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出,郭嘉必死,這是奉孝命中注定的安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歷史的女人——第475期)歷史中充滿了巧合,但是在中國古代史上最令人熱議的巧合,甚至至今仍在熱議和爭論的巧合莫過於三國時期郭嘉之死和諸葛亮的出山了,甚至在許多地方流傳著「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
那麼這兩人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情況,或者說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真的如傳言所說嗎?今天我們就來根據史書的記載具體看一下。
首先我們分別看看史書上對這二人的記載情況,既然郭嘉在先,那就先說郭嘉,主要來看一下郭嘉的三方面:
其一是郭嘉其人,郭嘉是潁川人士,生於公元170年。
關於郭嘉早期的情況,史書記載不多,但是寥寥數語還是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郭嘉在出山之前,尤其是少年時便以有見識高遠而聞名。
可是到了20歲的時候,擱在一般的年輕人,這個年齡正是出去謀求機會成就功名的大好良機。
可是郭嘉卻在20歲後忽然選擇了隱居,可是如果把郭嘉的隱居真的看作是隱匿山林飲酒賦詩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郭嘉之隱居,其實不過是等待時機,因為他在隱居期間,只是不與世俗來往,但卻秘密結交豪傑謀士,比如他跟荀彧的關係一直都很好,而且也一直都來往密切。
荀彧後來向曹操推薦郭嘉,就是最好的明證。
郭嘉一生出仕兩人,其一是袁紹,其二便是曹操。
不過郭嘉21歲到袁紹那裡,基本沒作什麼停留,只呆了極短時間,便對袁紹做出了非常精準的判斷,甚至可以說,那時候,郭嘉已經預示到了袁紹最終必敗的結果,這一點,也足見史載郭嘉少年就有遠見並非虛說,郭嘉這個人看人准,有遠見,倒是不虛。
此後郭嘉繼續隱遁,直到荀彧力薦到曹操那裡。
於是便有了第二任老闆,郭嘉之仕於曹操,便傳出一段佳話,即曹操和郭嘉成就了三國史上最好的君臣相知的典範,其契合程度其實比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還要好!史載其兩人是經常出則同車,坐則同席,關係如摯友!
不過俗話說,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曹操和郭嘉的完美君臣關係也是如此,郭嘉的早逝結束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郭嘉早逝,除了身體本身一直不太好之外,郭嘉還有一個喜好,那就是好喝酒。
身體本就不好,加上飲酒過度,其身體終究不勝折磨。
其二是郭嘉其謀,在三國中,謀士太多,而且大都很了不起,因此經常會看到三國謀士的排行或爭議,那麼郭嘉的謀略能力到底怎麼樣?有什麼特點呢?根據史載的情況來看,我們發現郭嘉一直處於被爭議的風口浪尖,原因主要是他的謀略特點與其他眾謀士不同。
其他眾謀士的謀略主要是側重事件的分析或大形勢的謀劃,而郭嘉的謀則不同,他更傾向於對人的分析,比如對袁紹、劉表、孫策的準確分析,通過對這些梟雄的分析,然而繼而推斷他們的行事方向甚至命運,結果是郭嘉在這方面的判斷都非常神,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效果,等於為曹操提供了一份敵人的情報一樣,讓曹操在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也更加遊刃有餘。
