時原來忠於曹操的武將們在哪?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來佐助曹丕。曹丕去世時,又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