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歷史上被人忽略的十大將領,看你還能記得幾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武將謀士燦若繁星,提起武將我們一般都會想到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徐晃、甘寧、鄧艾、張遼、夏侯惇等等這些描寫精彩的人物。

可實際上還有很多厲害的將領被我們所忽略了。

究竟都有誰?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十位,我們接著來看。

十、抗蜀專家,郭淮

今山西太原人,魏國名將,以擅於謀劃且行事精密而著稱。

早年曾在夏侯淵麾下擔任司馬一職,後來就一直留在魏國西邊,負責魏國西部邊境的鎮守工作,且多次平定了少數民族的叛亂。

在諸葛亮北伐以及姜維北伐的初期階段,郭淮可以說參加了幾乎所有對蜀國的抵禦戰爭,並因戰功顯著不斷被提升,最後受命總督雍、涼兩州軍事,官至車騎將軍,死後更是被追贈為大將軍。

九、不識字的儒將,王平

今四川省渠縣人,蜀漢後期的大將。

如果說要把王平認識的字都加一塊兒的話,恐怕不會超過雙手之數。

但就是這位不識字的將軍卻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主要原因就是滿腹經綸的馬謖忽視了副將王平的勸告,結果街亭大敗,幸虧後來王平的遺兵阻止了張郃,否則蜀軍的主力必遭重創。

雖說大字不識幾個,但王平經常口授書信,且文理頗佳。

諸葛亮死後,王平負責鎮守蜀國北部邊境,成為後蜀國為數不多能征善戰的將領之一,時人有著「東鄧芝、南馬忠、北王平」的說法。

八、臨危之時方顯英雄本色的曹仁

今安徽亳州人。

官渡之戰時,袁紹派人屢次騷擾曹操後方,此時正是曹仁挺身而出,率軍一舉平定了後方,這才讓曹操能夠專心對付袁紹。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灰溜溜逃回北方,臨走前派曹仁鎮守江陵來對抗東吳名將周瑜,足見對他的器重。

公元219年,曹仁在樊城經受了一生中最為嚴重的一次考驗:于禁被擒,龐德被殺,樊城被淹。

被重兵和洪水包圍的曹仁靠著堅韌不屈的精神堅守城池,最終等來了徐晃的救兵,擊敗關羽。

這不得不讓人想起一句話:臨危之時方顯英雄本色。

七、能斷大事的猛將,丁奉

今安徽霍邱人,也有說河南固始人,是東吳後期的名將。

丁奉少年時便跟隨甘寧和陸遜,既鍛鍊了他的勇猛,同時又增長了他的智謀。

每次作戰都是勇冠三軍,在和魏國大將諸葛誕的作戰中,他的名言「無恃敵之不至,恃吾有以勝之」頗得孫子兵法之道,並在冰天雪地中以短兵大破敵軍。

政治鬥爭中,丁奉誅殺權臣孫綝彰顯了他的冷靜和果斷,成為吳國後期少數「計略過人,能斷大事」的將領之一。

一生侍奉了孫權至孫皓四位吳國君主,見證了三國的盛衰興亡。

六、用兵如神的良將,黃埔嵩

今寧夏彭陽人,出身將門世家,少有大志,好詩書,習弓馬,後官至太尉。

雖說曹操、劉備都曾討伐過黃巾軍,但真正剿滅黃巾軍的卻是黃埔嵩。

平定叛亂後,拜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

一上任便奏請免除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稅,百姓作歌:「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董卓尚未發跡前曾在其部下做事,對其用兵如神是既慚愧又忌恨。

後董卓掌權,將其陷害下獄,經其子黃埔堅壽求情才得以保全。

董卓被誅後,任征西將軍,誅滅其宗族。

後追贈驃騎將軍。

五、真正的果敢者,樂進

「容貌短小」對於武將來說,幾乎就是一個致命的缺點,但樂進對此卻不以為然,靠著自己的膽識和勇氣,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多年,在多次戰役中他都是第一個登上敵人城門的人,戰功無數。

