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人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皇帝:用瓦做館槨,用紙做喪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文章分三個部分,一是說他能打,二是說他的謀略大局觀,三是評價他的治國,四是他的死亡。

可以挑選自己寫喜歡看的地方看。

中國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起,到公元1911年宣統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時間內,產生過230位皇帝。

他只是其中一位。

不過可能他已經在歷史的河流里被淹沒了。

現在我能把他撿起來,讓大家看到他的故事。

實在是很榮幸。

他的名字叫郭威,魯智深殺鄭屠的原型就是從他身上來的。

郭威到街上閒逛,有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點酒的郭威不服氣地到了這個屠戶跟前,讓他割肉,然後找茬罵他,屠戶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後終於忍不住了,就扯開衣服用手指著肚子說:「有膽量你就照這兒捅一刀!」郭威抄起刀子就捅進了他的肚子,結果屠戶一命嗚呼。

郭威在劉知遠時期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當時國防第一人!所以在劉知遠死後安排了五個人輔佐兒子劉承祐的江山,分別是:史弘肇、楊邠、王章、蘇逢吉、郭威

不過劉承祐覺得這五個人分散了自己的權利,畢竟這孩子年輕麼。

所以這孩子不由分說,殺!也沒什麼技術手段,純屬小流氓,這五個元老的其中三個在上朝的時候,被路邊衝過來的10幾個拎著刀的人就給砍死了。

不過郭威還沒死,也沒被用。

直到劉承祐發現面對叛亂已經無計可施的時候,才跑到郭威家問了句:「吾欲煩公可乎?」(我能麻煩您點事兒麼?)郭威答道:「臣不敢請,亦不敢辭,惟陛下命」(我不敢請戰,我怕你覺得我要軍權,我也不敢推辭,我怕你說我端著架子。

陛下,你說啥,我幹啥。

一:能打,但不好殺。

面對死守,郭威下的第一道命令不是攻城,而是築寨。

常思築寨城南,白文珂築寨城西,郭威自領中軍築寨城東,城北不設人馬。

同時徵調周邊五縣百姓近兩萬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間築起了連接不斷的小型堡壘,來保護新建的營寨。

命令一出,全軍譁然。

這是要幹什麼?為什麼不乘著生力軍新來,一鼓作氣全力攻城,就此把河中城拿下?
這不是坐失良機嗎?築寨是幹什麼?是為了更好的圍困?河中城和李守貞早已經是瓮中之鱉了,只需要不斷地攻城,就算不能攻破,也會遲早耗盡城中的人力糧草,火到豬頭爛,到時候自然滅亡。

好多天之後,三個營寨都築好了,寨前的堡壘也都築好了,可郭威卻不放周邊五縣的百姓們回家,可他也沒再下新命令,全軍所要做的事,就是各就各位,排號進住剛剛蓋好的新家。

一天夜裡,久困城中絕不露頭的李守貞突然率軍出擊,沒有準備的後漢軍一片慌亂,只得放棄了堡壘,向新築的營寨里撤退。

奇怪的是,李守貞也沒有乘勝追擊,他的軍隊在戰鬥的間隙里全力以赴,把新建的堡壘都毀了,然後馬上撤退回城,再次開始堅守。

漢軍大頭兵馬上就蒙圈了,啥玩意?老子們辛辛苦苦當農民工做的堡壘就這麼讓你們一下給毀了?!不過郭威的命令依舊非常簡單:沒事兒,接著砌。

之後的事情就像是複製粘貼,再複製粘貼的機械重複一樣無聊,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只要堡壘出現,李守貞就會心急火燎,不計利害地率隊出城,不管用什麼樣的代價,都一定要把堡壘毀了,然後他才能稍微恢復點理智,帶著人馬逃回城。

而郭威就像故意和他鬥氣一樣,只要你來毀,我就馬上重建。

如此周而復始,沒完沒了,這種單調無聊的工作竟然持續了——別驚訝,是接近整整一年!只不過每一次李守貞出城拆除這些違法私建的建築之後,他們回去時的人馬都會少很多。

其中有戰死的,有拆牆累死的,還有藉機逃跑的。

李守貞帶得出來的人越來越少,拆不完的牆卻越來越多,當這種反比例指數大到了某一極限時,郭威終於下達了第三條命令:攻城!

