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諸葛亮更高明!能讓劉備打敗曹操,一統三國的神機妙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狐言論史四十:看到標題,估計很多朋友要迫不及待罵了。
然而請稍安勿躁,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總結經驗,事後推演得出更高明的計策,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狐狸小編這條戰略規劃,其實也恰恰是從歷史上後期諸葛丞相勞心竭力、鞠躬盡瘁的事,正可說得上英雄所見略同了。
若能提前十年實施,則劉備的帝業輝煌、一統天下之路,便當真可以就此開啟。
又何至於六出祁山、勞而無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呢?
歷史上任何大戰略家都不是墨守成規之徒,而必然要依據世事現實做相應與時俱進的調整,從來並沒有通用二十年不變的戰略。
孔明執政後,傾力和吳,放棄對荊州的領土主張,也放下荊襄、猇亭兩役幾近十萬大軍敗亡的仇怨,甚至不惜承認孫權稱帝的合法性來維護對吳盟約。
正是放棄了早年隆中對「跨據兩州,並立北伐」假想,而全力北上爭奪關中地區。
只可惜此時天下局面已定,曹魏已據天下九州,三分天下有其二,如此巨大實力差距,實非人力所能挽回。
注意到雍涼地區作為曹魏收入囊中的最後兩州,時間恰與劉備入川相同。
「劉備入川到奪取益州,持續近三年(212-214年)、與此同時,馬超與曹操的戰爭同樣持續近三年(211-213年)」
那麼事後孔明一下,若劉備入川時不那麼心急的話,更兼顧利益和義信的規劃,該當是順應入川旗號,攻伐張魯,奪取漢中。
漢左將軍劉備:
劉璋本非野心甚大的梟雄,一心自保苟安,如果劉備真心替他出力打漢中,而不是暗地謀奪他基業的話,劉璋又怎會不盡力保證其後勤?當時劉璋種種厚贈可為明證。
而以劉備軍聞名天下的戰力,區區一郡之力、並無大義名分的米賊張魯又怎能抵抗?
漢中太守張魯
攻取漢中同時,曹操已經過近一年準備,起幾十萬大軍南征孫權,這種超大規模的戰爭計劃,即使曹操以劉備為大敵,要臨時變更戰略方向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史實中劉備也正是以此時援救孫權為藉口,卷了劉璋的厚饋,聲言東行。
)
而關中西涼地區,最亂時大大小小十幾伙軍閥長期割據混戰,馬騰和韓遂互相攻戰到被韓遂殺妻殺子的地步。
是以鍾繇進駐長安,才能以漢廷中樞名義分化利誘,名義上招撫他們。
馬騰之所以接受張既勸說,帶著族人兒孫去鄴城當九卿,也是廝殺多年倦了累了,抱著入朝養老的心態。
豈知其子馬超野心勃勃,背父棄族,聯合韓遂造反,才送了一家性命。
就在劉璋請劉備入川同年,曹操決定徹底和屢叛不降的馬超決裂,早成階下囚的馬騰終於被滅門。
性情剛硬如馬超,亦不免錐心泣血。
偏將軍馬超
那麼劉備吞滅張魯後的下一步,就可聯合此時尚在涼州的馬超、韓遂等西涼諸將,趁此時曹操主力南進,與孫權對峙淮南之時,反攻曹操剛剛占據、大量降軍駐守的關中三輔地區了。
此時曹操勢力對雍涼地區的掌控力遠非二十年後孔明北伐時可比。
涼州方面形同虛設,雍州方面也剛剛經歷和馬超的大戰,駐守軍很多是新降之卒。
想攻取雍涼,之後幾十年都已經沒有比這時更好的機會了。
畢竟馬超因背父棄族,在當時名聲極差,官職也只是個偏將軍;韓遂早年投身羌亂,是禍亂漢朝天下的著名禍首之一,雖然被招安洗白,風評同樣不佳;
他們如此,其餘諸將更無足論。
論官職、論人望、論聲譽,他們的號召力都是遠不及劉備這個左將軍的,因此一旦組成反曹聯盟,劉備居於主導地位就是必然。
也不用擔心馬韓輩此刻會反水和心懷異心,因為曹操已殺盡馬、韓滿門,血仇早不可解。
從他們的角度,劉備成事,頂多也就是將權柄收歸中樞,要的是他們的權,何況那一天還很遙遠;而曹操要的是他們的命,血淋淋的屠刀已經架在脖頸上了。
誠然論土地丁口富庶,此時破壞嚴重的關中遠不能和益州相比。
但攻取長安和攻取成都,給全天下那些擁漢反曹士人的政治信號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光復故都、承漢高之基;後者不過是自甘為公孫述之流罷了。
從爭天下的角度,巴蜀只適合割據,關中才是帝王基業,三千年歷朝歷代無不證明此點。
問鼎逐鹿,又怎能不冒一點風險?
