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帝王簡史5(東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公元25年劉秀登基稱帝,到公元220年劉協禪位於曹丕,東漢王朝傳承八代十四帝,共一百九十五年時間。

東漢是繼秦和西漢之後華夏民族建立的又一個統一而強大的王朝,它將華夏文明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在東漢時期,北方的宿敵匈奴分化為南北兩部,最終北匈奴西遷向歐洲遁逃,南匈奴南下向漢帝國臣服。

佛教也在這一時期由西域傳入中國,與此同時道教也興起於民間。

東漢之時,豪強地主勢力逐漸擴張並最終形成門閥士族階層,匈奴、羌族、氐族等周邊少數民族繼續大舉內遷,北匈奴西遷後留下的漠北故地則被鮮卑人占據。

以上這些前所未有的改變都對後世歷史的發展和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講講東漢的十四帝。

東漢皇帝列表


東漢的第一個皇帝劉秀,是西漢王朝的宗室。

不過到他這一代,已經淪為一介布衣。

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劉秀與大哥劉縯也在家鄉起兵,後為了保存實力,團結起義力量,率眾與綠林軍合編,共同抗擊莽軍。

昆陽大戰之後,大哥劉縯被更始帝殺害,此時的劉秀雖心懷怨恨,但不敢公開與更始帝翻臉,只得強忍悲傷,忍辱負重,韜光養晦。

公元23年,借更始帝派遣自己北上安撫河北的機會,劉秀掙脫更始政權的羈絆,北渡黃河,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

到達河北之後,劉秀攬英雄,悅民心,聯合當地世家大族,逐漸蕩平河北諸郡,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

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登基稱帝,仍以「漢」為其國號。

後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重新統一全中國。

劉秀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開明君主,面對斷壁殘垣、山河破碎的社會狀況,他勤於國政,改革開拓,終於使東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廢墟中重獲恢復和發展。

他在位三十二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的政策;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啓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公元57年二月初五,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劉秀即便是在臨死之時,也不忘安撫百姓,他下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

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

」由此可見劉秀的愛民之心,他是一位真正的中興之主。

漢光武帝劉秀畫像


東漢的第二位皇帝劉莊,是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

劉莊少年聰慧,十歲便通曉《左傳》,時人曾作詩誇讚。

公元43年,15歲的東海王劉莊被立為皇太子,公元57年登基即皇帝位。

即位後的劉莊一切遵奉光武制度。

他提倡儒學,注重刑名文法,為政苛察,總攬權柄,權不借下。

他對貴戚功臣,特別是依仗權勢,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嚴加懲處。

對內,他注意整頓吏治,對地方官吏進行嚴格的考察和黜陟,並多次下詔減免賦稅徭役,減輕刑罰;令官吏勸督農桑,治理病蟲害;並以公田賜與或賦與貧民。

此外,他還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黃河。

對外,他也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脅。

公元73年,劉莊派竇固徵伐北匈奴。

其後,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諸國皆遣子入侍。

次年,復置西域都護。

此外,隨著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劉莊將佛教引進中國,使佛教開始在中國流行。

劉莊在位期間,吏治清明,社會安定,當時民安其業,戶口滋殖,至他統治後期,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人口由光武年間的2100多萬激增至3400多萬,社會出現了繁榮的盛世局面。

公元75年,劉莊去世,時年四十八歲,廟號顯宗,諡號孝明皇帝。

漢明帝劉莊畫像


東漢的第三位皇帝劉炟,是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個兒子,公元75年,時年19歲的劉炟登基即位。

即位後的劉炟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的為政之策,使得東漢經濟、文化在此時得到很大的發展,此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

劉炟還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於漢。

因為大體承繼光武以來之施政方針,勵精圖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劉炟與其父明帝劉莊統治期間史稱「明章之治」。