就這樣,三面強攻,北面放行漢軍大兵滿腔怒火無處發泄:你們拆了我們一年的堡壘了,老子今天非把你的河中城給拆了!媽的!李守貞貫徹了自己絕不投降的宗旨,城破後全家集體自焚。

消息迅速地傳向了全國,不多久,又迅速地傳了回來,另外兩處的反叛,鳳翔節度使王景崇和永興軍節度使趙思綰很痛快地投降了,他們實在不想像李守貞那樣被郭威玩死。

一切搞定,郭威用盡可量小的代價,得到了最圓滿的戰果。

現在明白了吧?李守貞的確是瓮中之鱉了只要不斷地攻城,不斷地消耗,就足以讓河中城崩潰——但前提卻是要以戰具的毀壞和士兵們以可怕數字的死亡去換取。

二:隱忍,有謀略

時間過去了四個月後,後漢皇帝劉承佑把郭威再次派上了戰場,理由很簡單——常規任務,抵擋契丹。

於是郭威出征,但是等他到了報警地點,卻連一根契丹人的馬毛都沒看見,不僅如此,連搶劫現場都沒有。

怎麼回事?是契丹人行動太快,已經溜了?還是消息不准,契丹人根本沒來,有人把皇帝連帶郭威一起都涮了?但他並沒有迷惑太久,沒等他報告平安無事請求撤軍,皇帝的新命令就又到了:就地駐防,以防契丹。

明白了吧,就是讓你調出京城,讓你去放羊去吧。

郭威嘆了口氣,這一點就沒有把握了。

接著他就開始心煩意亂,多年的經驗告訴他,事情絕沒有這麼簡單。

事情的發展也沒有讓他等太久,很快就又有消息來了。

這次是一封密信,從澶州快馬加鞭搶在皇帝的詔書之前,交到了郭威的手上。

具體經過是這樣的——劉承佑密詔李弘義去澶州殺王殷,密詔郭崇去郭威駐地魏州殺郭威和王峻。

李弘義、王殷一刻都沒有耽擱,以十萬火急的速度搶到了郭崇前面,先期警告了郭威。

之後就像證實這個消息的準確性一樣,郭崇緊跟著就到了。

等待他的,是郭威已經恢復了平靜的臉。

他已經明白自己該怎麼辦。

就這樣,郭威親眼看到了後漢皇帝劉承佑簽署頒布的詔書。

黃紙黑字,證據確鑿。

好了,他能給自己一個交代,也能給他的老上司,後漢第一任皇帝劉知遠一個交代了。

劉知遠,你都看見了,不是我負你,而是你的兒子太不懂事。

幼稚的劉承佑完全沒有料到,他的詔書還有別的功能。

詔書被郭威稍微改動了一下,還是殺人的命令,只是需要去死的人變成了郭威的各位重要下屬。

然後郭威非常難過地把詔書拿給他的下屬們看。

好了,這比什麼都能鼓舞士氣,軍隊立即集結,當天就向首都開封進發。

他並沒有擔心失敗,從一開始他就知道自己絕對不會失敗。

但問題是,他想要一個怎樣的勝利?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人報告抓到了一個姦細,已經審明是劉承佑親自派來的,他才猛地清醒。

他讓姦細帶了一封信,在信里,他鄭重地向皇帝保證,他絕對沒有反叛之心,他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能活命,他和他的將軍們士兵們都是絕對擁護陛下的,請陛下千萬不要輕信某些人的造謠,要以和為貴,給和平一個機會……同時也給你劉承佑自己一個活命的機會!!

