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開國領袖學習工作方法:怎麼思考前無古人的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編者按】黨的八大後成立了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六個人組成的政治局常委會,成為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這六位領導人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寶貴的工作方法,在不同時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研究專家金沖及先生曾長時期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主要是從事對這六位領導人生平和思想的研究。
他們的智慧給了金沖及先生強烈的感受和深刻的教育。
三十多年來,他撰寫過許多文章,談及自己的學習體會,這些文章日前由三聯書店以《向開國領袖學習工作方法》結集出版。
9月24日,三聯韜奮書店舉行了《向開國領袖學習工作方法》首發式,金沖及先生做了關於本書的一個演講,介紹了我黨第一代領導核心的工作思想方法。
本文是根據金沖及先生現場演講整理的部分內容。
《向開國領袖學習工作方法》封面
我講《向開國領袖學習工作方法》,嚴格講起來是開國領袖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今年要出書的時候我考慮選題時想到這個題目還有一個原因,因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九十幾年現在回頭想想確實使人感慨萬千。
95年前這個黨成立了,再往前推2年,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候舉行第一次世界共產主義會議。
那個時候參加會議的一共有二十幾個國家,再下面一年,到了1920年,開第二次世界共產主義代表大會,那次參加會議的是三十幾個國家。
還有很多國家沒有成立共產黨,特別是亞洲幾乎沒有共產黨。
第二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還有其他亞洲十多個國家的黨成立。
同樣是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的政黨,這90多年變化相當的大。
這95年中間不知道有多少腥風血雨,不知道有多少艱難險阻,而走過來的九十幾年中間,只有中國共產黨表現是非常突出的,今天中國共產黨在世界範圍內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地位?要取得這樣的地位並不容易。
中國共產黨曾經在民主革命時期有兩次幾乎是到了毀滅的邊緣,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一次是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後,很多人認為中國共產黨完了,但是中國共產黨沒有亡,而且第一次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次長徵到了延安以後,毛主席就說我們已經更強了。
中國共產黨剛成立的時候50多個人,成立28年就取得了這麼大範圍的勝利。
當然我們也有過錯誤,「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很多其他黨處在這種狀況下往往自己就垮了,但中國共產黨能夠跟人民站在一起,糾正自己的錯誤,又大步向前走,又走出讓全世界都驚奇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小平同志是這樣講的——領導集體總要有一個核心,我們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一個領導集體。
中國共產黨能夠一路走過來,碰到許多嚴重的困難挫折,不僅沒有跌倒,而且能夠爬起來,還能夠帶動大家繼續前進,這樣的領導還有第二代、第三代,沒有這樣的領導集體行嗎?
小平同志講到形成一個領導集體很不容易,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很不容易。
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我有一個有利的條件,剛開始到文獻研究室工作的時候,因為編《周恩來傳》,我是住在中央檔案館的,那個時候翻閱檔案好像比現在要更方便一點。
比如當年的會議記錄,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前,會議記錄簡簡單單,有點像國民黨很多會議一樣,時間、出席的人、討論事項,然後會議決定,幾點,就是這樣記錄的。
但是到了1927年夏天開始,會議記錄非常詳細,而且都有對話。
一看會議記錄,給我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最後拿大主意的是共產國際。
瞿秋白
在政治局會議上基本上起最大作用的是兩個人,一個是瞿秋白,一個是李維漢。
每次開會的時候,瞿秋白就先從理論上對於形勢做一個系統分析,然後李維漢就講怎麼辦,派誰去,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完成等具體部署。
我那個時候感到,李維漢做的這些東西,瞿秋白可能做不到,因為他的書生味道更重;但是讓李維漢講瞿秋白的那些東西他也講不出來。
到1927年11月1號周恩來進常委,一看到會議記錄我就有一種感覺,周恩來一出來一切都不一樣了,他能夠把瞿秋白和李維漢的優勢集中在一起,對形勢做一個系統分析,理論上講出道理來,現在我們該怎麼辦,誰來做,都統一了。
除了他以外,能夠在會上講的第二個人是李立三,但是兩個人爭論的時候通常是聽周恩來的意見。