另外,劉炟忠厚仁義,篤於親系,而且其政令刑罰也是比較寬疏,他還禁止了一些酷刑,例如廢除了連坐之刑。

但劉炟在位期間,由於過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員求虛丟實,開始腐敗。

而且劉炟過於放縱外戚,導致漢和帝時期外戚專權,種下日後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政的遠因。

公元88年,劉炟去世,時年三十一歲,諡號孝章皇帝。

漢章帝劉炟畫像


東漢的第四位皇帝劉肇,是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後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

公元82年被立為皇太子,公元88年即位,養母竇太后隨即臨朝稱制。

公元92年,劉肇聯合宦官掃滅竇氏戚族,開始親理政事,每日臨朝聽政,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

劉肇當政時期,曾多次下詔賑濟災民 、減免賦稅、安置流民、勿違農時,並多次下詔納賢,在法制上也主張寬刑,並在西域復置西域都護。

劉肇十分體恤百姓疾苦,多次下詔理冤獄、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告誡上下官吏反省造成天災人禍的自身原因。

公元105年,全國墾田面積達732萬多頃,為東漢之最,戶籍人口達5325萬多人,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時人稱為「永元之隆」。

公元105年,劉肇病逝於章德殿,終年27歲。

諡號為孝和皇帝。


東漢的第五位皇帝劉隆,是漢和帝劉肇最小的兒子。

劉隆的父親漢和帝劉肇在世的時候,生了許多皇子,但大都夭折。

漢和帝以為宦官、外戚在謀害他的兒子,便將剩餘的皇子留在民間撫養。

公元105年,父親劉肇病逝以後,出生僅僅只有三個多月的劉隆被皇后鄧綏立為皇帝。

由於年幼,劉隆即位後,朝政完全由太后鄧綏把持。

公元106年9月21日,登基僅有220天的劉隆悄然離世,因此劉隆是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因此上諡號為「孝殤皇帝」。


東漢的第六位皇帝劉祜,是漢章帝劉炟的孫子。

殤帝劉隆去世後,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立帝,在得到太傅張禹、司徒徐防等大臣的支持後,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為帝,這一年,劉祜剛滿13歲。

然而即位後的劉祜卻沒有趕上好時候,內憂外患,百事多艱。

首先是西域各國不滿班超離任以後擔任西域都護任尚的苛政,紛紛叛漢。

接著就是羌族起義,這場戰爭長達11年之久,耗費巨大,使東漢元氣大傷。

邊疆多事的同時,國內也災害連年,人心浮動。

地震,水災,風暴和冰雹的襲擊不斷,人民困苦不堪。

公元121年鄧太后去世,劉祜親政。

然而深受外戚之害的劉祜親政後,在逐步剷除戚族勢力後,卻轉而開始寵幸宦官集團,對心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恩寵備至。

使得宦官集團生活奢侈,貪污受賄,干預政事,無惡不作。

使得士族官僚集團與宦官集團的矛盾日益嚴重,為帝國日後的不安埋下不穩定因素。

公元125年二月,南下遊玩的劉祜忽然得病,只好下令立刻回京。

在返回途中到達葉縣(今河南省葉縣南),已呈彌留狀態,很快便死於車中,終年32歲,諡號孝安帝。


東漢的第七位皇帝劉懿,是濟北惠王劉壽之子。

公元125年漢安帝劉祜去世後,閻太后為把持國政,在哥哥閻顯支持下,迎立劉懿為帝。

劉懿在位時,閻顯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殺逐安帝親信宦官,獨攬大權。

公元125年12月10日,劉懿因病去世,共在位206天,史稱東漢前少帝。

劉懿去世後,宦官孫程等人合謀誅殺了亂權的閻顯兄弟。


東漢的第八位皇帝劉保,是漢安帝劉祜之子,母親為宮人李氏。

劉保五歲時便被安帝立為太子,但早年因捲入宮廷鬥爭,無辜被廢,降為濟陰王。

後安帝去世,皇后閻氏為把持朝政,立了年幼的宗室劉懿為帝,不料劉懿即位兩百多天就一命嗚呼。

正當弄權的閻氏集團謀劃另立幼主之時,早一步得到消息的劉保在宦官集團的擁護下登基稱帝,之後徹底剷除閻氏家族勢力,掌握政權。

由於劉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來的,所以即位後的劉保拱手將大權交給宦官,劉保本人雖然溫和但也軟弱無能。