其三是郭嘉其功,郭嘉有遠見,也有自己的獨特長處,再加上又跟對了明主,郭嘉立功那是必然。
不過因為郭嘉早逝,所以他的功勞是有限的,這是沒辦法的事。
不過在有限的時間裡,郭嘉還是閃現了自己的光華。
說好玩一點,郭嘉的一生幾乎是在算卦。
他一共為曹操算了大約5卦:
第一卦是算劉備,劉備兵敗後跟著曹操來到了許昌,但是劉備是梟雄,所以曹操麾下的謀士多半都建議將其殺掉,曹操問郭嘉,郭嘉說「劉備是英雄,有很高的人望,殺了恐怕影響主公的名聲,暫時還是不可殺,不過劉備是老虎,也不能輕易放走,最好是用一個恰當的方式處理。
」郭嘉之意,其實乃是軟禁劉備,可惜曹操當時想憑藉誠意招募劉備,結果放虎歸山,成為大患。
第二卦是算袁紹,袁紹完成了河北的大一統後,就開始進軍中原,與曹操的大戰在所難免。
袁紹率軍數十萬,來攻打曹操,當時劉備又搶了徐州。
曹操非常擔心出現腹背受敵的情況發生,那是不可設想的惡果。
當時曹操麾下的謀臣將士都同樣擔心,認為情況非常不樂觀。
但是郭嘉卻對曹操說袁紹這個人辦事猶猶豫豫,而劉備在徐州又腳跟不穩,我們應該趁此間隙火速攻打劉備,消除後患後再回到官渡和袁紹對戰。
曹操果斷採納,結果正如郭嘉所料。
第三是算劉表,官渡之戰前後,曹操所居的是中原,四周都是強敵,情況不容樂觀,曹操擔心劉表會從後方襲擊自己,但是郭嘉又給曹操分析了一番劉表,認為此人胸無大志,僅求自保,只會坐山觀虎鬥,不用理他。
第四是算孫策,這一回比較狠,直接把孫策給算死了。
同是官渡之戰前,孫策在江東已經平定六郡,實力大增,於是打算趁袁紹和曹操開戰的良機帶兵襲取許昌,搶走漢獻帝。
這孫策可不是劉表、劉備,此人文武兼備,能征善戰,真若攻來,真是令人憂心。
曹操為此萬分發愁,可是郭嘉卻對曹操說,孫策在江東新立,仇家很多,再加上孫策年輕氣盛,估計早晚死於仇家之手。
結果真神,神到好像這一切都是郭嘉暗中操控的一樣,孫策果然不久就被許貢門客給殺了。
第五是算袁譚袁尚兄弟,袁紹死後,曹操率兵攻打河北地區,不過等袁尚把袁譚救回冀州侯,眾將都建議應該趁機攻打,但郭嘉卻給曹操分析了袁譚和袁尚這兩個兄弟之間的關係和矛盾,建議退兵,讓他們自相殘殺。
曹操採納,結果正如郭嘉所料,這兩兄弟打了兩敗俱傷,曹操順勢輕鬆取得冀州。
郭嘉在曹操成就大業的路上,以自己的獨特才華時常作為曹操的隨軍軍師,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麼郭嘉之才,與諸葛亮之才相比,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還需要看看諸葛亮的情況,諸葛亮的情況也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其一是諸葛亮其人,諸葛亮的出身應該比郭嘉要好,至少郭嘉的出身介紹沒有說他的家族有為官的記載,而諸葛亮則不同,他生在一個官吏之家,家中的人也基本都是做官的,比如他老爸、他的叔父。
另外諸葛亮和郭嘉的性格也有不同,雖然諸葛亮在隱居中自稱臥龍,看似一副世外高人的樣子,實則諸葛亮並不是一個洒脫隨性的人,而是一個比較保守、守規矩的人。
郭嘉則不同,在曹操的愛護下比較隨性,隨心而為,樂得快活。
其二是諸葛亮其謀,在後世論說諸葛亮的謀略時,經常會出現兩派,一派是頂禮膜拜派,這一派或許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把諸葛亮看作神一般的完美人物。
而另一派則不同,此派可能對歷史略有了解,也或者是討厭完美主義,把諸葛亮一棒子打死,認為他是個被誇大的人物。
不過客觀來說,諸葛亮確實沒有演義虛構那麼神,但是也不能徹底認為諸葛亮什麼都不是。
我們還是要尊重歷史,按照歷史的記載來看,諸葛亮是有謀略的,不過他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諸葛亮之謀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形勢的分析,他的《隆中對》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這方面諸葛亮的眼界還是很高的,他給劉備指出了一條明路。
