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十大猛將分別進行過五場不分勝負的單挑,到底誰更勝一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十大猛將分別進行過五場不分勝負的單挑,到底誰更勝一籌?
在三國這些猛將中,有十大猛將,分別進行過五次不分勝負的單挑,那麼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五次單挑。
第一戰:絕對應該是三英戰呂布。
三英戰呂布,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對一的單挑,但是在三英戰呂布的過程中,張飛關羽劉備是依次而上,張飛和呂布單挑不過,關羽前來助陣,而張飛和關羽依然無法戰敗呂布,故而劉備才上來幫忙。
所以根據這樣一個過來來看,三英戰呂布乃是一個升級版加強版的單挑,因此就更足以見證三國第一戰神的呂布的勇武。
第二戰:許褚裸衣斗馬超。
這一場單挑雖然不及三英戰呂布級別高,但是也非常好看。
因為這兩個猛將都是三國頂級猛將。
馬超之猛,不亞於呂布,可謂小呂布,是西涼槍王。
而且馬超之勇,曾被曹操和諸葛亮等人多次提到,可見其勇武不是靠吹出來的。
那麼許褚自然也不差,被比作樊噲。
那樊噲可不是吃素的,那是大漢開國皇帝劉邦手下的第一保鏢,勇猛過人,屬於坦克型的力量型猛將。
這兩個猛將在潼關之戰時發生了一場惡戰,打了上百回合,不分勝負。
加之當時隆冬季節,許褚又脫了衣服光著膀子打,頓時讓這場單挑也變得好看了許多。
第三戰:太史慈酣戰小霸王。
興平二年(195年),在神亭,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
當時孫策共有十三從騎,皆是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士。
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相鬥,正與孫策對戰。
孫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更攬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
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
這兩個人因為單挑不分勝負而英雄相惜,太史慈最後投奔孫策,成為東吳的一員虎將。
第四戰:馬超挑燈戰張飛。
劉備入川,張魯派馬超去阻擋。
馬超帶兵前去迎戰,和張飛對打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馬兒累了,兩人各自回營,張飛摘了頭盔,不久再戰,還是不分勝負。
張飛乃劉備帳下第一猛將,屬於力量型,也是三國時期的熊虎之將,可見馬超這個西涼槍王確實不是浪得虛名。
第五戰:黃忠長沙戰關羽。
黃忠鎮守長沙郡,關羽率五百校刀手來攻,與黃忠大戰。
開始兩人使刀對打,黃忠以老邁之軀依然力戰關羽,若不是關羽用拖刀計竟不能擊敗老黃忠。
第二天,兩人接著打,這次黃忠展現了自己的另一個殺手鐧,就是百發百中的神箭技術,射中關羽盔纓,也是驚出關羽一頭冷汗。
有朋友說,若不是黃忠老邁,恐關羽不是黃忠對手。
但是這個假設畢竟不能實現,權當一說而已。
第六戰:文丑磐河戰趙雲。
文丑,乃是袁紹帳下第一猛將,屬於力量型的。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力量型武將本來就占據優勢。
磐河一戰,文丑策馬挺槍,直殺上橋,十餘合大敗公孫瓚,追擊時,被公孫瓚手下健將四員圍攻,文丑一槍刺一將下馬,其餘三將逃走,又與趙雲大戰60回合不分勝負。
根據這個戰績來看,文丑之勇猛不言而喻。
因為三國諸多猛將都各自深入人心,有的喜歡馬超,有的喜歡關羽,也有的喜歡呂布、趙雲、許褚等等。
但是根據這個單挑戰績來看,再稍加理性判斷,你認為誰的單挑武力更勝一籌呢?
《三國演義》武將的武力排名及其原則
對於《三國演義》,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喜歡看鬥智,有人喜歡看戰爭,有人喜歡看武將對戰,也有人為「誰的武力更高」之類的問題爭論不休。其實這類問題是很難說清楚的,三國時期名將如雲,有許褚、典韋等...
三國演義二十四武將排行榜,這排名你服不服?
《三國演義》描述的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的一段歷史,名將輩出,最為後世津津樂道的就是三國中的武將排名。關於武將排名各個版本都有,其中流傳最廣的當屬毛「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
《三國演義》24位名將排名!
三國演義二十四名將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雲、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關羽、馬超、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楮、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
顏良文丑+趙+關+張+許褚+典韋+馬超和呂布單挑誰能贏
論某一武將之武藝,應隨時間、地點、武器裝備及自身狀況而定,武將年齡的變化對本人技藝發揮有著決定性地影響,還有所在地形、地勢的不同(如:平原、山地、船上等不同地點)也影響武將的發揮,所持兵刃和坐騎...
三國時期的十大猛將:呂布居第一當之無愧
導讀:三國時期,戰火紛飛,在那個歷史動盪的大背景下,最不缺的就是叱吒風雲的真英雄,如:呂布、趙雲、關羽、張飛等等...這麼多的英雄猛將又是如何排名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盤點三國24位名將排名:猛人輩出的年代!(1)
第十名:太史慈 東漢末年江東軍團名將,東萊太史慈,一出場便匹馬單弓射死數十黃巾餘黨,衝出北海之圍,自少已十分好學,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弦不虛發,及至神亭,在神亭演出了一場顛峰對決,太史慈獨與一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