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絞滅的墨家之四:墨學的瓦解是由於自己的瓦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認為,墨學的中衰根本原因是由於自身體系的內在缺陷。

誠如郭沫若所說「墨學的瓦解是由於自己的瓦解」。

《哲學名詞解釋》曾這樣描述:「墨翟的思想有很大局限性。

他主張『天志』、『明鬼』,相信鬼神,從而陷入了有神論和唯心主義;他的『兼愛』思想,只不過是小生產者為了擺脫自己貧困地位的一種幻想;他所主張的『非攻』,不加區別地反對進攻戰爭,認為春秋戰國之際統一中國的兼并戰爭,是最大的『不義』,這是違反社會發展規律和當時進步歷史潮流的錯誤觀點……墨翟思想的這些局限性,是小生產者所具有的勞動者和小私有者這種兩重性的階級地位的反映。

強光中在《全球史觀下的孔子學說》一書說寫道:「墨家學說雖然符合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但它沒有實質性的改造中國社會的「辦法」,很多思想只能流於幻想之中。

強光中認為,墨學作為一種平民文化的代表者,如果得到廣大平民階層的支持,從而形成影響中國社會的強大力量,使中國主流文化被迫作出重大改變,那麼,墨學在中國未來的歷史進程中就有可能成為任何其他力量無法改變的主要流派。

然而,中國的墨學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

首先,中國的貴族文化、王權文化過於強大。

墨學產生之前,中國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發達的王權文化,「聖王」的形象被美化到了極致,所有的思想家不得不對歷史上的「聖王」歌功頌德。

孔子如此,老子如此,墨子亦不得不如此。

墨子立論,每言必論及堯舜,借古諷今。

而歷史中的「聖」與「王」都不是平民文化的代表者。

所以說,墨子雖有強烈的平民意識,卻不能完全脫離「王公大人」的語境,墨子式的平民文化只能是不徹底的平民文化。

美化歷史上的王權政治也體現出墨家寄希望於王權專制主義者自行改變其政治行為,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是墨學不能真正獲得廣大平民支持的根本原因。

更為重要的是,墨學並沒有十分具體的「辦法」。

墨子式的兼愛、非攻、尚同、天志、明鬼均屬於空泛的議論而無實際的可行性。

一種文化潮流只有通過制度文明的方式確定下來,只有上升為制度文明才有可能永久性存在下去。

墨學在實現平民意志方面沒有一種真正制度化的設計,其中大多只是一些來自平民階層的主觀願景。

其次,墨學思想本身存在矛盾之處。

墨子主張平等,從理論上說,就應該打破現有的不平等社會秩序,但他又缺乏革命的自覺性,不能給舊的社會秩序以致命性的打擊。

易中天在《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寫道:「墨子認為只要天子兼愛,國君就會兼愛;國君兼愛,鄉長就會兼愛;鄉長兼愛,里長就會兼愛;里長兼愛,村民就會兼愛。

結果是普天之下都兼愛。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可萬一天子不兼愛呢?」

「墨子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他告訴我們不必憂慮,因為天子肯定兼愛。

為什麼肯定兼愛?因為天子是最聖明的。

天子如果不是最聖明的,怎麼會選他?這當然也有道理。

遺憾的是,就算天子是最聖明的,難道就永遠不會犯錯誤?」

「這一點,墨子也想到了。

他的辦法,是規定上級必須聽取下級和群眾的意見,下級和群眾也必須向上級反映情況。

那麼,意見反映上去,與上級的看法不一致怎麼辦?聽上級的。

村民與里長意見不統一,聽鄉長的。

鄉民與鄉長意見不統一,聽國君的。

國民與國君意見不統一,聽天子的。

「天子,是真理的代言人,最高的仲裁者。

這是什麼呢?表面上是「民主集中」,實際上是「君主獨裁」。

君主,擁有最高的思想權、話語權、決策權和對爭論的裁判權。

這不是「君權至上」是什麼?愛民的墨子,居然完全無視民權,這可真有意思。

再次,墨學理論過於理想化。

墨子主張損已以利人,控制人慾的泛濫,對其弟子的要求提出了很高的標準,幾乎達到了一種宗教般的境界。

即使是廣大平民,實際生活中完全做到墨家學說的全部要求,也是很難的。

而少數權貴更是不可能達到墨家要求的標準。

墨家自身的清貧也是弟子們不能夠凝聚的一個原因。

這一點上沒有充分考慮到人性對物質的需求,實在過於理想化。

眾所周知,人是有私心的,存在著多重可選擇性的。

史料記載,「墨離為三」,由於各派取捨不同,各自認為自己一派才是「真墨」,相反卻指責別的派別為「別墨」。

作為一個原本有著嚴密組織的團體,一經分裂,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原創文章寫之不易,還請各位多多支持、多多點讚、多多轉發,小編在此謝過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