劉承佑接到密信,沒有對郭威做一個字的回覆,他直接把郭威留在開封的全體家屬一個不留地殺掉,其中包括郭威養子柴榮的家眷悲憤的郭威在滑州誓師,決心攻占開封——為了必勝,他聽從了王峻的建議,向軍隊鄭重許諾,攻陷開封,爾等可以在京城剽掠一旬!

而後,郭威不費吹灰之力,便進了開封城。

不過卻沒有登基,而是選擇了讓劉贇,他是先先帝劉知遠陛下的弟弟劉崇的兒子成為了皇帝。

九天之後,也就是在當年的12月1日,郭威的軍隊全體開拔,向開封以北運動。

一個公開的理由是——契丹。

郭威的軍隊一路向北,一連走了半個月,士兵們越走越鬱悶。

為什麼?一來他們實在是想不通為什麼要這麼快就離開開封;二來是因為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但是士兵們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京城是白搶的嗎?當時的獸性和快感早已經成為過去了,在這半個月沉悶緩慢的行軍途中,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時間來想一想他們的前途和已經非常不妙的命運。

皇帝並不是計劃中的郭威,而是又一個姓劉的人。

新皇帝遲早會有一天和他們算算帳的!
士兵為什麼會造反?因為利益。

如果一旦造反成功,便改變命運,不過這次他們並沒有造反成功,因為還是姓劉的人的天下,那麼等待他們的一定是死亡。

這時候郭威反而顯示出了出奇的淡定。

但是士兵們等不了。

所以,在途中,士兵們直接擁護郭威為皇上。

可以說是脅迫:直接衝到了郭威的屋子裡,把黃袍往他身上一批,你就是皇帝了。

這時,我們很有必要來徹底地分析一下郭威為什麼這麼做,相信分析過後,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出郭威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問題一:郭威為什麼不趁著搶劫都城、皇帝新死的時候一舉搞定後漢天下?

答案:劉知遠死得太快太早了,他死之後到現在雖然已經發生了太多的事,但是從時間上看,他才死了不過兩三年而已。

這樣短的時間,他的影響力以及以他為代表的劉氏一族的影響力還遠遠談不到消失或者弱化。

所以郭威起兵時,還要矯詔改動劉承佑的詔書,來欺騙自己的部下造反,而且在進攻都城的前夕,還要動之以巨利,以許諾剽掠京城為誘餌,才能驅動士兵們的熱情去賣命。

問題二:郭威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躲避、推脫眾人的擁戴?難道他對皇位真的沒有野心嗎?

答案:絕對不是,不管他對皇位有沒有野心,局勢已經強迫他只有一條路好走,那就是順著反叛之路一直走到底,必須成為皇帝而且坐穩寶座,才能活命。

在最關鍵的事情上——奪得軍權。

或者叫做獲得軍心。

搶掠京都九天之後,郭威就帶著軍隊北上抗擊契丹,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所謂的契丹來犯純屬是個騙局。

那麼他以那麼緩慢的速度帶著軍隊去郊遊,真正地目的是什麼?是讓軍隊醒醒神,從搶劫過後的喜悅滿足里警醒過來。

讓士兵們知道現狀有多危險,面對的難題絕不只是我郭威一個人的,你們哪一個都別想置身事外。

一切都是為了一些微妙的,且極為重要的心理轉變。

公元950年12月25日,轉變開始了。

郭威率軍重新回到了開封,王峻率文武百官出城迎謁。

隔天之後,即27日,李太后下詔,命郭威「監國」。

於是轉過年來,就在正月,郭威脫下了黃旗,穿上了正規的黃袍,在一個多月以前還是劉承佑的位置上坐了下來。

他成了五代十一國里又一位開國的皇帝,國號為「周」。

三:治國為民

郭威治國沒有大風大雨,他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兒,不過正是這些小事兒,讓人真正感覺到了溫心和感動。