另一個是治國理政的謀劃,在這方面諸葛亮的才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在蜀國做丞相的時候,一系列的內政措施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諸葛亮並非完人,他雖長於政謀,但也有自己的謀之短,那就是軍謀。
此說軍謀,並非說諸葛亮不懂兵,只是說他的軍事才幹不如他的政謀才幹傑出。
令後世備受爭議的北伐,諸葛亮在其中的表現並不是盡如人意,此正是諸葛亮軍謀之短的具體體現。
其三是諸葛亮其功,諸葛亮之謀有長有短,其實很正常,不過諸葛亮的人品、臣品,卻是無可置疑的好。
諸葛亮對於蜀漢的意義極其重大,或者說他的功勞非常之高,堪稱護國柱石。
在劉備時期,諸葛亮的作用不是非常明顯,但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猶如一輪太陽指引著蜀國的發展。
從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全靠諸葛亮的支撐,使得蜀國在三國中能夠持續很多年利於不敗之地。
另外諸葛亮在為人臣者方面,也因其忠誠始終、鞠躬盡瘁,為後世立下了一個賢臣之榜樣。
結語:通過對郭嘉和諸葛亮的情況分析,我們基本已經知道這兩人之間的差異。
他們都是大才,不過是才華的側重點不同,郭嘉長於軍謀,善於對敵人的心理分析,並且把這種心理的準確分析恰到好處的運用到軍事行動之中,為每一次的戰事成敗提供了準確有效的信息諮詢。
而諸葛亮在軍謀上,顯然沒郭嘉厲害,但是諸葛亮全面,他是軍政等方面皆通,只是尤善政謀而已。
不過這兩人在三國歷史上,都是光華極為璀璨之人,原因當然是他們的才能都太過人,並且在自己的長項方面都盡情施展,發揮到淋漓盡致。
有人說,如果郭嘉不死,郭嘉或可和諸葛亮有對決、一比高下的機會。
這個假設,其實是不好玩的。
因為他們的才能之長,不對等,沒有可比性。
不過郭嘉和諸葛亮在一個問題上,卻是充滿了巧合,那就是死亡和出山的時間。
根據史載的數據來看,郭嘉的去世時間是在公元207年。
而諸葛亮的出山時間,卻恰恰也是在公元207年。
郭嘉死前遺計定遼東,諸葛亮則出山就給劉備弄個了宏大的《隆中對》。
按照中國人信命的觀點來看,可謂是此人一出,郭嘉必死,這都是郭奉孝命中注定的安排,當然也是諸葛亮命中的安排。
命運的巧合,總是充滿了某種神秘性,這大概也是中國老百姓敬畏命運,並以命運說解惑的原因所在吧。
曹操官渡之戰全靠他 若不是他因病早逝 諸葛亮都不敢出山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各種勢力盤根錯節,要想在這樣的明爭暗鬥中脫穎而出,僅憑自己一人之力單打獨鬥是完全行不通的,只有慧眼識才,知人善用的領導者才能在這種鬥爭中稱霸一方。大家公認的最擅長御人之術的領...
此人可與諸葛亮爭奪「三國第一謀臣」,且兩人還有很多相似之處!
一說到「三國第一謀臣」,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諸葛亮,畢竟《三國演義》中「諸葛多智而近妖」,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其實有一人可與諸葛亮比一比謀略,而且兩人還有很多相似之處,他是誰呢?
此人才是三國的第一謀士,曹操稱他為奇人,可惜英年早逝
李老師說三國第一講,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期李老師要給觀眾老爺們講的是一位謀士,說起這位謀士那就厲害了,他就是郭嘉。郭嘉出生於三國時期,年少時期的郭嘉就展示出了過人的才華,他年少時...