劉邦同樣有漢中+巴蜀時,他的選擇可不是在天府之國老老實實種田,積蓄實力,而是4月才到漢中,8月就出兵還定三秦了。
而劉備入川時,曹魏在關中地區的統治極不鞏固,亦不得人心,正與三秦王類似。
當時天下十三州,曹操占七州,孫權兩州半,劉備半州,按史實方略,劉備最大時擴地至一州半,還付出沉重政治代價、埋下孫權倒刺隱患的同時;曹操已擴地九州,所得更大於劉備,其優勢反而進一步加大。
換言之,在劉備已失大半先手的時候,真心在有生之年爭奪天下,而不是滿足於割據一方,就必須孤注一擲,拚命去和曹操搶時間。
拿下長安、封鎖潼關,於故都祭西漢高祖世宗七廟之後,劉備便名正言順的承繼高祖和世祖事業,會被擁漢反曹士人當做真正的光武再世和真命天子,政治號召力將高漲到無以復加。
如此方可以稱得上是曹操從政治到軍事上、真正意味上平等的對手。
這就是長安的巨大政治意義,在馬、韓之輩手裡,不過是座破壞嚴重、難以養兵的廢都,而在劉備這樣一直高舉興漢大旗的反曹代表手中,又豈止百塊、千塊傳國玉璽可比?
如此在長安開大司馬府,行文號令雍涼益三州,便是為興復大業、事從權變。
劉璋若抗命不從,那討伐他就是順天應命,名正言順的王師;再沒有任何道德負擔和減分;
若劉璋拱手稱臣,保證支應後勤糧饋,那分批逐漸將益州用事官員都置換成自己心腹後,留他一個益州牧的頭銜又有何妨?
何至於如史實一般,因為背信棄義喪失人心,於是在大批先期內應接應下,打個號稱暗主的劉璋還要浪費寶貴三年?更連法正勸降劉璋時,或被士人當面指斥時,都難以自圓其說,只能含混過去,顧左右而言他。
此時在涼州那些一直抗拒羌虜、心懷漢室的正直地方官員,如衛康、蘇則、姜敘、趙昂等人,都會迅速成為劉備的助力,而不是如史實一般,為了對抗為禍桑梓多年的馬超韓遂們,兩害權取其輕去投了曹魏。
讀史時能深切感受到當時涼州英傑的忠漢之志和心向朝廷中樞之心,如果彼時大軍踏入涼州的是尚能維持「弘雅有信義」聲譽的劉備,而不是馬超這種背族棄父的亂臣賊子,他們心向於誰也就可想而知。
這才是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和漢世祖劉秀鯨吞天下的手段,有大義名分在手時,又何須如玩三國遊戲一般,一個個州郡去攻略呢?
劉邦和劉秀的推進擴張速度遠勝曹操劉備,正因為他們幾乎每一步都做到了高舉大義旗幟,各地諸侯群雄們一半多是拱手臣服的。
至於對東邊的孫權,在把戰略重心轉移到雍涼的前提下,南郡和荊南不過雞肋而已,完全可以當做歷次討價還價的籌碼,依次讓渡以換取其長期拖住曹軍主力、承擔全部的長江防線,又何必強求非要將所有領地聯成一塊?最終將關羽軍主力抽調出來,確保對雍涼益三州的統治鞏固才是正道。
那麼天下就將是一個類似於南北朝時周齊陳三國對峙的格局,如此方才是勢均力敵的鼎足三分,而全據故秦之地的劉備集團有形勝之便,高屋建瓴之勢,自然就成為了最具統一可能的一方。
後三國鼎立局勢:
或論,將後勤交與盟友,若劉璋心懷異心反水,劉備軍豈不腹背受敵,進退無依?