後來宦官又與外戚梁氏勾結,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梁氏專權。

宦官、外戚互相勾結,弄權專橫,漢朝政治更加腐敗,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百姓怨聲載道,簡直是民不聊生。

公元144年劉保去世,時年三十歲,諡號孝順皇帝。


東漢的第九位皇帝劉炳,是漢順帝劉保之子,母親為虞貴人。

公元144年四月,兩歲的劉炳被立為皇太子。

八月,漢順帝去世,劉炳繼位。

劉炳即位後,尊漢順帝皇后梁妠為皇太后,政權實際上被梁妠把持,梁妠的哥哥大將軍梁冀飛揚跋扈,朝廷腐敗,民不聊生。

當時九江郡還發生過暴亂。

劉炳即位不久便身患重病,公元145年2月15日,劉炳在玉堂前殿去世,年僅兩歲,諡號孝沖皇帝。


東漢的第十位皇帝劉纘,是漢章帝劉炟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

漢沖帝劉炳繼位不久便患病,大將軍梁冀便徵召八歲的劉纘到洛陽都亭,準備等漢沖帝去世後,就立他為皇帝。

漢沖帝去世後,梁太后與梁冀便立劉纘為帝,藉此再度以皇太后身份臨朝攝政。

劉纘即皇帝位之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梁冀手中。

梁冀主持朝政期間,專橫跋扈,無所不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但都遭到了梁冀的打擊和壓制。

梁冀在朝廷上頤指氣使,氣勢凌人,不可一世,劉瓚雖然才8歲,也看他很不順眼。

在一次朝會中,他當著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將軍也」,表示自己的義憤,惹得梁冀大怒。

退朝後,梁冀銜恨在心,覺得劉瓚雖小,但為人聰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擔心劉瓚年長後難以支配,決定害死他。

公元146年閏六月,梁冀讓安插在皇帝身邊的親信暗中把毒藥攙在劉瓚食用的煮餅之中。

劉瓚吃過毒餅,頓覺氣悶肚痛,無幾中毒身亡,死於洛陽宮中,年僅9歲,諡號為「質帝」。


東漢的第十一位皇帝劉志,是漢章帝劉炟曾孫。

質帝劉瓚被害後,梁太后與兄大將軍梁冀定策,迎立十五歲的劉志為帝,太后臨政,朝政大權依然由外戚梁冀掌握。

梁冀專權,禍國殃民,激起極大的民憤,劉志對於梁冀的橫暴也怨恨頗深,早有剷除之心。

延熹二年,劉志與宦官單超等合謀,盡數誅滅梁氏家族。

誅滅外戚集團以後,大權從此又落入宦官手中。

宦官五侯及其黨羽的專橫,不僅朝中正直官員反對,就連劉志也開始擔憂,所以他開始重用宦官侯覽等,分奪他們的權力,對他們進行打擊。

但劉志對於宦官五侯的抑制,只是為了強化皇權,並不想清除,故而待他們稍加抑制後,大權還是交給了他們。

而新宦官重新上台後,也同樣殘暴專橫,魚肉人民。

由於統治階級的奢侈腐朽,國家財政基本枯竭。

在這種情況下,劉志一方面採取對農民加重賦稅的辦法來解決財政困難,另一方面就是賣官鬻爵。

公元161年,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數民族起義,活動到了三輔 (今陝西省中部)地區,劉志為了減輕國庫的財政支出,就下令以不同價錢賣關內侯、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官爵。