青年毛澤東
但等到毛主席一出場,又不一樣了。
周恩來非常高明,但是他大體上是在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基本的框架下,細緻周到合情合理地去做。
但毛主席不一樣,他一到一種場合就分析出來,現在有什麼情況發生,現在歷史發展到什麼新的階段,這個新階段特點是什麼,因此工作方針要做什麼樣的改進。
一看他的那種氣勢, 我覺得確實周恩來的內心是佩服毛澤東的。
遵義會議以後本來政治工作方面周恩來是負責人,毛澤東是他的幫助者,但之後周恩來病倒了,過草地的時候抬著到了陝北。
遵義會議三人組,周恩來是組長,並不是毛澤東,到了陝北的時候,那個時候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提出來由周恩來當軍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就說應該毛澤東當,他做毛澤東的副手,他從內心覺得毛澤東高明。
所以我們第一代領導集體給我一個感覺,首先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始終是高屋建瓴的這麼一個核心,同時不僅是他一個人,而是有一群人。
這幾個,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雲、鄧小平,都是不可缺少的,除了領導核心以外,軍事方面的軍事元帥,都是如此。
有這麼一個領導班子使我們能夠在28年中間取得革命的勝利,在建國以後儘管我們也遭受了挫折,但共產黨從沒有趴下,相反能夠帶領大家一步一步創造新的成就。
這方面確實跟領導核心有很大的關係。
說實在的,一個領導班子大的目標、大的方針政策定下來以後,怎麼幹非常重要,這次出的書具有關鍵性的意義是,一個領導集體是怎麼工作的,他們是怎麼思考問題的。
先講毛主席。
在這本書里提到他的工作方法的幾個特點,我一開始就講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用了這樣一段話,「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
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
毛主席有幾個比較大的特點。
第一,他有很好的戰略性,戰略思考。
什麼叫戰略頭腦、戰略思考?最重要的是能夠有一個全局觀點,能夠有高度敏感的預見性。
為什麼我覺得西方現在沒有政治家,他們都是來一件事情處理一件事情,應付眼前的單件事情。
1937年12月,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全體同志合影。
前排左起:項英、凱豐、王明、陳雲、劉少奇;後排左起:康生、彭德懷、張聞天、張國燾、林伯渠、秦邦憲 、周恩來、毛澤東。
毛澤東數字圖書館 圖
抗戰開始,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以後究竟是不是開始全面抗戰,並不是立刻就能知道的。
因為抗戰之前日本人在這裡製造一個事件,在那裡製造一個事件,多了。
這次是一個地方性的事件還是全面抗戰開始,並不是立刻就能判斷的。
大家說(1937年)7月8號我們有一個宣言,但宣言並不是說中國進入了一個全面抗戰的階段。
當時政治局主持會議的人還說還要再看一看,毛主席在這次會上就說,不,現在我們全面抗戰的準備時期已經結束了,已經進入到全面抗戰的階段。
這樣的話使得我們的方針政策都要有所改變。
打起來以後,他的《論持久戰》又出來了,而且分成三個階段,怎麼來取得勝利,他都講了。
一路下來到解放戰爭也是這樣,一開始說兩手準備,我們確實是真心希望和平,但是打了,根據前面三個月的戰爭他歸納出來多少條。
1947年的12月,他就說我們20年沒有解決的誰有優勢的問題現在解決了,到了一個轉折點。
這句話在國民黨來講根本還看不出來革命誰會取得勝利。
所以毛主席給大家一個感覺,在他的領導之下,中國什麼事都是有很明確的方向感。
因為工作頭緒那麼多,毛主席說關鍵問題是要抓住當時最主要的問題。
他說你看有經驗的船夫,他在船一拉動的時候非常放鬆,但是一到有險灘或者有礁石的地方,快到了時他馬上就全神貫注,其實他也不用大的力氣,用槳一頂繞開,向前他就又放鬆了。
假如說這個船夫從頭到尾一直處在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真的碰到危險的地方他就沒有力氣了,說不定船要翻。
毛主席知道什麼時候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我們該怎麼做。
另外毛主席有一句有名的話——抓而不緊等於不抓,這一點在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都有感覺。
毛主席他要做哪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可能聽了以後你不當一回事。
我記得1952年元旦他在會上一講話,一散會誰也顧不上過年了,馬上回去辦,他抓的事情不抓出一個結果來,不會就那麼輕易的算了。
周恩來
周恩來同志跟毛主席的作風並不完全相同。
我在檔案室看到他們講的話和起草的文件非常多,毛主席都是高屋建瓴大氣磅礴的那麼一股氣息,周總理的文章,印象深的是感覺他周到細緻入情入理。
陳雲曾經講過一句話,他說毛主席最離不開的人是周恩來,確實也是這樣。
他(周恩來)來講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哪一樣東西他都能拿得起來,毛主席交給他是最放心的。
周總理的思想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有一個外國朋友講過一句話,他說周恩來沒有那種狂想主義的東西,也沒有極端主義的東西,這恐怕是周恩來很大的特點。
他沒有熱情奔放狂想式的東西,他都是比較細緻周到的。
另外,一般情況下他不走極端。
