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後唐與它的十三太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的後唐與它的十三太保

近期,無意間看了部2016年上映的香港電影《十三太保》,才發現後唐也有如此人物,他就是力大無比,英勇善戰,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的十三太保之一的李存孝。

對於後唐,對於十三太保,對於李存孝,大家又有多少了解呢?

電影《十三太保》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這一稱謂源於《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891年-979年 )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
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
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
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

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十國地圖

而後唐由晉王(唐昭宗封為晉王)李克用與十三太保創立。

908年沙陀部人
李存勖繼其父李克用之位,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後攻破幽州,盡並盧龍及河北之地,923年稱帝,建後唐,稱莊宗,同年攻占開封梁末帝死,後梁隨即滅亡,莊宗遂定都洛陽。

926年後唐魏州發生兵變,莊宗被亂兵所殺。

太祖李克用養子李但遂入洛陽,稱後唐明宗。

明宗死後,933年明宗第三子李從厚嗣位,稱閔帝。

後為李從珂部下所殺。

934年明宗養子李從珂乃即位,936年大將
石敬瑭叛後唐,引契丹兵敗唐軍,攻洛陽,李從珂自焚身亡,後唐滅亡。

後唐與十三太保可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說後唐是建立在十三太保身上的,十三太保對後唐的建立功不可沒,那這十三太保又都有誰呢?

後唐的十三太保指的是晉王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個兒子(含義子)。

大太保李嗣源:

累戰功官至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

同光元年,莊宗李存勖領兵取汴梁,滅後梁。

四年,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李嗣源入洛陽監國。

即位後改名亶,改元天成。

雖注意民間疾苦,但不通漢文,不能親理朝政,用人不當,權臣安重誨囂張跋扈,次子李從榮驕縱,以致變亂不斷。

最後,李從榮舉兵造反,李嗣源飲恨而死。

二太保李嗣昭:

農民之子,後為李克用義子、李克柔養子。

參與收復潞州、援兵滄州、平叛李瑭、太原解圍、攻潞州、胡柳之戰、抗擊契丹、征張文禮等大小
戰役

曾節制澤、潞兩州,先後擔任司徒、太保、侍中、中書令等職。

莊宗即位後,被封太師、隴西郡王。

天佑十九年,征鎮州張文禮時中箭身亡。

三太保李存勖:

後唐莊宗,後唐政權的建立者,李克用的長子。

908年繼晉國王位,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使得晉國逐漸強大。

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為後唐莊宗。

同年十二月滅後梁,實現了對中國北方的大部統一,以勇猛聞名。

四太保李存信:

早年為牧羊奴,聰慧機敏,足智多謀,通曉四夷語言,能識六蕃書,為沙陀軍李國昌親信。

李克用剿滅黃巢時李存信一直跟隨作戰,屢有功勳,被李克用收為義子,賜名李存信,大順元年與李存孝擊張浚軍於平陽。

天復二年十月,因病死於晉陽。

五太保李存進:

少年習武,有勇。

李克用入關破黃巢,以為義兒軍使。

後唐莊宗戰柏鄉,遷行營馬步軍都虞候,論功授邠州刺史、檢校司徒。

天佑十二年,歷慈、沁二州刺史,加天雄軍都部署。

十六年,以本職兼振武軍
節度使

十九年,以檢校太傅、北面招討使征討張文禮於鎮州,不克,戰死。

六太保李嗣本:

生父張准為銅冶鎮將,後為晉王李克用養子。

擊居庸關,以功遷義兒軍使。

破王行瑜,遷威遠軍使。

攻羅弘信,以先鋒兵破湯陰。

累戰功遷代州刺史、雲州防禦使、振武節度使,號威信可汗。

貞明二年,契丹入代北,攻蔚州,李嗣本戰死。

七太保李嗣恩:

因戰功顯赫被李克用親賜姓名並收義子。

先後參與了征王行瑜、征康懷英、征王景仁、征劉鄩、莘之戰等大小戰役。

曾任鐵林軍將、突陣指揮使、左廂馬軍
都指揮使、遼州刺史、天雄軍馬步都指揮使、代州刺史、石嶺關以北都知兵馬使、振武節度等職。

天祐十五年去世,後被追封為"太尉"。

八太保李存璋:

先後追隨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

唐僖宗乾符二年,李克用任雲中守捉使,李存璋為其將校。

因雲州防禦使段文楚削減軍食,諸軍不滿,李存璋等藉機糾集萬人,發動兵變,擁李克用入雲州,殺段文楚。

唐中和二年,李克用率部協助唐廷鎮壓黃巢領導的
農民起義

李存璋隨軍南下,因戰功授國子祭酒,同時兼管萬肚、雄威等軍。

九太保李存審:

因被李克用收為義子並賜國姓,後晉時其子符彥饒復歸本姓。

符存審未嘗敗績,多次與後梁交戰並擊破朱溫、驅逐北漠契丹,與周德威齊名。

十太保李存賢:

李克用養子,曾入黃巢軍。

武皇被破時,李存賢投降。

景福中,為副兵馬使,因賜姓名。

天佑三年,從周德威赴援上黨,營於交口。

五年,權知蔚州刺史,以御吐渾。

李存賢最後憂勞成疾,卒於幽州。

十一太保史敬思:

此人驍勇善戰,號稱白袍史敬思。

李克用軍大敗黃巢後,回師途中路過汴州,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嫉妒李克用強盛,起殺心。

邀請李克用入城,於上源驛館設宴款待,李克用盛氣凌人,出言不遜。

朱溫當夜發兵圍攻驛館,李克用逃出,史敬思為保護李克用撤退,力戰而死。

十二太保康君立:

乾符年間,為雲州牙校,後與薛鐵山、程懷信、王行審等共推舉李克用為大同軍防禦留後,授左都押牙。

入關之後,參與鎮壓黃巢起義軍。

李克用鎮守太原,他受任檢校工部尚書,汾州刺使,昭義節度使等。

昭宗景福二年,奉李克用之命進擊李存孝,以功加檢校太保,後為李克用所毒死。

十三太保李存孝:

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

武藝非凡,勇猛過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唐末五代第一猛將。

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個。

野史說李存孝引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個合。

陝西省有一個民間故事,說少年勇士李存孝,十幾歲時為救父親,把一隻惡虎打死。

人們將其剪成窗花貼在窗戶上,以崇尚勇敢,戰勝兇惡,鎮宅祛邪,鼓勵青少年英勇果敢,有膽有謀。

李克用營中的將領比不過他,因生嫉妒之心。

後來,李存信出於嫉妒,挑唆李存孝背叛李克用。

李克用將他捉住,押解回太原後五馬分屍。

李存孝死後,李克用後悔。

每次與屬下將領飲酒,喝到興頭上,李克用談起李存孝,淚流滿面。

電影《十三太保》李存孝劇照(姜大衛飾演)

希望大家通過這篇文章對十三太保有所了解,對五代十國的歷史有所了解。

想了解更多的歷史,請關注頭條號世說新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黃巢剋星-沙陀李克用的十三太保詳解

李克用,原名朱邪盡忠,沙陀人。年少時就很驍勇,軍對中稱他為「李鴉兒」。李克用十五歲時,李國昌討伐龐勛。他從軍出征,衝鋒陷陣均在眾將領之前,軍中視他為「飛虎子」。其父李國昌本名朱邪赤心,唐朝末年沙...

歷史上的「十三太保」簡介

十三太保,為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審、十太保李...

學渣談歷史:淺談唐朝「十三太保」

前記:「十三太保」因頗富盛名,中國歷史後期許多人物組合、團體都以"十三太保"為號。那麼「十三太保」是怎麼由來的,今天我們來談談。十三太保,為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

個個驍勇善戰的唐末十三太保,你知道幾個?

說起「十三太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

第一批被稱為十三太保的都是哪些大神

十三太保 ,為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 李存進 、六太保 李嗣本 、七太保 李嗣恩 、八太保 李存璋 、九太...

最早被稱為十三太保的都是哪些戰神

十三太保,為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審、十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