他下了這樣的一條命令
——以後每年民間應交的牛皮,三分減二。

而且實在沒有的,可以把牛皮稅分攤到田畝上,每10頃地捐牛皮一張,然後剩下的牛皮可以人民自用或者自由買賣。

不僅如此,郭威還把鹽、酒這些利稅大項都開了禁,隨便人民做生意,甚至可以和後周國境之外的人做生意,這可真是冒了天下之大不緯,這在軍事安全第一的當時,不是鼓勵人民裡通外國嗎?而且這些都讓國家原有的稅收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和影響,當時很有一些人冤聲載道。

而最最讓人看不過眼的是,郭威居然把五國十一國里最最基本的一條國策給改動了。

一時之間上層社會人人恐慌,都說國本一動,國將不國,後周馬上就會煙消雲散了!原來在郭威之前,所有的皇帝都特別地注重國計民生,尤其是糧食是否穩定地高產。

為此,所有的皇帝都把勞動力固定,讓農民在規定好的土地上耕種,誰也不許跑,跑了就殺頭,而且什麼都統統是國家的,土地、耕具、牛馬、還有你的妻子和兒女,當然也包括你,都是國家的,就算死了也得埋在這塊規定好的土地上,以便使之更加肥沃。

而郭威卻把一切都無償地分給了農民,上述的土地耕具等都成了農民們私有的家產,而且還大面積地減免了農業稅,把實惠還給了農民。

四:死亡

終人一生,無論他是誰,總會親歷一個終點和一個奇蹟的,那就是死亡。

到那時,我們就會真的知道生命的真相,以及它到底還會走向何方。

郭威突然間一病不起,這時距離他登極稱帝才不過短短的三年,一切都是這樣的蒼促,帝國、人民還有柴榮,都還沒有準備好,他真的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病倒!於是郭威只有強支病體,每天照樣上朝辦工,讓天下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子民和他的敵人都清清楚楚地看見,我——郭威,仍然還活著……沒有任何人任何事能讓我倒下!

就這樣,他熬到了公元954年的元旦,五十一歲本未衰老的郭威按照慣例盛裝出行,咬緊牙關登殿舉行了朝慶大典。

在最最莊嚴的地方,他身著皇帝服色向他的臣民們宣布今年為顯德元年,願吾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大赦天下。

當天郭威圓滿地完成了自己在大典上的任務,一直端正地坐在所有人的目光里,直到大典結束他才站了起來,慢慢地自己走回了皇宮內院,從此他永遠地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里。

郭威病情馬上加劇,再也無法支撐。

彌留之跡,他把最重要的一些朝臣叫到了病床前,緊緊地拉住柴榮的手,交代了最後的遺言。

——我死後,儘速發喪,不必久留皇宮內院,孝不孝不在這上面。

我的墳墓務必要儉素,所用人力,一定要雇用,不計遠近,不許差役百姓。

我的墳墓不用石柱,也不要石人石獸,你要用瓦做棺槨,用紙做我的喪衣,臨入葬之前,當眾揭開遍示百姓,切不可以人畜殉葬!你只需要在我的墳前立一座石碑,在上面刻寫:「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只令著瓦棺紙衣葬。

」你若不聽我言,死後陰靈不見……

就這樣,郭威死了。

翻閱史書,面對上面的遺囑,我實在想不出還要再說些什麼。

縱觀中國從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稱帝起,到公元1911年宣統帝退位止,2131年的時間內,共產生的230位皇帝里,在亂世中短暫稱帝,隨即死亡的郭威或許真的不算什麼,但是我想說,郭威是一代人傑,是一個極少有的既是皇帝又同時是一個人的罕見結合體。

深沉與機謀,堅忍和決斷,這是他的特點。

也許通過我的記述,大家會認為他是一個太兇險,太冷靜,太殺人不流血了的偽君子。

真的是這樣嗎?難道一切都要用刀子去血淋淋地獲得,像暴徒朱溫那樣橫掃一切生命才算是理所應當嗎?

歷史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去證明他自己,就這樣吧,郭威,你來過,你做過,你的生命已經留下了千年不滅的印跡,這些就足夠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