所以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他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
沒有極端主義,對複雜的問題要具體分析,這個是辯證法。
我們要學習走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那麼一種奉獻的精神,他那種精力充沛的解決各種複雜問題的能力,他那種謙虛謹慎周到細緻、跟群眾密切聯繫的作風,都很突出。
我們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這個是他很大的特點。
劉少奇
再講劉少奇。
少奇同志那個時代是一個群星燦爛的時代,十大元帥無論哪個方面都是群星燦爛,少奇同志在群星燦爛中不是一般的一顆星,而是一顆巨星。
為什麼?他有哪些其他人達不到的東西,我講三條。
第一條,我說他是一個理論家,理論家並不是說他花了多長時間講馬列理論。
他們都是在實踐中間。
少奇同志我覺得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他往往是從某一件具體事情裡面看出一般性的問題。
比如說華北的根據地建設,一講華北根據地什麼情況,一般就是說怎麼做,然後總結幾條經驗,我們怎麼發動群眾的。
但少奇同志不是這樣子,他講歷史的發展常常不是直線的,而是起伏的,有高潮、有低潮。
當局面處在一個高潮的時候,整個形勢迅速地向前發展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的工作就應該放手、大膽地打開局面,大刀闊斧,但是有的時候處在低潮,那你就不能胡來,要減少別人對你的打擊,積蓄能力,再等待時機。
在組織形式、工作方法上都有相應的變化。
少奇同志這兩句話一講,我就覺得這個叫理論,他是從個別中間發現許多一般性的規律,也是可以讓人家舉一反三的。
比如說匈牙利事件,他到蘇聯去了一次,在講完話回來匯報的時候,他說要警惕黨內出現一些特權階級。
他不是停留在一些具體事情上面,而是上升到普遍性的規律上,那才叫理論。
第二,戰略家。
特別是毛主席到重慶談判的時候,大方針進軍東北,毛主席早就定了。
他(劉少奇)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另外怎麼打?要「讓開大路,占領兩廂」,這是他給周恩來的電報里提的。
所以他也是一個有戰略頭腦的人才。
第三,他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
另外是朱老總。
朱老總到建國以後年紀漸大,基本上委員長是到處視察。
朱老總這個人雖然是軍人,但是在蘇聯、德國都學過軍事,他傳統文化的訓練也很好,外文也是很好的。
別的不講,最近我們要出一本書,關於朱老總做委員長以後到各地調查的報告。
比如說他到山區一看,應該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說山區應該發展林業。
到海南島一看,海南島應該建設成為另外一個寶島。
講到軍事工業的時候,他講到同時有一部分還要能夠民用。
朱老總這個人的社會經驗、軍事經驗太豐富了,他一說就說在點子上。
鄧小平
鄧就更不用多說,這本書里有一篇講中國總設計師鄧小平。
為什麼叫他總設計師?1950年代初曾經有過那麼一次討論,《人民日報》當時展開一個討論「施工必先有設計」。
鄧小平作為第二代的領導核心,給我感覺這一點上他跟毛主席一樣,他給我們中國人一個強烈的共同的方向感,我們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怎麼來實現?他說三步走,第一個十年解決溫飽問題,第二個十年達到小康,再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三步走也很重要。
僅僅這麼幾句話給人一個什麼印象?使大家有了共同的方向感。
一個領導人不能使全體人有一個全局的長遠的眼光,不太能稱之為一個政治家,有幸我們接連幾位領導人都是政治家,在帶動我們前進。
即使中間有挫折,也是以自己能力糾正的,糾正了以後又很快進入軌道。
陳雲同志突出的一個是經濟工作,一個是黨建工作,他特別重要的是強調要學哲學。
他在寫若干歷史決議的時候專門講了要有一條——學哲學,臨退下來的時候跟新一代的領導人強調要學哲學,形成了這麼一個風氣。
陳雲同志十五字方針我也不去多說了,在他看起來天下的事物都是非常複雜的,所以他強調要用90%的時間去搞調查研究,用10%的時間來決定問題。
他說困難的是調查研究、弄清情況,而不是做決定,這個話真是講得好。
所以陳雲同志也批評我們有的領導人,他說你一個人跑二十幾個縣,不就是坐著汽車轉一圈,到了那裡你講的話比人家講的話還多,說明陳雲同志是真正從實際出發來做的。
這六位老人家是第一代,將來還有第二代、第三代,在座年紀輕的可以寫寫,我只能寫開國領袖那一段 。
我們現在很多人在機關沒有經歷過那麼多事情,所以可以看看他們在中國那麼複雜的情況下,碰到前無古人的事情,他們是怎麼想問題的,怎麼完成任務的,恐怕是有好處的。
作者金沖及
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形成:史稱「五大書記」分別是哪五位?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即將取得最後勝利,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取得了圓滿的成功,成為中國共產黨發展上一次空前的團結的大會...
鄧小平再三表示不願當總書記 毛主席用一個比喻將他說服
我們知道,鄧小平同志既是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人物,也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鄧小平正式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標誌,是在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