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學生該如何閱讀,你知道誦讀童子功有多重要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崧舟

「詩意語文」流派創始人,中國小語界領軍人物。

教授,特級教師。

杭州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浙江省小語會副會長,杭州市小語會會長。

現任教於杭州師範大學。

陶繼新

山東教育社編審,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孔子基金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

對談話題四

讀書第一法:誦讀

陶繼新:我覺得讀書有「四法」。

第一個讀法,誦讀。

不僅讀,而且要反覆讀,直至背誦。

因為好的東西不背誦,它就走不到你心裡,達不成與你的心靈共鳴。

我自己就有很大的感同身受,特別是讀《論語》。

1980年到1983年,我是在曲阜師範學校教《文選與寫作》的課。

當時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如果沒有特別特殊的情況,我必得上學校比鄰的孔廟走上一走。

在長廊上、松柏間漫步,遙想當年,孔子也許就在這個地方行走過啊。

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的足印,也許就和曾經的大師的足印重疊過。

每想至此,頓時心生敬畏,並暗下決心,要追尋大師的足跡,學習孔子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特別是學習他的生命之「道」。

後來在49歲這一年,我突發奇想:「把它背下來會怎麼樣?」於是我略作了個計劃,《論語》中大概百分之八十是需要背的,至於孔子怎麼上朝,怎麼穿衣服就不需要背了。

一個決定下來,就這樣我一共背了三年,終於將其背誦了下來。

背下來以後,我自己都很吃驚,感覺自己真的不一樣了。

儘管那時候,我對孔子之道還不是像今天這樣熟悉,但是我感覺到我的生命的深處發生了變化。

之後,我又背誦了《道德經》《心經》《金剛經》我沒有背完。

去年這一年,我又把《大學》《中庸》《學記》背完了。

我更深切地感到有句話說得多麼有道理,就是「你把《論語》背誦了,孔子跟你一輩子;你把《道德經》背誦了,老子跟你一輩子;你把《心經》《金剛經》《法華經》背誦了,釋迦牟尼跟你一輩子」。

王老師,我今年64歲了,在70歲之前,我想把《周易》背完,墨子、荀子、孟子選幾個篇章背,而且要背熟。

之前的《大學》《中庸》,我背得沒有《學記》那麼熟,所以我有個想法就是今年要反覆再背誦。

王崧舟:這是真正的童子功。

陶繼新:對,童子功。

我們就沒有這樣的童子功,真的是一大缺失。

我常在家裡說,我們家最有學問的以後就是兩個小兒童了,他們還有足夠的時間來操練自己的童子功,終生有益啊。

但是我們這些後知後覺的,儘管奮起直追,下足功夫,也不能比擬了。

王崧舟:您剛才說到,解放以後,我們國家沒有出過大師,其中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都缺乏這種童子功。

陶繼新:的確如此啊。

現在好多專家說「我是中國著名教育家」。

千萬別這樣給自己戴桂冠。

不是,遠著呢!成個專家容易,成教育家、思想家這太難了。

我讀的書在數量上可能沒有別人多,但是這些書對我的助益卻很大。

前段時間,有個熟人見了我,說:「陶老師,有件事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問什麼事?他說:「二十多年前,我的學歷比你高,我的知識肯定比你豐富,怎麼過了二十多年以後,我們兩個反轉過來,甚至有天地之別。

我說:「我讀了二十多年書啊,一邊工作一邊讀書。

」他說:「肯定不對,我也讀了二十多年書。

我可以斷定我讀的書不比你差,不比你少。

」我說:「不比我少,可能;不比我差,不一定。

」我問他讀了什麼書。

他說了些書名後,我就說:「麻煩了,你讀的這些書都是三流四流作家的作品。

這些書看著好像也有情趣性,也有故事性,但滋養度、深刻度幾乎沒有啊。

讀書有個規則: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我們讀世界大師的作品雖然很難達到大師的水平,但我們可以向他靠近。

你讀的書是取法乎下,得乎下下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這點上,我比你聰明一點點,我把85%的時間都用到誦讀經典上了。

或許在書的數量上我沒你讀得多,但這些書可以以一當十,以一當百啊!」

我也用我這種經驗教訓來教我的孩子和我的孫子孫女。

對於經典,一定誦讀。

王崧舟:說到誦讀,我想起一件趣事來。

我們學校五年級有一位學生,新學期剛開學那陣子,班級都要排排座位的。

那天回到家裡,她媽媽就順便問了新同桌是誰,那孩子說是班裡的某某某。

媽媽一聽,就急得不行,說:某某某是出了名的搗蛋鬼,跟他做同桌准沒你的好事,不行,我得跟你們班主任說說去,必須換同桌。

你猜那孩子怎麼說?真是絕了!

她說:媽,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你真的了解某某某嗎?她媽媽一下子就愣在那裡,從此對女兒刮目相看,再也不提換同桌的事兒。

我們學校搞經典誦讀已經10個年頭了。

基本方法就是誦讀,晨讀十分鐘,午誦十分鐘,暮吟十分鐘,天天堅持、人人落實。

還從每周的語文課時中抽出一節課,專門上國學課。

學校還開展經典誦讀考級活動,評小狀元、小探花什麼的,藉此激勵和鞭策孩子好好誦讀經典。

我們真沒想到,這顆經典文化的種子那麼快就在孩子精神的原野上生根、開花了。

- END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