注意劉璋給劉備表的官職,大司馬、司隸校尉;劉備投桃報李的,是鎮西大將軍、益州牧;
也就是兩人此時擬定的勢力劃分,是劉備幫劉璋擊滅張魯後,還要進一步北伐,克復兩都,奪取長安洛陽,光復兩漢的司隸校尉屬之後,再將漢中郡讓還給劉璋這個益州牧;
大將軍前加「鎮西」名號,可視為劉璋認可劉備作為大司馬,掌握光復後的漢廷中樞軍事大權,劉備認可劉璋占領益州和西涼,負責整個國家的西方征伐。
因此若按這個規劃,兩人最終的分道揚鑣,時間線至少應是在奪取長安之後。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劉璋的一廂情願罷了。
至於在劉備奪取漢中時,劉璋若急著背離聯盟,勾結曹操和劉備破臉,於他又有什麼好處?難道只為得一個漢中郡?不惜換志在鯨吞天下的曹操做鄰居?此舉雖愚者亦不為。
更何況如此一來,背信棄義、謀害同族宗親的就不在是史實上的劉備,而反過來成了劉璋。
一正一反轉折,益州士心民心盡在劉備之手。
史實中劉備從葭萌關與荊州兩面夾攻,背信棄義,逆勢而動,尚且兩年而滅劉璋。
若劉璋當真做如此倒行逆施之舉,將大義名分拱手讓出、能不能堅持半年怕都難說了。
那時劉備龐統也好,法正張松也罷,可真要大笑開懷了。
或論,放著已經擺在眼前的益州這塊大肥肉不咬,卻去打人口貧瘠的漢中和關中,豈不是舍易求難,風險甚大?
誠然這個方案也每步要冒相當風險,但可以讓政治聲譽和集團利益同時實現最大化。
若以為聯盟只是為了將來互掐,有便宜不占白不占,其實就是把劉備視同如孫權一般的軍閥了。
孫堅瓜農子出身,比劉備更加不堪得多,孫堅孫策兩代都是靠攻殺朝廷官吏起家割據,原主公還是漢末頭號亂臣賊子袁公路。
所以孫權是政治根基不行,根本做不了匡扶天下的正義人士,只能做個亂世軍閥,地盤大一點是一點,割據能幾年是幾年,情勢危急時,厚著臉皮向曹操甚至曹丕稱臣,哪怕喊劉備「陛下」都根本無妨。
而劉備志向絕不止此,以軍閥的眼光衡量,才真是看低了他。
曹操孫權可以將盟約和信義當做草紙,劉備卻決然不行,因為政治聲譽是他奮鬥半生的立身之本、兵微將寡卻能一直對抗曹操的根基。
想想史實中取益州、自稱王這兩步對政治聲譽上的嚴重損害,孫權輕易襲取荊州三郡,幾萬野戰精銳更被呂蒙攻心,不戰而潰而關羽授首。
你做劉璋初一,他做關羽十五,出來混遲早要還,又有什麼可抱怨的?
再看看曹操後方始終不穩,起事者此起彼伏,「挾天子令諸侯」的後患,就是他自己的臣屬和忠於漢廷的臣子一直沒有涇渭分明。
連集團二號人物荀令君都最終與之決裂,勿論其他。
如金城太守蘇則這樣牧守一方的實職官員,在曹丕代漢時甚至公然給漢獻帝發喪。
可說當時很多漢廷臣子,差不多是在一群亂世草頭王中,面對自己割據遠州封王稱帝的劉備、攻殺合法官員起家的孫氏軍閥,無可奈何勉強接受了曹魏代漢的最終事實。
—————————————————————————————————————————
若按此方略推演,劉備當真高舉復漢大旗,成功一統華夏,或至少收取雍涼益三州,還都長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三足鼎立,不再是六軍盡喪而啼血白帝,丟下一州基業給孔明飲恨而終。
那麼即使歷史大勢不可抵禦,他身後一兩代子孫後,政權依舊為士族門閥篡奪,而生平英雄事跡,寫在史書上也就無愧於大漢烈祖昭烈皇帝之名,可與高祖劉邦、世祖劉秀並肩無愧的大漢三祖,而不是僅僅以「蜀漢先主」之名記入正史列傳。
劉備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更將崇高華美、光輝燦爛,「作為一個時代的終結者,以一己之力在第一帝國滅亡前夕,讓這個帝國並發出耀眼的最後一抹,划下最後,也最輝煌的終止符。
雖然政治上『浪漫』一詞從來不是一個好詞,但是如果能夠做到,那對劉備而言,是非常浪漫的一個結局。
」
如果您喜歡本文,誠摯邀請您關注狐狸的微信公眾號:狐言論史(huyanls1012)。
狐言論史,告訴你教科書和影視小說外的歷史。
赤壁慘敗後,曹操還有一次機會稱霸中原,卻被夏侯淵白白葬送
曹操當年赤壁大戰吃了敗仗以後,一直沒有南下,再一次發動對東吳和蜀漢的戰爭,雖然當時曹操的大軍吃了敗仗,但是並沒有消耗曹魏的元氣,所以經過幾年的恢復以後,曹軍又恢復實力了,這個時候,曹操並沒有南下...