後來從曹操征討孫權,合肥之戰中,他與張遼、李典的配合讓孫權頭疼不已,損兵折將無數。

同為曹操「五子良將」之一。

天生條件不好卻不氣餒,靠著自己的意志來克服缺點並取得成功,真正的果敢者。

四、江東的擅守者,徐盛

今山東莒縣人,東吳的名將。

早年在討伐黃祖時,他就彰顯了自己的勇氣和膽識,以少勝多成為了他的作戰特點。

在破劉備、敵曹休的戰役中,徐盛創造性地將防守和進攻巧妙地融為一體,並且還取得了成功。

特別是在後來曹丕率大軍進攻建業時,東吳依照徐盛的建議在外圍築上圍牆,曹操被迫退走。

三、悲劇英雄,龐德

今甘肅天水市武山縣四門鎮人,因驍勇善戰被關羽軍稱為白馬將軍。

原為馬超部將,前半生輾轉漂泊,一直到了曹操平定漢中,龐德這才遇到明主,隨張魯歸降於曹操麾下。

為報知遇之恩,龐德率軍解樊城之圍,但卻因其兄在蜀漢效力遭到眾將猜疑。

龐德遂奮力死戰,深為關羽軍所忌憚。

可惜最後卻是壯志難酬,終被關羽水淹七軍後擒殺。

徐盛病逝後,被陳壽盛讚為「江表之虎臣」。

二、以巧變著稱的魏國名將,張郃

河間鄚人,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

最初響應號召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屬冀州牧韓馥麾下。

後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

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

當時投降曹操時,曹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韓信歸漢了。

定軍上之戰中,黃忠殺了夏侯淵,可劉備認為夏侯淵不足為懼,而張郃才是心腹大患。

陳壽評論: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一、名垂赤壁的老將,黃蓋

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是東吳的三朝元老,能征善戰,有勇有謀。

其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次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

赤壁之戰時,他向周瑜獻火攻計策,並親自以苦肉計前往曹營詐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

其當官決斷,深受百姓愛戴,死後東吳百姓思念其恩義,便畫下其形容相貌四時祠祭。

編後:公眾號古歷小軍(gulixiaojun)同步開通啦,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志中的24名將應該都有誰—曹魏篇(二)

前文說道,據《三國志》記載(有單獨傳記)的將領中,以東吳人數最多,共80位,我選出了我認為最優秀的6位。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說說你心中的二十四名將。曹魏在三國志記載中有單獨傳記的武將有6...

曹操的五大猛將排名,夏侯惇並不在此列

曹操的收下猛將如雲,各有千秋,今天就對其進行排名。第五樂進:容貌短小,作戰勇猛,因膽烈跟隨曹操,多次有先登之功。三國志記載樂進參與的22場戰鬥,戰績是全勝。曹仁被圍南郡的時候,汝南李通,江夏文聘...

魏國十虎將

 三國時曹魏名將,以膽識英烈而從曹操,隨軍多年,南征北討,戰功無數。不但曹姓、夏侯姓人才輩出,外姓將領更是國士之才。正是因為有了這麼多名將的存在,赤壁之後魏武才敢和蜀吳同時三線作戰而不落下風。...

三國死的最慘的十大能臣名將

成書與明代的《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數十載的征戰殺伐被羅貫中演繹得精彩紛呈,其中許多典故婦孺皆知,能臣名將更讓人耳熟能詳。本文為讀者總結出十位在三國中結局悲慘的將帥。第10名呂布——...

栽在蜀國手裡的五大魏國猛將

三國時期,作為國力最強的國家,魏國在北方要對抗烏孫、鮮卑等少數民族勢力的侵擾,南邊要防備蜀漢和東吳的不間斷地進攻,可謂是四面受敵。如此不利局面,魏國仍然屹立不倒,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魏國兵多將...

三國時期魏國的十虎上將是誰

No.1悍將無敵-- 夏侯惇[字 元讓] 《三國志 夏侯惇傳》中記載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復領...

曹操戰將如雲,看曹魏十虎將都有誰

不知道是不是按全面綜合能力排名的,但是清太宗皇帝皇太極曾對多爾袞說過:「我最佩服的就是三國的魏武帝曹操,他那手下戰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強大能力,足以馳騁天下,縱橫沙場500年!」這裡綜合論壇里見過...

三國時期幾位不該被人忽略的將軍

三國時代的亂世,湧現出無數英雄,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關,張,趙,馬,黃,周瑜周公瑾等等,很多英雄將領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有幾位將領是不該被我們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