劉志賣官鬻爵的弊政對當時影響極壞,不僅貪污成了合法行為,直接破壞了吏治,而且由於貪官污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並為靈帝時更大規模的賣官鬻爵開了先河。

由於宦官當政、賣官鬻爵等種種弊政,朝政糟糕至極。

為了維護東漢王朝,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一些太學生及郡國士人,就聯合起來發起「清議」。

他們議論政治,品評人物,在輿論上對宦官集團進行猛烈抨擊。

同時,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吏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也極力打擊宦官勢力。

九年,朝中官員、太學生員與外戚聯合反對宦官當權,劉志下詔逮捕李膺等二百餘人,禁錮終身,史稱「黨錮之禍」。

劉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信任宦官,察舉非人,時人譏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東漢王朝自此江河日下,瀕於滅亡。

公元16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劉志在德陽前殿去世,時年三十六歲,諡號桓,史稱漢桓帝。


東漢的第十二位皇帝劉宏,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

漢桓帝劉志駕崩後,皇后竇妙臨朝問政。

桓帝無子繼位,竇妙與其父竇武等商議,最終選擇了劉宏繼承大統。

劉宏即位後,大將軍竇武因定策有功,其族人加官進爵,從此竇氏外戚權傾一時。

竇武依賴太傅陳蕃主持朝政,而陳蕃大量啟用在第一次黨錮時受處罰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後即達成一致意見,密謀剷除宦官集團。

但不久事情敗露,宦官們搶先發動政變,竇武、陳蕃等人均被滅族。

公元180年,劉宏力排眾議,立何氏為皇后。

何皇后父親何真被追封為車騎將軍、舞陽宣德侯;母親被接入宮中居住,封為舞陽君;她的大哥何進和二哥何苗也被招入朝廷擔任要職,何氏家門榮極一時。

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動。

劉宏執政期間,多為蠻族、妖道在偏遠地區叛亂,被盧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劉宏認為天下穩如泰山,便安心享樂,鮮問政事。

劉宏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

公元189年5月13日,劉宏去世,諡號孝靈皇帝。


東漢的第十三位皇帝劉辨,是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嫡長子。

劉辯在靈帝駕崩後繼位為帝,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

劉辨在位時期,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他即位後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併,被迫出宮,回宮後又受制於以「勤王」為名進京的涼州軍閥董卓,最終被董卓廢為弘農王。

被廢黜一年之後,劉辯在董卓脅迫下喝毒酒自盡,時年僅十五歲,史稱東漢後少帝。

其弟獻帝劉協追諡他為懷王。


東漢的第十四位皇帝劉協,是漢靈帝劉宏次子,漢少帝劉辯異母弟,也東漢最後一任皇帝。

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

劉協登基後,董卓自封為丞相,後又加封為太師,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

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後來逃出長安。

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200年,劉協不滿曹操大權獨攬,不甘心作為傀儡,乃暗下衣帶詔,令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誅殺曹操。

結果事情敗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誅殺,懷孕的董貴人也被絞殺。

伏皇后寫信給她的父親伏完,盡數曹操殘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夠效仿董承,剷除權臣,但伏完始終未敢行動。

公元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誅殺曹操的密謀敗露,伏皇后被幽閉而死,劉協與她所生的兩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殺,伏氏宗族百餘人被處死。

公元215年,曹操威逼劉協立其女曹節為皇后。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東漢正式滅亡。

公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享年54歲,諡號孝獻皇帝。

影視劇中漢獻帝劉協形象


(如果您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頭條號——明小明古今談,我會不定期為您奉上精彩的歷史故事,與您在文字中交流。

再次感謝您的閱讀和評論!)


PS:部分圖片和資料引用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予以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漢十二帝簡述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與西漢合稱漢朝,傳八世共十四帝,歷經一百九十五年。因西漢又稱為前漢,故東漢又稱後漢。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出...

東漢皇帝簡介

1.漢光武帝劉秀,公元25-57在位,在位年數32年,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葬於原陵。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