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十三太保」簡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三太保,為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為太保而得名,有時亦特指第十三位義子李存孝。

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為養子。

大太保李嗣源

後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代北沙陀人,生於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

他原名邈佶烈,稱帝後更名李亶。

李嗣源是晉王李克用養子,以驍勇知名,後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後唐。

他在後唐滅後梁之戰中屢立戰功,累升至成德節度使、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兼中書令。

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鎮壓鄴都兵變,卻與變兵合流,率軍攻回洛陽,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

他初稱監國,不久即位為帝,改元天成。

二太保李嗣昭

李嗣昭(?-922年)本名韓進通,字益光,後唐著名將領,汾州太穀人,晉王李克用義子。

精悍有膽略,沉毅不群,參與收復潞州、援兵滄州、平叛李瑭、太原解圍、攻潞州、胡柳之戰、抗擊契丹、征張文禮等大小戰役。

曾節制澤、潞兩州,先後擔任司徒、太保、侍中、中書令等職。

後唐莊宗即位後,晉封太師、隴西郡王。

天佑十九年,征伐鎮州節度使張文禮時中箭身亡。

後唐明宗長興年間,下詔配饗莊宗廟庭。

三太保李存勖

後唐莊宗李存勖(885年-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

李存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晉州刺史,後襲父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

他驍勇善戰,長於謀略,在王位十五年,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亡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於洛陽。

四太保李存信

李存信(862-902年)本姓張污落,其父張君政,回鶻懷化郡王李思忠之部人。

聰敏多計,少善騎射,能四夷語,通六蕃書。

從李克用平定黃巢,屢有功勳,晉王李克用收為養子

大順元年,遷馬步軍都指揮使,與李存孝擊破張浚軍於平陽。

李存孝謀反既誅,以為蕃漢都校,討伐李匡儔,招降赫連鐸、白義誠,從伐王行瑜,積功官至檢校司空、郴州刺史。

五太保李存進

李存進(856-922年)原名孫重進,生父孫牷,代郡振武人。

初隨嵐州刺史湯群,後為晉王李克用養子。

少年習武,有勇名。

從李克用入關破黃巢,以為義兒軍使。

從後唐莊宗戰柏鄉,遷行營馬步軍都虞候,論功授邠州刺史、檢校司徒。

天祐十二年,歷慈、沁二州刺史,加天雄軍都部署。

十六年,以本職兼振武軍節度使。

十九年,以檢校太傅、北面招討使征討張文禮於鎮州,不克,終歿於陣。

後唐莊宗同光年間,追贈李存進為太尉。

六太保李嗣本

李嗣本(872年4月13日-916年)漢族,代北雁門人,生父張准為銅冶鎮將,後為晉王李克用養子。

從擊居庸關,以功遷義兒軍使。

從破王行瑜,遷威遠軍使。

從攻羅弘信,以先鋒兵破湯陰。

從後唐莊宗擊破潞州夾城。

累以戰功遷代州刺史、雲州防禦使、振武節度使,號威信可汗。

天祐十三年,從後唐莊宗擊劉鄩於故元城,下洺磁諸州,六月,還軍振武。

貞明二年,契丹入代北,攻蔚州,嗣本戰歿。

七太保李嗣恩

李嗣恩(?—918年),本姓駱,吐谷渾部人,晉王李克用養子,頗能騎射,初為鐵林軍將,以戰功遷突陣指揮使。

從敗康懷英於河西,遷檢校司空,左廂馬軍都指揮使。

從後唐莊宗入魏博,遷天雄軍馬步都指揮使。

劉鄩攻太原,兵趣樂平,嗣恩會莊宗於魏州,大敗劉鄩於莘縣,以功遷代州刺史、石嶺關已北都知兵馬使、振武節度使。

八太保李存璋

李存璋(?-922年)五代時期軍事將領,字德璜,代州雲中(今山西大同)人,晉王李克用養子。

唐僖宗乾符二年,李克用任雲中守捉使,李存璋為其將校,殺節度使段文楚。

中和二年,從晉王破黃巢,因戰功授國子祭酒,同時兼管萬肚、雄威等軍,累遷義兒軍使。

受顧命,擁立莊宗,以為河東馬步軍使。

從攻夾城,戰柏鄉,以功遷汾州刺史。

後唐莊宗與劉鄩戰於魏博,存璋據守太原,抵抗梁將王檀,以功遷大同節度使。

九太保符存審

符存審(862年-924年),原名存,字德祥,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人,唐末五代時期前晉、後唐名將。

因被賜為李姓,史冊又載為李存審。

符存審原是李罕之部將,後被晉王李克用收為養子。

他輔佐李克用、李存勖兩代晉王,累破後梁,驅逐契丹,大小百餘戰,未嘗敗績,最終官至檢校太師、中書令、幽州盧龍節度使,鎮守幽州。

同光二年(924年),符存審被內調為宣武軍節度使,結果還未接到詔命便在幽州病逝。

贈尚書令,後追封秦王。

十太保李存賢

李存賢(860-924),字子良,本姓王,名賢,許州人。

為李克用養子,祖啟忠,父惲。

賢少遇亂,入黃巢軍;武皇破賊陳、許,存賢來歸。

景福中,典義兒軍,為副兵馬使,因賜姓名。

十一太保史敬思

史敬思(?—884年),沙陀族,雁門郡代州(今山西代縣)人,唐末五代時期名將。

李克用部下「十一太保」,驍勇善戰,號稱白袍史敬思。

後汴州上源驛館之戰,遭遇朱溫暗算,為保護李克用撤退,力戰而死。

十二太保康君立

康君立(847-894) 唐末五代間將領。

蔚州興唐(今河北省行唐縣,位石家莊市北)人。

《新、舊五代史》、《新五代史》有傳。

世為邊豪,唐末,僖宗李儇乾符年間,為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牙校,後與薛鐵山、程懷信、王行審等共推舉李克用為大同軍防禦留後,授左都押牙。

入關之後,參與鎮壓黃巢起義軍。

李克用鎮守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他受任檢校工部尚書,汾州(今山西省汾陽市,位介休市西北)刺使,昭義(方鎮名治潞,今山西省長治市)節度使等。

893年(唐末昭宗李曄景福二年),奉李克用之命進擊李存孝,以功加檢校太保,後為李克用所毒死。

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

唐末著名的猛將,武藝非凡,勇猛過人。

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唐末第一猛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渣談歷史:淺談唐朝「十三太保」

前記:「十三太保」因頗富盛名,中國歷史後期許多人物組合、團體都以"十三太保"為號。那麼「十三太保」是怎麼由來的,今天我們來談談。十三太保,為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

黃巢剋星-沙陀李克用的十三太保詳解

李克用,原名朱邪盡忠,沙陀人。年少時就很驍勇,軍對中稱他為「李鴉兒」。李克用十五歲時,李國昌討伐龐勛。他從軍出征,衝鋒陷陣均在眾將領之前,軍中視他為「飛虎子」。其父李國昌本名朱邪赤心,唐朝末年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