三國真正得其輔佐可以得天下的四大謀士,絕不是臥龍鳳雛!
三國真正得其輔佐可以得天下的四大謀士,絕不是臥龍鳳雛!三國謀士星漢燦爛,而被宣傳得最厲害的莫過於諸葛亮和龐統,因為有言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是根據實際史載來看,顯然過於誇張了。而且縱觀三...
曹操最器重的鬼才,英年早逝,否則曹氏可早早統一全國
在中國的歷史上,英雄人物並不少。但是在東漢末年,也就是三國時期,在這樣一個年代,誕生出一個個英雄奇才。在那樣一個年代,並不是擁有多大的勢力就可以取得天下,而是要有一個高明的謀士才是取勝的關鍵。...
三國唯一「天妒英才」的人物,他不死,也許沒有三足鼎立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
三國第一謀士:鬼才郭奉孝
郭嘉是曹操事業的分水嶺,郭嘉活著的時候,曹操說:「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死後,曹操赤壁敗北,仰天長嘆,說:郭嘉在,不使孤至此。」郭嘉活著的時候,曹操的事業風光無限好。郭嘉一死,曹操的事業...
三國里另外的諸葛亮,可惜比諸葛亮早逝
在《三國演義》的時期,劉備的力量發展那麼快,除了有諸葛亮的鼎立相助,還有劉備的運氣也不差,諸葛亮曾經和劉備說:「要是曹操或者袁紹其中的一個人,力量變弱了,或者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謀士去世了,那麼我...
郭嘉預料孫策死於刺客之手的話應驗,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
郭嘉,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天縱奇才,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謀士,曹操評論郭嘉是「奇佐」!那麼,郭嘉奇在哪裡?郭嘉先跟袁紹,後嫌袁紹用人不善有謀無斷而離開。在郭嘉之前,曹操的謀士是戲志才,卻英年早...
在三國這段歷史上,誕生了許多璀璨的謀士,而有鬼才、奇才之稱的郭嘉,其盛名是否相符?
「軍師」是東漢以來就有的幕僚官職,而所謂的「祭酒」就是首席的意思,起源於祭祀習俗,為宴席祭酒開席的尊位,所以「軍師祭酒」也就是軍師裡面的「首席軍師」或者主管人員。在這個職位上,最著名的也就是,漢...
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臥龍鳳雛都在他之下,唯一可惜的是去世太早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句話: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說的則是龐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要得到諸葛亮或者龐統二人中的其中一人,那麼天下就唾手可得了,從中可見諸葛亮和龐統...
三國史上讓人惋惜的4大謀士,網友:令人可悲可嘆!
三國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璀璨一頁,有神一般的諸葛亮,有率先提出迎回天子而未遇明公的田豐,有計謀高超勸降呂布的李儒,有相貌醜陋但謀略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更有善於奇謀而英年早逝的鬼才郭嘉等等,可...
三國中的「鬼才郭嘉」為什麼受到毛爺爺的大加讚賞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是讓毛澤東愛不釋手的一篇人物傳記。新中國成立後,他多次推薦高級幹部閱讀《郭嘉傳》,希望大家學習他的多謀善斷,學習曹操的善於用人,並進而提出要學會「多謀善斷,留有餘地」的工...
為什麼有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郭嘉厲害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
近年來隨著三國熱的興起,郭嘉被推到了更高的地位,被譽為郭嘉不病死,諸葛不敢出,(郭嘉逝世與諸葛亮出山的年份相同)。郭嘉為什麼會收穫如此巨大的聲望,如果單看《三國志》是很難解釋的。論官職,郭嘉一直...
他是三國第一謀士,能力超諸葛亮,卻早死引曹操痛哭
劉備早年落難於荊州,騎著的盧馬越過檀溪一路逃奔之時,曾路過水鏡莊。莊主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了兩個可以安邦定國的智謀之士:「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就在這一年,劉備三顧茅廬。有著「三國第一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