孫權和劉備翻臉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關羽,而是劉備對不起此人
諸葛亮在「草蘆對」(俗稱「隆中對」)中,給三顧茅廬的劉備擬定的戰略方向,便是先接管劉表的荊襄地區,然後揮師西進,攻取益州。當時益州大部分地區,在益州牧劉璋的治下。北部的門戶漢中郡,則在天師教教主...
他勇斗曹操,不輸張飛,為什麼得不到劉備的重用?
在三國歷史上,馬超出生於軍事世家,其父馬騰是東漢末年的軍閥之一,官拜征西將軍領涼州牧。是西漢時期著名的伏波將軍馬援的後裔(裴松之引注《典略》)。對於出生名門的馬超,一度成為了東漢末年末風雲一時...
馬超:馬兒不死,江湖未靖
馬超是三國時代的悲劇英雄。他的身上有些呂布的影子,傳說中,他們都是年輕英俊,驍勇無敵,他們同樣都有些少數民族的血統,也同樣有些反覆無常的味道。馬超的生平是三國亂世的縮影,一個「亂」字印證著他的悲劇。
彭羕為什麼要鼓動馬超反叛劉備
彭羕是劉備時期的治中從事,因為常在主公身邊,所以說是一個非常讓人看重的高位。坐在這樣一個高位上,彭羕一時間氣焰囂張目空一切,終於讓劉備外放,派他去江陽當太守。臨走前彭羕到馬超處拜訪,言語間對劉備...
此人坑完父親坑妻小,曹操又恨又怕,劉備不敢用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馬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人。馬超的父親馬騰早年投靠了涼州刺史耿鄙鎮壓氐、羌等少數民族的叛亂,官拜軍司馬。在此期間,馬騰掌握了一支軍事力量,驍勇善戰。憑藉這支勁旅,馬騰...
如何看待三國龐統的統一之策,他和諸葛亮比誰更厲害?
諸葛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但是並不精通軍事,那龐統呢?是怎麼樣一個人,他和諸葛亮比誰更厲害?如果他不死是不是能改變歷史?【龐統的計劃比諸葛亮的對策正確,攻打西蜀鳳雛殞命。】
兩分鐘看完三國編年史(211年劉備入蜀到215年孫劉分荊州)
大家好,今天大狗子給大家繼續帶來 《兩分鐘看完三國編年史》系列 上一章我們講到了:已經投降曹操的高幹趁三郡烏丸攻打鮮于輔之際,舉兵反叛,據守壺關。後曹操親征壺關,高幹向匈奴求救不成,便引軍與衛固...
蜀漢五虎上將馬超,晚年竟如此淒涼
馬超是涼州軍閥馬騰的兒子,實際上馬騰雖然獨立,但是很早就歸附了曹操,為曹操在平定河北的過程中做出了貢獻。馬騰由於和韓遂不和,所以曹操當時在關中的手下張既就勸說馬騰入朝為官。馬騰在關中的時候,還是...
割據時間最長的三國軍閥,在20多年裡,曹操都奈何不得
如果問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肯定是比比皆是。但是如果說三國時期割據時間最長的軍閥,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其實這個人就是盤踞漢中地區的張魯,從討伐董卓時期,張魯就開始盤踞漢中之地。直到公元215年曹操占...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二八:法正說出一番話,終於讓劉備下定決心
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打著征討漢中的幌子,向涼州地區派遣軍力,引起以韓遂、馬超為首的涼州割據勢力不滿,韓遂、馬超等十餘部割據勢力組成同盟,在潼關地區與曹操集團展開戰略決戰。經過數月...
未能一統天下,劉備比老祖宗劉邦差在哪?不止是運氣差和對手強
狐言論史四十一:就後世知名度而言,蜀漢先主、昭烈帝劉備,比之兩位各開創兩百年帝業的偉大皇帝,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可說是有過之無不及。可是論生平基業,劉備就遠不能和兩位英雄先祖相提並論了。千...
如果劉備不打益州劉璋,轉攻此地,蜀漢就能攻滅曹魏,一統中國
27歲的待業青年諸葛亮,在面試報告「草蘆對」(俗稱「隆中對」)中,向新野縣長劉備提出,他應當先奪取荊州省長劉表的地盤,再兼并益州省長劉璋的地盤,然後聯合江東省長孫權,組成南方聯軍,分路北伐,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